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标签技术

中国制造,如何跨过2025?

时间:2015-09-15 15:50:10来源:科印网

  从工业4.0到互联网+,近一年来关于制造业变革升级的议题非常之多。就在5月8日,国务院牵头正式推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伴随着制造业智能制造的浪潮,中国制造的2025展望是什么,国际视野的工业4.0又有哪些内容,对于世界工厂的中国而言,如何跨越2025实现产业升级?

  文章专访了名匠智能创始人陈俊,上海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邵鹏,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作为智能制造行业的领先者,工业经济、资本市场的研究者,他们分别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诠释。

  神秘的工业4.0是什么?

  问:《中国制造2025》这个规划被认为是中国的工业4.0计划,那么所谓的工业4.0具体的内涵是什么?

  陈俊:媒体喜欢使用工业4.0,其实这仅仅是一个工业分期的另一种说法。工业制造的发展不是突变式,而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但有几个标志性的发展阶段。1.0时代就是蒸汽时代,蒸汽动力全面取代了人力畜力;2.0时代就是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完全可控的动力出现了;3.0就是指电子和信息系统广泛运用,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我们通常说三次工业革命,工业4.0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意思。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基于CPS的信息与物理系统的构架,不再是单一的一台设备的工人流水操作,而是信息和物理相结合,把分散化的生产集中处理。所谓分散化也就是个性化处理,比如汽车,考虑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同人群对汽车的偏好不同。

  邵鹏:第四次工业革命不是直接的动力替代,而是精益化管理。蒸汽机取代牛马,动力直接提升;电动机取代蒸汽机,也是动力的直接提升。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不是动力替代,而是信息化革命。通过信息收集,对每个环节开始进行智能化改造,具体是需要人的效率提高,还是原材料的问题,从产品的标准,到生产线的所有流程都做全面的精益化处理。通过信息平台对信息的处理,能够发现你的产品未来的方向,这是智能制造的优势。

  工业化时代,个性化和流水线大生产的矛盾如何解决?

  问:精益化管理,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而工业化大生产又是机器大生产,这样才能降低成本。个性化和流水线大生产的矛盾如何解决?

  陈俊:这里最为关键的就是智能排程的管控流程,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程序管理,所以分散化的生产,就能更为系统地开展,并且按更严格的标准生产。工业产品如果一件件地分别做设计,那么成本会高得不可想象。过去作坊式的手工业才能做这样的产品,大工业生产是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那么智能工业化时代,个性化需求就可以解决了。举个例子讲,目前中国生产的路虎极光,有5227万种配置,一共21条流水线,靠人做成品,基本无法完成。奥秘就在所谓的智能化流程上,首先会对订单拆包做分析,将具体的订单的个性化需求,具体化为工序流程的一个环节。流水线上,工人在具体的环节完成个性化配置,通过智能反馈系统,完成检验并传递到下一个流程。从下订单到完成,整个产品可以在4小时内完成,并送到客户手上。

  问:那么产品多样化设计又是怎么开始的?同时生产过程是如何监控的呢?

  陈俊:从一开始就有模块化的设计,整个产品都会由各种模块组合,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模块通过智能排程,具体下单到每一个流程。通过这样一个严密的工序流程的管控,不仅能完成个性化生产,还能保证不出错。传统流水线都是靠人来排定工序,并靠人来做流水线检查,人的误差率大概是3%到5%,一旦错了就必须要返工。但是智能排程就能保证每一件产品配件的精确性,大大提高工作效能。所有的生产记录都会有信息化保存,哪个流程哪个人打了多少螺钉,都一一做信息化保存。中国传统的工业流水线,一条流水线,一排人,一个拉长。现在的工业生产,则是一个个生产平台,通过装车单把每个生产平台连为一个完整的工序流程。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