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结凸印 感悟人生

时间:2008-07-11 15:16:52来源:科印传媒《印刷技术》作者:强永胜

  大学毕业后,凭着对所学专业的喜爱,他开始了印刷之旅。最初他接触的是胶印技术,而2002年,在日本琳得科(天津)有限公司任职期间,他看到了凸印在中国北方标签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也决定了其今后事业的发展方向。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凸印领域拼打了几年,他已从普通的凸印工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生产经理。他常说:“人生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困难和委屈,但打倒我们的往往是自己,只要摆正心态、正确面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就是本期“作者会客室”的嘉宾强永胜老师,让我们一起分享强老师的故事吧。

 

   寻求发展 投身凸印

  早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印刷有凸、凹、平、孔四大类,最初进入印刷行业时我从事的是胶印,对凸印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和研究。直到2002年我有幸到日本琳得科(天津)有限公司任职,这才开始第一次全面接触凸印。
  凸印具有印刷实地色彩鲜艳、墨色厚实、视觉冲击力强等特点,特别适合标签印刷。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凸印企业都是以不干胶标签印刷为主。记得当时北方地区的胶印相对已经比较成熟,但凸印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无论从机器设备、印刷工艺和人员素质上都还有很大的改善和发展空间,而现在北方地区很多知名的不干胶标签印刷企业正是那时候起步的。正是凸印在北方地区巨大的发展潜力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也促使我确定了今后事业的发展方向。

  脚踏实地 基础做起

  印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实践经验,即使有再多的理论基础也是不够的。其实我们在大学课堂里学到的印刷理论知识也是前辈们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取的。当时凸印还没有专门的教材,即使是在印刷教材里提到凸印,内容也不是很多,很少有人系统地将凸印作为印刷的一个重要学科来进行分析研究。而且很多印刷企业的老师傅们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再加上一部分人对自己的技术有所保留,导致很多经验性的技术没有被总结和整理出来。
  记得刚入门的时候,我是从最基础的印刷工人做起,跟师傅一点一点地学,从最简单的洗机器、接纸,再到复杂一些的配墨和印刷。在此期间将实践经验结合自己的理论基础,在《印刷技术》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将我的经验与广大同行共同分享的同时,也从中得到了很多乐趣。

  转折点一 加入艾利
  
  在日本琳得科(天津)有限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在凸印方面有了很多收获,但同时也深切感觉到在印刷企业工作的局限性,无论是对新工艺、新技术的接触,还是与同行业人员的沟通交流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要全面了解凸印,仅熟悉机器设备和印刷工艺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印刷材料有所了解。因此我决定走出去,去能够开阔视野、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地方,美国的艾利·丹尼森公司成了我的最佳选择。
  可以说加入艾利·丹尼森公司是我人生和事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艾利·丹尼森公司我主要负责北方地区的技术服务工作,这期间,认识了很多同行业的生产和技术人员,与他们结下友谊的同时,也在技术交流中学到了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和经验技巧;在艾利·丹尼森公司工作期间,我学习到了很多不干胶材料方面的知识,对不干胶材料的特性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明白了材料的适印性对印刷效果的影响。以前印刷工作中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和排除不了的故障在材料的适印性方面找到了完美的答案和解决方案,从而使我的凸印知识更上一层楼。

  转折点二 担任生产经理 

  2007年10月,应朋友的邀请我到一家不干胶标签印刷企业担任生产经理,这是我事业上的又一个转折点。从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转换成一名企业管理人员,在学到很多东西的同时,也体会了管理人员的酸甜苦辣。 之所以会选择做企业管理人员,主要是看到当前中国印刷行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很多企业的内部管理混乱,而管理混乱的企业在面对管理体系完善的外资印刷企业的竞争时,竞争力相对缺乏,尽快摸索出一套科学的不干胶标签印刷企业管理程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因此,我准备在新的岗位上努力做下去,把之前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全部发挥出来,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工作记忆拾贝

  (1)遇良师益友。记得初入行时,虽说是印刷专业的大学生,但对凸印可以说是一窍不通。而印刷企业的师傅教徒弟相对保守,行内有句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很多师傅不愿意把技术传授给徒弟。我很幸运地遇到了几位好师傅,耐心地教给我印刷经验和技巧,使我顺利地跨过初学者的门槛。如果没有这几位师傅的悉心指导,我不会这么快掌握凸印工艺和技术,至今我们仍然保持着很好的师生关系。
  在艾利·丹尼森公司,我遇到了一位值得一生尊敬的恩师—傅强老师。傅强老师和我可谓是颇有缘分,在大学时我曾听过他的课,对于还不知道不干胶标签印刷为何物的我来说,那节课是我的启蒙课,当时就很想拜傅强老师为师,可惜没有机会。幸运的是,在艾利?丹尼森公司我又遇到了傅强老师,他不但将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还教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至今我仍记得傅强老师的一句话“在未知面前,人人平等”。
  (2)受到无私帮助。踏上生产管理岗位之初,我遇到了很多以前无法想像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向以前的老领导和业内的朋友请教,得到了他们无私的帮助,他们把自己多年总结的管理经验与我分享,并针对我遇到的实际问题帮我分析解决,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的工作就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开展下去。衷心地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朋友们,没有他们无私的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

  国内外凸印行业差距有感

  目前,我国凸印在各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关于这方面一些前辈也写文章介绍过,在这里我也想谈谈个人观点。
  (1)印刷设备。目前美国、日本及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凸印设备以较为先进的圆压圆印刷方式为主,而我国凸印还是以平压平和圆压平印刷方式为主。设备的局限性使得很多在国外不存在的工艺问题在国内却较为普遍,国内企业解决这些工艺问题还主要靠提高工人的技术能力来弥补设备自身的不足,这也从客观上提高了国内印刷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可以说中国印刷工人的技术水平是世界一流的。
  (2)标签质量。亚洲国家对标签印刷的精美程度、工艺的复杂程度和印刷质量方面的要求远高于欧美。这里主要是指一些工业标签(例如轮胎标签、油桶标签)。在欧美一些国家,对于轮胎、石油类产品标签的要求主要是黏性方面,对印刷质量、精美程度没有过多的要求,图案设计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方便印刷。但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各行业对标签印刷的精美程度和印刷质量都有相当高的要求,甚至印刷企业挑出来的废品标签,在欧美印刷企业也可以当正品出货。因此说中国的标签是艺术品都不为过。在终端用户近乎苛刻的要求下,中国的凸印工艺突飞猛进,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3)市场。目前国内标签印刷市场比较混乱。同行之间的相互竞争一方面促进了设备的更新和工艺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也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价格的混乱竞争严重影响市场的良性发展。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市场规则已经完善,企业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标签产品相对比较固定,这也有利于印品质量的稳定。
  这种差距告诉我们,目前中国凸印行业需要我们做的事还很多。相信随着市场的需求,设备和工艺的更新换代是必然的趋势。终端客户的高要求也不是一件坏事,正是有了高要求的客户,才有一流的不干胶标签印刷企业。目前,国内不干胶标签印刷行业的企业家们应该把眼光放得开阔一些,组织行业协会避免恶性竞争,稳定现有的客户群体,这才是长远的发展道路。同时我也相信,中国人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创造力是可以克服困难的,相信未来的十几年,我国和发达国家凸印水平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对后入行新人说几句

  近几年,我发现很多新入行的年青人都比较浮躁,很多人入行后,没多长时间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总是抱怨苦、累,没有前途,最终放弃了这个行业。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有前途的,现在印刷行业普遍缺少技术工人,有许多企业不惜花重金聘请技术人员。培养一个技术高超的印刷工人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因此印刷人才在市场上可谓是奇货可居啊!
  新入行的年轻人一定要克服浮躁情绪,脚踏实地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三五年后一定会有出头之日。印刷之路开始的时候的确很苦、很累,但只要能刻苦钻研,迎难而上,培养出兴趣,将来必能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

  吃苦是财富

  不知不觉从事印刷已经8年了,在这8年里,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挫折,可以说是跌跌跌撞撞地走到了今天。但是回过头想想,如果没有当初的磨炼,自己也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吃苦是一种人生财富,这也是我最大的感悟。
  记得在印刷企业做工人时,车间的环境很差、工作时间很长。尤其到了夏天,车间热得像蒸笼一样,那时候,最大的享受就是能到院子里休息一会儿,吹吹凉风。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没有休息日,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枯燥的劳动,正是这种艰苦环境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品德。“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底,不放弃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是我当时抱有的坚定信念。正是这4年多的经验积累,使我在艾利·丹尼森公司为众多客户解决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和印刷工人沟通起来才没有障碍;也正是因为这4年多吃过不少苦,所以在日后遇到同样的困难和挫折时,总是能够一笑而过,毕竟之前也经历过同样的困难并成功地克服了。
  感悟人生,我只想说一点:人生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困难和委屈,但打倒我们的往往是自己,只要摆正心态、正确面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当我们成功地解决问题,摆脱困境时,回首往事,就会发现另一道美丽风景。正是一路克服了这些困难才使得人生之路如此丰富多彩!
  现在工作之余,我喜欢到海边走走,感受稍稍带着咸味的海风,看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这时候的我才能完全放松,无忧无虑地去感受大海广阔的胸怀。我喜欢海,是因为她的广阔无边。一个想成就大事业的人就要像海一样,拥有广阔的胸襟、不计一时得失,才能站在比其他人更高的位置来思考问题。人生短暂,如果能放开胸怀,坚定信念,专心地去做一些事情,相信人生的道路也会走得更远、更踏实。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