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库 > 总论 > 现状趋势

“南厂北建”的新读本

时间:2007-12-11 17:36:28来源:科印网作者:王丽杰
  支撑一个地区外向型发展战略的资源优势在其不再占有绝对优势的时候,反而会凸显战略陷阱的隐忧

  在今年第一期,本刊曾组织过“中国成为世界印刷中心,福兮?祸兮?”的讨论,正反两方旁征博引,慷慨陈词,争论焦点之一,即是“建设世界印刷中心是否会累积风险,是否影响持续竞争力的构建”这一主题。
  实际上,业界开始有此忧虑并非杞人忧天。背靠巨大的内需市场,倚重外向型发展的单向路径,是否存在战略风险,确实是需要警觉的。
  让我们回看一下日本的经济发展史。
  二次大战后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在推行“贸易立国”的战略中培育了钢铁、汽车、家用电器等支柱产业,但进入90年代,日本在这些传统产业不再是一种咄咄逼人的攻势,萎缩十分明显。而同一时期,亚洲四小龙等更为廉价的生产基地取代了日本的位置,包括日本本土的跨国公司为了自己的生存利益,也在推动这样的产业转移。
  在印刷业,产业资源进行梯度转移的例子也并不鲜见,最熟悉的读本当属香港印刷业的北迁浪潮。始自八九十年代的港企北移,逐步使香港70%的生产能力,迁移至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香港也由印刷加工基地,逐步转变为接单中心,而促使港企向北迁徙的原始动力,仍是内地的廉价生产资源。
  由此可见,一个地区的产业辉煌,并不意味着永远辉煌,尤其是放在国际市场这个大背景下。逐利的资本,总是寻找最低的比较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支撑一个地区外向型发展战略的资源优势,在其不再占有绝对优势的时候,反而会凸显战略陷阱的隐忧。
  对珠三角地区,华联老总张林桂在其撰文中就曾谈到过这层隐忧,“如果在技术、环境、人才、资金、成本、物料、管理等方面都不具备明显的持续性优势,暂时有些优势的廉价人力资源,也将随时间推移而弱化”。
  幸运的是,中国内地巨大的需求市场,由国际资本渐入而累积的需求增量,由跨国公司订单而带来的高端产品诉求,都为已经在国际市场经过比拼打磨的珠三角印企们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再来解读南厂北建的真实意义,不得不叹服企业家的市场嗅觉。由眼光向外到眼光向内,由国际市场到国内市场,由单一引擎到双管齐下,珠三角的印刷企业在巨大的内地市场找到了持续辉煌的契机和动力。
  看来,在“战略取胜”的时代,南厂北建的企业群落又开始抢跑了。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