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印与凹印的市场角逐

时间:2007-10-26 11:48:35来源:科印传媒《印刷技术》作者:何晓辉

  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业内对柔印与凹印的关系已经讨论了多年,笔者在几年前也曾就此问题发表过文章陈述。然而每一次新技术报告出现,就会为这一话题加入新的讨论元素,也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人说,柔印的时代来到了,凹印即将走向“坟墓”;也有人说,凹印就像一个睡着了的巨人,开始苏醒。冷静地思考一下,每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必然的理由。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事情。柔印与凹印到底是竞争还是互补?下面从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的具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技术角度分析
  比较两种印刷方式,主要比较其印刷质量、设备成本与先进性、工艺条件、环保条件等几个方面。
  1.印刷质量
  目前的胶印、凸印(包括柔印)、凹印、网印以及数字印刷相比较而言,凹印的印刷质量是最好的。凹印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墨色厚实、颜色鲜艳且一致性好;印刷图像阶调层次丰富、清晰度高,套准精度高;此外,凹印还可以很好地表现防伪的功能,因此其在有价证券方面一直是主要的印刷方式。综合考虑印刷质量的几个方面,凹印具有其他印刷方式无法媲美的优势。
  2.印刷设备
  柔印与凹印设备的结构类型很相似,两种印刷机都采用卫星式、层叠式、机组式结构;两者的色组数也都达到了8-12色;印刷机的幅面范围都比较宽,从窄幅、中幅到宽幅均有,但是,在宽幅印刷机方面,由于其制造技术成本及精度等原因,凹印机占有一定的优势;从印刷机的自动化程度上看,柔印与凹印都具备了比较高的在线自动控制水平。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有不少有实力的印刷设备生产厂商,既能提供凹印机又能提供柔印机。国际上较知名的制造商有的原来为凹印机制造商,后来通过收购和控股方式增加了柔印机的生产能力,如Cerutti、Valmet、Rotomec、Bobst等公司,也有的原来是柔印机制造商,后来增加了凹印机的生产,如W&H、UTECO等公司。
  就用户最为关心的设备价格而言,同等配置和技术水平的柔印机与凹印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机器制造及相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两者的价格差距在逐渐缩小,总体上,同类柔印机要比凹印机便宜20%-30%左右。但是,对于大幅面(包括超大幅面)印刷机,柔印机并不便宜。
  3.工艺条件
  工艺包括印前设计及处理、制版工艺、印刷工艺(在印刷机上操作)、印后加工工艺以及辅助材料的使用等几个方面。随着印前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柔印技术认识的提高,印前设计与图文处理技术可以满足柔印和凹印各种不同形式的要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制版周期及其成本方面,柔印占有明显的优势,柔印制版周期短,制版费用低,能够对市场做出更快反应(参见表1中两种印刷工艺制版周期的比较);而凹版的生产成本高达柔性版的2倍左右。此外,还需要投资储存印版滚筒所需的场地。  

 
表1 柔印与凹印印前制版周期与成本比较
  资料来源于《FLEXO》杂志2007.2

  比较印版的耐印率,柔性版的耐印率相对偏低,而凹版具有极高的耐印率,通常可达300万印。
  在活件更换时间方面,柔印比其他工艺要短许多。
  在连线生产方面,多功能组合是柔印的一个亮点。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组合印刷”多以柔印为主体,连线附加凹印、胶印、网印,冷/热烫印、覆膜、压痕、模切等单元,在一条生产线上配置多种工艺,这是柔印明显区别于其他印刷工艺的特点。在一条柔印生产线上能做到如此复杂的配置,其关键是柔印的印刷压力很轻。在轮转印刷中每一色组的印刷压力都会造成系统张力的变化,在柔印中通过张力控制区进行微调就能稳定地控制张力的变化。假设凹印也采用相同配置,由于凹印的印刷压力远比柔印大得多,因此每一色组造成的张力损失也大许多,为了保证张力稳定,就必须对原张力系统进行重大修正。
  而从印刷生产的技术复杂性角度考虑,凹印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工艺过程,它的可变因素较少,因此质量控制简单,可重复性较高。而且,由于凹印发展历史较长,人们对其掌握的程度也比较成熟。而柔印中影响因素较多,出问题的可能性较大。柔印的质量取决于分色、负片、印版曝光、装版(将印版安装在滚筒上)、胶带厚度和质量等元素。所有这些元素的质量一直都在改进中,使得柔印与凹印的质量差距在不断减小。
  从上述印刷工艺的综合情况分析柔印与凹印的生产成本,其情况就是:对于批量小的活件,柔印的成本相对较低,而对于批量大的活件,凹印的成本相对比较低。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