当前位置:主页 > 文库 > 数码印刷 > 个性印刷

引入数字设备是第一步 更要提升“数字化”能力

时间:2012-04-28 13:35:04来源:科印传媒《印刷技术》作者:晁水
  2011年,国内传统印刷企业在引进数字印刷设备方面与以往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以往大多数传统印刷企业往往立足于设备的技术、特性本身,关注购买这个设备可以做什么;而2011年以来,他们纷纷立足于市场,关注自身可以利用数字印刷设备做什么。从供应商的角度而言,这个变化直接导致我们的营销人员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素质,因为之前,只须背熟参数就可以了,而如今,还必须对市场乃至对客户本身有更深的了解。于是,各大供应商也逐步从硬件设备生产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悄然转换。

  我个人将这种变化称之为“发酵”,数字印刷系统的“种子”已经种下,而这种“发酵”,恰恰是印刷数字化开始逐渐走向前台最直接的证明。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快印店依然是数字印刷设备购买的主力,但众多传统印刷企业的介入,已经促使市场格局发生改变,这些传统印刷企业或是采购生产型数字印刷设备,使其承担部分原本需要传统印刷设备完成的作业;或是利用品牌效应,广泛布点,打造印刷新模式;或是将数字印刷同网络、按需出版相结合,打造全产业链。我们也参与了很多传统印刷企业的数字印刷改造项目,它们中的不少将在不久的将来提供数字印刷服务。

  但与国外相比,国内传统印刷企业引进数字印刷设备的情况还有一定的差异,第一,国内数字印刷商业模式同网络等IT元素的结合程度与国外尚有一定的差距;第二,国内尚缺乏降低数字印刷全流程(包括物流、库存等)成本的方法;第三,基于数字印刷特性的创意和应用尚未形成规模。

  我一直强调,数字印刷是印刷数字化的过程,这其中数字印刷设备的引入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设备的引入,企业应改造现有流程,提升“数字化”能力,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求得生存。

  从快印市场的繁荣,我们不难看出数字印刷业务的盈利空间,如果单纯站在传统印刷企业的角度,负责任地说,快印市场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蚕食了部分传统印刷的业务。所以我建议,传统印刷企业务必要将眼光放远一些,从自身能力出发,不要仅仅考虑引入设备,也不要单独计算数字印刷设备本身的盈利,而要关注其对整体业务的提升作用,从而建立合适的盈利模式。

  我认为,在利用数字印刷设备构建盈利模式的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一是要调整利润的计算方法,切忌像引入的一台传统印刷设备那样来计算成本回收情况;二是要充分重视IT技术的利用及IT人才的培养,这是传统印刷企业在引入数字印刷设备过程中区别于“快印店模式”的核心所在。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