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库 > 企业 > 经营管理

“特别报道”的七个报道之一境外接单进行时

时间:2005-12-09 14:50:17来源:科印网作者:王丽杰

  前不久,英国政府的一项采购计划,在本国印刷企业中荡起微澜。据悉,在这项公共基金计划里,共有50种儿童读物要在10家出版社出版,其中46种在中国印刷。“英国的印刷厂基本上已经没有盈利了,我们很希望政府能在本国印刷这些图书”,一家书刊印刷厂的负责人抱怨。
  显然,促使这笔订单流向中国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价格低廉、质量稳定、服务完善,都使决策的天平倒向了中国。而也正是这些明显的优势,使中国印刷企业日益渗透到了国际出版商和跨国企业的产品链条之中。

  海外实战
  “发达国家本地的印刷成本非常高,而我们的价格大概要低50%之多,因此海外市场的前景是相当乐观的。”一位资深港资企业老板揭开谜底。
  可观的价格空间和由此带来的强势竞争力,使中国印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日益凸显。“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曾是东南亚地区的印刷基地,但短短十几年时间,中国已经取代了这个位置,”主要服务客户为跨国公司的硕科图像深圳办事处宋经理感受明显,“我们的客户越来越多选择在中国印刷,所以我们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也很迅速”。
  观察进入中国的海外订单,近一两年也出现了从珠三角向长三角甚至更北部地区蔓延的趋势。“珠三角的商务成本近年开始提高,同时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印刷企业争取外单的意识正在觉醒,外单北扩是两力作用的结果。”内地较早拓展外单业务的上海界龙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伟荣分析。
  实际上,现在开始承接外单的内地企业,已经不单纯是跨国公司在内地的合资企业,也不仅仅是港企北迁的主力兵团,更多的内地国有和民营企业加入了这个阵营。“在江苏,一些企业已经把承接外单列入自己的战略规划,开始自觉行动;更有企业成立专门的经营部,在组织体系上有所保障。”江苏印协副秘书长韩沙宁以江苏为例。
  企业之外,各地协会也开始积极动作,推动本地企业融入国际市场。在江苏,省协会为了方便向外推介企业,专门准备了中英文对照的小册子,并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分发;在上海,据悉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已在和欧洲有关机构沟通联系,意欲组织精英企业前往海外接洽订单。
  相比之下,在开拓海外市场的各路大军中,动作最慢的还是政府。目前除了广东省承接外单采用备案制外,其他省市仍沿用审批制。虽然一些省市如上海开始缩短审批周期,但总体而言,相关部门工作程序和工作效率仍不能适应开发海外市场的需要。

  外单突围
  海外订单在国际市场间游走,其选择落脚点的根本依据是比较成本优势。虽然对中国而言,海外市场尚处于开拓期,但潜在的竞争对手已然开始逼近。
  “在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是印度。印度具备更低廉的人力成本优势,况且英语水平高、高科技有一定支持。”一位业内专家分析,“印度只是需要时间来提升服务理念与质量意识”。
  实际上,构成威胁的不止印度。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缅甸,南美的巴西等地,都有蓄势待发的可能。据悉在中东某地,最近出现了一个专门针对印刷品的免税自由港,其对东南亚地区的海外订单格局也会有强烈的冲击。
  “关键还在于,在这一时期,内地的印刷成本是有所提升的。”内外交困之下,一些企业开始思考承接外单的突围之路。
  “国内印刷企业总是把自己作为海外订单的加工中心。为什么不可以慢慢转变这一角色,将国内图书引入国际市场,如食谱、儿童读物等。现在中国人已遍布全球,他们非常需要这些精神食粮。”在“广东印刷业竞争力提升研讨会”上,广州丰彩彩印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明禧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实际上,广州丰彩已开始动作,向国际市场输出具有自主品牌的印刷产品。
  “印刷类企业输出品牌产品,目前更多的是纸制品,如簿本、需要后道手工活的纸制品等,”一位观察家分析,“在广东和长三角地区,都已经出现纸制品出口额过亿元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场对蜂拥而入的中国产品,并非大门洞开。据悉,在美国,已开始针对中国产簿本的反倾销调查。虽然针对海外印刷订单尚未发生此类事件,但反倾销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实际上也高悬在印刷企业的头上。

  拓宽通路
  “在国际市场,印刷客户首先考虑的不是去哪家印厂印刷,而是去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印刷。客户更关注的是区域性差异,选定了区域才会去进一步选择厂家。”金杯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金溪一语中的,“宏观经济条件和政府政策所构建起的贸易优势,是单靠企业自己的力量无法抗衡的”。
  基于此种体悟,在《印刷经理人》的采访中,多位印企老总提出了如下期望。
  其一,进一步简化通关过程,缩短交货时间。一家珠三角印企老总举例,有些图书会随书附送光盘,由于国外客户对国内光盘厂保护知识产权的态度有怀疑,通常会选择在国外制造光盘,但是报关进口光盘到国内粘贴的时间长达一个月。客户无法忍受这么长的生产周期,就只得找其他地区的厂家进行印刷,这样就会流失一些海外订单。
  在珠三角这个通关环境最好的地区尚有此种遭遇,内地其他地区企业承接海外订单就更有诸多不便了。“我们正在考虑在珠三角地区设立分厂,专门承接外单”,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沙宁表示出无奈,“如果运营环境好,企业没必要走”。
  其二,促进跨地区协作,拔除藩篱。“一家企业承接活件后,以它的加工手段和能力可能没有办法完成,或者出于成本的考虑,需要多厂协作。但如果跨区域寻找合作伙伴,在目前的体制框架之下有很多障碍,”一位经理人的话代表了业界共同的期盼,“印刷企业期望政府在政策上有一些根本性突破,真正使生产关系能顺应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中国印刷统计体系尚未健全,我们无法确知中国印刷企业承接海外订单的真实规模。2004年,承接海外订单的主力省份广东省,全年印刷品加工出口总额已超过130亿元。一管窥全豹,可以想见,如果政府能疏通通路,制定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印刷企业,也许中国印刷企业的海外订单量会有井喷式的爆发。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