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版印刷系列讲座3

时间:2006-06-22 10:02:06来源:科印传媒《印刷技术》作者:蔡成基

  13.新型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为什么大多采用芯轴式套筒网纹辊?
  20世纪90年代制造的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大多采用芯轴式网纹辊,一根幅宽1630mm的网纹辊,加上两端的轴头,近2m长,更换网纹辊时必须使用吊车,或者使用专用的机械手装置。即使使用机械手装置,吊装时还必须有2个人从不同位置观测,以免气动锁定装置失灵,造成网纹辊损坏。这种结构有2个缺陷,一是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耗时多。因此新型柔性版印刷机大多采用芯轴式套筒网纹辊,这种网纹辊在类似于套筒式印版辊结构的基础上,在套筒内部包有一层金属箔,套筒外表面喷金属、陶瓷,然后再进行激光雕刻。套筒网纹辊重量轻,安装时一个人无须借助任何工具就能完成,且耗时极短。以PCMC的Infiniti为例,其安装时工作气压为550kPa,该数值同网纹辊套筒的伸缩率有关,不可随意更改。一些操作人员擅自增大了工作气压,在短时期内,似乎拆卸更方便了,但长此以往,网纹辊套筒的两端出现了轴向的细小裂纹,会损坏网纹辊。

   14.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的输墨系统有什么特点?
  绝大多数的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使用溶剂型油墨或水性油墨,但这并不是说不能用UV油墨,只是UV油墨价格高,大多数印刷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很少采用。溶剂型油墨和水性油墨的特点是比较接近于牛顿流体,黏度较低,因此在柔性版印刷机上使用此油墨时,均采用管道输墨。墨泵把油墨打入输墨管,进入封闭式刮刀腔,在一定的压力下均匀喷射到网纹辊表面,由于刮刀腔是封闭的,油墨不会溅出。常用的墨泵有离心泵、气动隔膜泵、蠕动泵等。
  接近于牛顿流体的油墨在使用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黏度控制,因此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完整的输墨系统常包含自动黏度测量和控制装置。PCMC的自动黏度测量装置有Randolph和Vortex两种不同的系统,每种系统又可采用Cambridge或Norcross在线测量原理,根据测量数据自动添加溶剂,使油墨黏度始终维持在设定水平。当然,由于设备价格的原因,有些印刷企业不选购黏度控制装置,而采用人工控制的,根据经验每隔15~20min用黏度杯测一次油墨黏度,少加、勤加配制好的溶剂。人工法在执行中必须严格,尤其要加强对中夜班的控制,如果失控,油墨黏度变化过大,溶剂的综合平衡被破坏,不仅影响产品的色差,还有可能影响油墨的印刷适性。
  从封闭式刮刀腔回流的油墨通过回墨管流回墨桶,完成一个循环。由于墨桶、墨泵、输/回墨管、封闭式刮刀腔组成的整个系统的回路比较长,因此维持一个循环所需要的油墨量较大,也就是说如果墨桶过大、管道过粗,维持循环所需的油墨就多,这意味着一个订单完成后剩余的油墨就多,这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PCMC的设计是不提供墨桶,仅提供市售19L墨桶的不锈钢桶盖,这就意味着控制住了墨桶的口径,墨桶放置在特制的小车上,缩短了墨管的长度,使维持循环的最低油墨量达到最少。这种设计对减少生产成本十分有利。

  15.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在不同速度下生产的产品的颜色密度会有差异,速度越慢颜色越深,速度越快颜色越浅,且速度相差越大,颜色差异越大,这是什么原因?
  现在使用封闭式刮刀的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在印刷过程中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早期的设备使用正向单刮刀,刀架像凹印刮刀架一样做横向反复串动,出现的情况刚好相反,车速越慢颜色越浅,车速越快颜色越深。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情况是由封闭式刮刀结构造成的。同单刮刀系统不一样,封闭式刮刀腔内的油墨无法向四周扩散,油墨、溶剂以及随同油墨被墨泵抽上来的空气,全部进入了空间有限的刮刀腔内,被填入网纹辊的网穴中。如果没有空气,网穴中充满油墨,储墨量大,印品颜色深;而当网穴中混入空气时,储墨量减少,印品颜色变浅。用密度仪测定,两者的密度值相差很明显。
  排出刮刀腔内的空气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回墨管排出,二是从腔体四周排出。但速度快时,后一种方法无法及时排出空气。所以,排出刮刀腔内空气的主要通道显然是回墨管,因此刮刀腔体上输/回墨管的位置、口径大小以及腔体内部的结构特点,就成为影响排气效果的主要因素,这是一个典型的流体力学问题。在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惟一能做的就是在签样时保持正常生产时的速度,以保持签样和印刷品的颜色一致性。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