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软包装行业的发展与分析

时间:2010-06-16 12:14:36来源:科印传媒《印刷技术》作者:马平东

  我国软包装行业在金融危机的阴影和绿色化浪潮的推动中走过了不平凡的2009年。这一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我国软包装行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在我国政府一系列经济扶持政策的刺激下,虽然有些地区的软包装企业(特别是一些以外单为主的企业)2009年上半年的订单有所减少,但很快出现回升转暖的势头。多数软包装企业2009年的发展轨迹为“上半年平稳、下半年略有上涨”。同时,原材料价格一直较为稳定且维持在相对低位,虽然2009年下半年的原材料价格有所回升,但由于正赶上行业旺季、订单数量较多,软包装行业未受太大影响。因此,2009年是我国软包装企业在微利市场环境条件下利润相对较高的一年。
  2009年,绿色化浪潮在软包装行业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逐渐由概念变为行业领先企业的实际行动。在这种背景下,无苯油墨、无溶剂复合、高效干燥装置、有机溶剂回收、废弃物回收等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软包装行业得到了应用。许多软包装企业在2009年未雨绸缪,积极进行技术升级,故而2009年几乎所有的软包装设备供应商都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小高峰。

  总体上看,2009年我国软包装行业不断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软包装行业在原来重视质量、效率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节能、降耗、减排、安全(人身安全、劳动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新的经营理念促使更多的软包装企业逐步走向规范,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宏观市场环境的新变化
  2009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部新的政策和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T 10004-2008)及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相继实施,无一不对软包装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循环经济促进法》及相关法规
  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开始走上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发展之路。循环经济强调要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

  2009年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工作的通知》。2009年3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GB 23350-2009《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该国家标准自2010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表明了国家有关部门治理过度包装的决心。
  2009年11月26日,我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我国政府根据国情首次提出量化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同时,碳足迹、碳标签以及碳关税等制度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据有关报道,我国已在研究和酝酿实行碳税和发展碳汇。
  从以上政策解读中不难看出,我国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已成定势。软包装行业是一个耗能和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面对能源过度消耗、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环境危机,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当务之急是要减少有机废气的排放量及能耗,并有效改善工作环境。
  2.《食品安全法》
  人的健康和生命高于一切,食品安全重于泰山。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其将食品包装纳入法律监管范围,明确规定食品包装材料应当无毒、清洁,禁止生产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这表示食品包装安全在法律上已经成为食品安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市场对包装材料的卫生和功能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包装材料的防护范围也逐步扩大。例如,有很多终端用户要求包装材料生产企业提供由权威部门出具的包装材料生物安全性和化学稳定性证明,也有一些终端用户要求软包装企业提供包装材料安全承诺书,部分国外订单甚至要求包装材料供应商提供材料对人体敏感性的测试等项目。在此驱动下,目前全国已有近9000家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生产企业相继取得QS生产许可证,其中包括复合膜、袋类生产企业3000多家。食品软包装的“QS时代”正在到来。当然,《食品安全法》的彻底贯彻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颁布实施只是做到了“有法可依”、下一步是“执法必严”,再下一步才是“违法必究”。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