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2010年的集体凯歌

时间:2011-08-15 09:25:32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丽杰

  《印刷经理人》杂志自2003年推出的百强排名,到今年已经产生了9个榜单。9个榜单,真实记录了中国印刷企业做大做强的成长轨迹,也客观见证了中国印刷业规模格局的演变进程。
  本届榜单的数据收集工作历时3个月。相比往年1.5亿元的收集底线,自今年开始,年度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的印刷企业方可纳入收集范围。最终,共筛选出有效数据155条,新一届百强也由此脱颖而出。

  3亿门槛
  3.09亿元——今年的百强榜,终于站上了3亿门槛,百强榜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表1显示了百强榜单门槛的9年演变历程。前五届,虽年年提升,仍在2亿元以下;2亿区间内,又经历了3年的爬升期;终于在第九个年头突破了3亿元关卡。未来时期的百强门槛,是仍处于快速提升期,还是会放慢节奏,经历一段时间的稳固盘整,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今年百强榜单的换手率为12%,较前两年的17%有所降低,百强榜单的稳定性有所增强。而12个荣誉坐席的换手,也显示了印刷强企在这一年中的沉浮变化。
  其一,12家去年在榜而今年未继续留守的企业,只有2家是因为名次后移到100名之后。其余10家,有因为并购而纳入其他企业合并报表中的,有因为上市筹备暂时不便披露数据的,有因为主营业务延伸而离开印刷行业队伍的,也有因为业务市场发生变化而影响业绩数据的。
  其二,今年新加入的12家企业,有3家是去年的“百强后”,因业绩提升进入前100名;9家是新填报数据的企业,其中不乏因为改制、并购等而迅速扩张的企业。
  其三,从一出一进两个企业群落的排位名次来看,出榜单的企业,一半企业在前50名;而进榜单的企业,只有1家是前50名。出、进企业实力如此不均,但百强整体销售收入仍获得了高速增长,显示2010年国内印刷行业的增长动能十分强劲。
  其四,虽然百强榜单年年增加新面孔,但我们必须冷静地认识到,在中国印刷市场,年度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的企业绝不止155家,突破3亿元的企业也会多于100家,就我们数据采集的力度来看,珠三角地区的印刷大鳄上榜的相对少些。但我们也欣慰地看到,虽然一贯秉承“自愿参与”的原则,百强榜的覆盖率和真实性也在年年改善,对强企集团军的号召力也越来越强。

  10亿“添丁”
  2011年榜单中,当纳利中国以31.97亿元蝉联榜首。相比上年,当纳利的销售收入增长了22%,显然是个好收成的年份。
  但好收成并非当纳利的“独乐”,正因为普遍的业绩提升,今年的10亿航母又“添丁进口”,由去年的15家增长到19家,几近百强的五分之一。去年的10亿航母全部留守外,新面孔有厦门合兴包装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常德金鹏印务有限公司、北京隆达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而百年老店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也重新回归百强队伍。
  其实在今年的百强榜中,还出现了两个新亮点:其一,百强企业成功突破30亿元大关,首现当纳利的身影,相信在未来时期还会陆续出现跟进者;其二,进入20亿元以上规模的企业,由上年的3家增至6家,数量翻番,当纳利中国、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永发印务有限公司、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鸿兴印刷集团有限公司组成这一集团军,成为百强企业的领航者。

  750亿规模
  加总今年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总值为753.38亿元。与去年的销售收入总值649.42亿元相比,增长率为16.0%。去年百强销售收入总额的增长率为8.1%,今年增长翻番,充分表明百强企业在2010年普遍摆脱了经济危机阴霾,走出一波可观的回升行情。
  750多亿元的产值规模,在中国印刷业的整体格局中占有怎样的位置?很遗憾,截至发稿时,全国印刷工业总产值的年审数据尚未公布。若以2009年的6367亿元为参照依据,初步估计2010年全国印刷总产值将超过7000亿元,则百强销售收入在全国印刷工业总产值的占比将超过10%,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任务还相当艰巨。
  细分百强榜单,百强企业的规模结构如下: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10~20亿元,13家;8亿~10亿元,5家;7亿~8亿元,10家;6亿~7亿元,12家;5亿~6亿元,15家;4亿~5亿元,19家;3亿~4亿元,20家(请见图1)。规模结构的分布,呈现典型的金字塔型。
  加总百强资产总额数据,总值为891.58亿元。与去年的766.54亿元相比,年度增长率为16.3%,与销售收入总额的增长完全同步。
  细分百强企业的资产规模,有8家企业资产规模超过20亿元;10亿~20亿元,18家;5亿~10亿元,36家;3亿~5亿元,28家;3亿元以下,10家。这一规模结构与去年相比,10亿元以上企业增加6家,导致10亿元以下各组企业数相应减少。由此可见,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提升,目前还需资产规模扩张的强力支撑。
  今年有97家企业提供了利润总额数字,加总为60.33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创利6220万元。相比去年百强企业平均5913万元的创利水平,增幅为5.19%。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增幅16.0%,资产总额增幅16.3%,但平均利润增幅5.19%,这正是百强企业齐奏增长凯歌背后的不谐和音:高增长并未带来高收益,行业平均利润率进一步走低。
  在百强企业中,哪些是创利大户?今年百强榜单中有16家企业利润总额超亿元,比去年减少2家。16家二分之一,而在去年,其占比还高达三分之二,烟包印刷企业在2010年受到烟草业政策调整、招投标试点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经营局势有变,其创利大户的地位也开始被撼动。其余8家创利亿元户,分布在报纸印刷、包装印刷、票据印刷等领域。在今年的百强榜单中,有两家企业利润总额为负,产生年度亏损。

  留守者的喜与忧
  “销售收入高增长,收益却未同步增长”,百强总体数据中显现出来的收入与效益“背离”趋势,是否是行业高端企业的真实经营写照,还需我们找出去年和今年同时在榜的企业,进行更加精准的分析。因为今年榜单的换手率为12%,所以可以用来精准分析的企业为88家。
  加总88家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总额为691.70亿元,与上年相比,年度变化率为16.9%。这一增长幅度与百强销售收入总额16.0%的增长幅度十分接近,可以相互印证2010年的高增长态势。而在上一年度的百强榜中,83家留守企业的年度增长率还为-0.79%。由负转正,并获得超过15%的高增长率,应该可以由此推断2010年国内印刷行业进入快速回升期。
  细分来看,88家企业中销售收入正增长的企业有75家,负增长的企业有13家,显示了“万马奔腾”的红火年景。图3更详细地展现了这些企业的增长率分布情况。
  图3显示,增长率超过50%的百强企业有9家,这些企业能获得超速发展,已不是常规手段所能支撑,9家企业中,有多家企业在2010年发生了并购行为,或是建设了新的产品线,急剧扩张了产能。增长率在20%~50%的百强企业也有24家,虽然不排除上年基数偏低导致增长率推高的因素,这些企业仍然是审时度势、捕捉商机的好手,紧随经济回升的大势“浪里淘金”。
  销售收入普涨之外,88家企业的利润变化情况如何?去除两年中未填报利润数据的企业,可对比企业为86家。86家企业中,利润总额正增长的企业有55家,负增长的企业有31家,这里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迹象:利润总额负增长企业数远远高于销售收入负增长企业数。
  进一步分析利润总额负增长企业的情况,我们很无奈地发现:在这31家负增长企业中,有24家销售收入是正增长的。也就是说,今年百强榜中有24家企业面临销售收入正增长之“喜”和利润总额负增长之“忧”的经营景况。
  表2中,我们试图用更为综合的经济效益指标,观察百强企业2年间的收益变化情况。显然,结论呈现一致性:86家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由上年的8.97%下降到8.62%,降幅3.90%;资金利润率由上年的7.48%下降到7.29%,降幅2.54%。效益指标走低,表明印刷企业在2010年面临原材料、能源、人工等多重成本上升的经营压力。
  表2中唯一的效益增长指标,是人均创利润,由上年的40808元增加到41570元,增幅1.87%。近3年,百强榜中的人均效益指标一直呈增长态势,在业务市场变幻、原材料成本周期震荡的不确定经营局势之下,减员增效成为印刷企业可以把控的应对手段,也成为很多企业常年不懈的改善目标。后文百强案例中,我们也可了解多家企业在这方面采取的组合拳。


  外单回升
  在今年的百强榜单中,有52家企业涉足了外单业务,对外加工贸易总额为142.53亿元。在去年的榜单中,有50家企业有外单收入,总额130.23亿元。无论从企业家数,还是外单收入来看,今年榜单都比去年有所增长。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年度核验数据,2009年国内对外加工贸易额为439亿元,粗略算来,52家企业的外单加工产值占比近三分之一,说明这些企业是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有生力量。
  52家企业中,对外加工贸易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4家,分别是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鸿兴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当纳利中国和深圳市裕同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比去年少了1家;出口额在1亿~10亿元的企业有18家,比去年多了5家,显现出口出现了回升态势。
  百强中的外单企业都分布在哪些地区,承担的外单量在其业务中的占比如何?52家企业中,外单占比100%的有2家,是位于东莞的雅图仕和深圳的深圳华生创新包装股份有限公司;介于80%~100%的有4家,也全部为珠三角印企;50%~80%的有6家,广东2家,上海3家,福建1家;10%~50%的有10家,珠三角和长三角各有4家,另两家出自北京和四川。而在出口占比少于10%的30家企业中,长三角有14家,珠三角有10家,环渤海有4家,中部地区的安徽、湖南也已有试水者。
  上述外单分布版图,显现了如下态势:其一,珠三角仍是外单重镇,涉足企业多,出口份额高;其二,长三角的出口形势走强,参与企业逐渐增多,出口份额也在逐步加大;其三,出口业务渐次“各地开花”,渐次落户各地强企,百强中的环渤海、中部及西南地区,都有企业开拓出口业务;其四,珠三角印企尝试向内需扩展,而以长三角为首的其他地区印企积极开拓海外业务,两股力量合流,有效拓展了国内印企的市场空间,也使印刷业的出口结构由珠三角的“一枝独秀”走向多元。
  但长期来讲,外单业务能否支撑起印刷企业的发展诉求?相比内单,哪一个业务市场发展空间更大?在去年的百强分析中,我们曾做过相应考察,并发现“外单比例超过50%”的企业销售收入呈现负增长,明显受累经济危机的影响。
  今年榜单中,我们仍将88家两年同时在榜的企业,按“外单比例超过50%”、“10%~50%”、“10%以下”、“没有外单”分为四组,分析其年度销售收入的变化情况。表3数据显示,外单比例超过50%的12家企业,其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3.33%;外单比例在10%~50%的9家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15.98%;外单比例小于10%的28家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18.32%;而没有外单的企业,销售收入增长了17.95%。如此一组统计数据,非常真实地告诉我们,在2010这一全球经济危机恢复的年份,内需市场的增长快于外需市场的增长。

  三资降温
  多年百强榜单中,三资企业曾盘踞半壁江山。但这一现象逐步改观,表4显示,自2008年起,三资企业不再占据多数,并呈逐年减少之势。
  表4中,今年三资企业有42家,相比去年的44家,又减少了2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17家;集体企业1家;私营企业3家;股份制企业37家。今年榜单的变化点,一是三资企业的持续减少,二是私营企业陆续股改,加入股份制企业的队伍。
  虽然总入榜数减少,三资企业的排位依然显赫。前10家企业中,有6家为三资企业;前20家企业中,有11家为三资企业。这一结果与去年相同,显示其经营状况相对稳定。
  在今年入榜的42家三资企业中,有独资企业21家,中外合资企业19家,中外合作和三来一补企业各1家。在产业政策和各方面投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独资成为外资企业首选的设立方式。
  37家股份制企业,相比去年增加7家。去年的30家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各为15家;而今年的37家中,有限责任公司16家,股份有限公司21家。引入更为多元的股权结构,既可以筹措发展资金,降低经营压力;又可以引入更为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还可为企业下一步上市打好基础,提前准备,所以印刷强企中变换身份、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逐渐增多。
  每年的百强分析中,我们都会将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效益状况做一对比分析,今年的效益对比请见表5。
  表5中,我们选取样本数量较多的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对比其资金利润率和人均创利润情况。数据显示,3组样本的效益状况呈现了较大的差异性,14家国有企业两项指标数值最高,增长也最快,远远高于平均水平。14家国有企业主要是报纸印刷厂、各地新华企业和少数国有烟包、酒包厂,如此好的经营业绩除了市场相对有保障之外,应该和各家企业积极改制、提升内部管理、开拓新业务领域有关,希望国有企业能在百强队伍中重拾领军风范,创出自己的新天地。
  33家股份制企业的两项效益指标虽然高于平均水平,却也是降幅最大的,而在去年,它们是升幅最大的一组企业,显示其基本队伍和经营状况尚未企稳。
  效益表现最为稳定却最低迷的是三资企业,37家三资企业,平均资金利润率5.63%,人均创利润22779元,较去年都有所降低,距百强平均水平也差距最大。这种情况让人相当疑惑,与三资企业前些年的辉煌表现也有很大的差距。是人口红利渐失使三资企业遭遇了发展瓶颈,世界加工厂的投资模式无法持续辉煌?还是随各项优惠政策的取消,三资企业与其他企业进入同等竞争环境之中而优势不再?抑或三资企业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最深,尚在恢复调整期而使效益受损?很多迹象显示,三资印刷企业在国内的生存与发展,走到了关键时刻,是积极战略转型,还是放弃阵地转移,不同的选择路径也许会在将来分化出不同的发展结果。

  多地开花
  百强的地区布局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焦点。在此需申明三点:其一,对提供集团合并报表的企业,其属地以总部所在地为准。目前,一些印刷强企早已突破一地设点的局限,纷纷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甚至中西部落子布阵,这给百强企业的地区归类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惑。考虑到分析方法的简便性与延续性,榜单仍将采取总部归属的原则。其二,总部在港的印刷集团,考虑到其主要加工基地落脚广东的事实,归入广东省计算。
  表6显示了百强企业在各省市和各大经济区的分布情况。在今年榜单中,百强企业落子到17个省市自治区,和去年榜单相同。14个省市未与百强结缘,它们分别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山西、江西、海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云南、贵州和西藏。
  广东与香港地区共有21家企业上榜,与第二名上海的19家已相当接近。虽然广东仍有一批强企尤其是包装印刷企业未积极入榜,但两地的百强数量差距逐年缩小,仍在某种程度上显现了上海印刷业发展的蓬勃之势。
  第二梯队是江浙两省,分别为10家和14家。浙江与去年相同,江苏增加了2家。两省与上海呼应,在长三角区域形成百强集结板块。
  第三梯队的地域分布相对广泛,湖北6家,四川5家,北京、山东、福建、陕西各4家,湖南3家,在各个经济区域发挥引擎作用。
  此外,辽宁、天津、河北、安徽、广西、重庆各有1家百强企业。
  如果按大经济区加总上述数字,可以看出,百强企业虽重点落户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分别有44家与26家企业,但今年在华北、华中和西北地区,企业数量都有增加,百强企业多地开花、均衡布局的态势初步显现。
  下面,我们依据惯例重点分析百强企业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印刷产业带的分布情况。特别说明,文中的珠三角泛指广东和香港地区,长三角包括上海和江浙两省,环渤海含有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辽宁5省市。
  表7显示,三大印刷产业带中分布有百强企业75家,销售收入总值587.50亿元,分别占百强企业数的75%和销售收入总值的78%,两个比例数与三大产业带印刷总产值占全国近四分之三比例的推断是相一致的。
  从企业平均销售规模上来看,珠三角企业的体量仍然最大,这与这些老牌百强企业对接国际市场、多年滚动发展形成巨型生产能力有关。不过,长三角、环渤海百强企业的销售规模近年也在稳步提升之中。
  从三大产业带百强企业的所有制属性和业务类型来看,珠三角以三资企业为多,混合印刷和包装印刷企业居主流;长三角集结了更多的包装印刷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平分秋色;环渤海地区国有企业居多、出版物印刷为重的特色在百强中表现并不明显,业务结构和所有制结构都呈多元化趋势。


  业务图景
  百强企业的业务结构,请看示意图4。图中以3个圆分别表示从事出版物印刷、包装印刷、其他印刷的企业数量,3个圆的相交部分表示各项业务的交叉情况。
  图4显示,今年百强中单一从事出版物印刷的企业有11家,单一从事包装印刷的企业有49家,单一从事其他印刷的企业有4家。其中,包装印刷企业占比近半,成为势力最大的群体。
  榜单中从事混合业务的企业有36家,与去年的35家相当。印刷企业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持续探索,在此可见一斑。
  如果将单一业务与混合业务汇总,通盘考察百强企业的业务版图,涉及出版物印刷的企业有39家,涉及包装印刷的企业有79家,涉及其他印刷的企业有37家。包装印刷在百强中的覆盖面近八成,充分显示其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也成为国内强企投资的重点区域。
  下面,我们尝试对不同业务种类的百强企业进行效益对比分析。为了使分析相对科学和准确,我们只选择从事单一业务类型的企业作为观察样本。
  分析表8中所呈现的业务图景,可以有以下几点认识:
  其一,出版物印刷与包装印刷企业相比,包装印刷企业的效益指标普遍高于出版物印刷企业。但比较加工产值,出版物印刷则高于包装印刷,表中出版物印刷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率要高于包装印刷企业几个百分点。
  其二,包装印刷企业的各个类别中,折叠纸盒(主要是烟包企业)的效益情况最为乐观,甚至遥遥领先于其他类别企业。最辛苦的是软包装企业,效益指标偏低,投入产出情况很不理想。
  其三,软包装和印铁制罐的工业增加值率相对较低,表明这两个业务种类的中间消耗更大,新创造价值较少。但印铁制罐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其他业务类别,表明这个行业的机械化程度更高,所面临的人工成本压力相对小一些。
  其四,与去年的相应数据对比,各个业务种类呈现如下的变化趋势:效益指标普遍下调,软包装企业的效益下滑最为猛烈。
  最后,我们简单分析一下百强榜单中“印刷方式”一栏所透露出的信息。去年榜单显示,11家企业引入了数字印刷方式。在今年榜单中,这一数字已经迅速升至23家。23家企业中虽然出版物印刷企业居多,但也有包装印刷企业和从事票据印刷、文具印刷的企业。虽然有些企业还未将数字印刷方式用于常规生产,只是用于打样等环节,但百强企业的示范效应,仍然会促动传统印刷企业的数字转型。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