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三十年巨变

时间:2009-04-01 13:30:10来源:《2009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作者:王德茂

  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30年来,人们在理念上发生了许多更新。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种重大的理念更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也是一种重要的理念更新。在这些新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带来了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印刷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提出了“大印刷观”,这是理念的更新。在大印刷观的指引下,我们调动了多方面的技术力量,印刷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在大印刷观的指引下,我们把印刷、印刷设备和印刷器材联结到一起,形成了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完整的产业链,工业产值增长百倍。30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下面从印刷理念更新、印刷技术革命、印刷工业巨变3个方面予以简单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印刷业的未来。

  印刷理念更新
  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印刷,公元7世纪初唐代就有了雕版印刷,11世纪初宋代毕发明了活字印刷。在活字印刷的基础上,15世纪德国人谷登堡(Gutenberg)又发明了铅活字和压印机。中国唐代的雕版、宋代毕的活字、德国谷登堡的铅活字和压印机,都是手工作坊式的,称为古代印刷。随着欧洲工业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谷登堡发明的铅活字压印机发展成为由电力拖动的完善的印刷机械装备,印刷由手工作坊进入了机械化生产,形成了一种工业,实现了印刷工业化革命,称为近代印刷。中国的近代印刷是从19世纪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比西方晚了400多年。
  20世纪80年代初,当我们步入现代印刷的时候,范慕韩先生提出了“大印刷观”。所谓“大印刷观”,就是把印刷、印刷设备和印刷器材看作是一个整体。他把印刷及设备、器材比作一架飞机,说:“印刷是飞机的主体,印刷设备和印刷器材是飞机的两个翅膀,没有两个翅膀,主体就不能起飞,没有主体,两个翅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大印刷观为印刷工业勾画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界定了一个广阔有效的活动空间。用大印刷观审视印刷科学技术,就会清楚地看出印刷工艺技术、印刷设备技术及印刷器材技术是一个整体,后两者是前者的基础,这就是“大印刷技术观”。台湾文化大学著名教授李兴才先生提出了“大印刷史观”,即用大印刷观去分析印刷历史、研究印刷历史。实践证明大印刷观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大印刷观”对印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印刷观”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代印刷,对中国来说,即近30年发展起来的印刷。在印刷技术上,现代印刷利用了物理、化学、光学、电子、计算机、机械、轻工、化工及数字与网络等多方面的科技成果,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印刷专用的应用技术系统;在印刷装备制造及原材料生产上,现代印刷与机械、电子、计算机、轻工、化工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印刷的应用上,现代印刷扩大到了商业、包装、票证、标签、广告、标牌、请柬、名片、文件、电子线路、织品、塑料、陶瓷、金属、文化艺术品复制等各个领域,印刷品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业产品。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一定要发生变化,当印刷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进入现代印刷时代,当利用原有的印刷理念不能正确地解释现实的印刷情况的时候,“大印刷观”的提出就是必然的了。在古代印刷和近代印刷的时代,因其历史发展的条件所限,是不可能提出“大印刷观”的。“大印刷观”的出现完成了人们对印刷认识的历史性飞跃。

  印刷技术革命
  古代印刷是能工巧匠的手工活儿,近代印刷主要是铅字、铅版的铸造和能完成输纸、压印、收纸等动作的机械技术。现代印刷则不同,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技术,集中了多方面的科技成果,并与数字网络技术结合到一起。现代印刷技术可分为印刷工艺技术和印刷基础技术两大部分。

  印刷的核心是油墨转移,按油墨转移方法的不同,人们把印刷分为平版印刷(胶印)、凹版印刷、凸版印刷、柔性版印刷、网版(孔版)印刷、喷墨印刷、静电印刷等不同的印刷方式。不同印刷方式用的印刷设备和印刷器材是有所区别的,我们把利用相应设备和器材完成印刷过程的技术通称为印刷工艺技术。
  要实现某种印刷工艺,即完成某种印刷过程,需要相应印刷设备和印刷器材,这些设备和器材涉及到物理、数学、化学、光学、电子、计算机、机械、材料等诸多方面的科学技术。我们称印刷用到的各有关学科的技术为印刷基础技术。印刷基础技术可分为两大类,即印刷设备技术和印刷器材技术。
  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是学计算数学的,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以他为首的一批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光学、机械等方面的专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研制成功了汉字信息处理和激光照排系统,推动中国印刷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进入印刷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为什么一位本来并不懂印刷的计算机教授和一批并不懂印刷的科技人员却能为印刷的发展做出如此重大的贡献?其实,这并不奇怪,这是现代印刷技术的性质决定的。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需要计算机技术,需要机、光、电技术结合,王选先生他们正是发挥了自己的专长,成功地把有关方面的科技成果运用到印刷中,从而引导我国印刷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革命性的变化,推动了中国印刷史的发展,使我们完成了由近代印刷向现代印刷的历史性转变。这段成功的历史就发生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这是改革开放政策的重大成果。这段历史的成功告诉人们:现代印刷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需要多门学科和多种技术介入;要用“大印刷观”全面系统地观察印刷技术;要与有关科技组织、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有关专家、学者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要通过各种渠道与他们适时沟通交流,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印刷技术的发展情况;要吸引并容纳更多的科技单位和技术专家进入印刷技术领域,不断壮大印刷科学技术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印刷技术不断发展,长盛不衰。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