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印刷工艺的发展始末

时间:2010-12-26 08:57:41来源:科印传媒《印刷技术》作者:林逢铭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们开始广泛讨论数字技术给传统印刷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笔者认为,印刷业是朝阳产业,传统印刷仍有旺盛的生命力,不会消失。这是因为有文字就会有印刷,文化传承和文化享受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印刷;尽管数字产品能部分替代传统印品,但在商品包装领域,传统印刷仍无可取代。对于从业人士深感忧虑的数字化进程,笔者认为,日益发达的数字印刷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不可能在短期内就使整个行业更新换代,成熟的传统印刷还能再继续施展魅力数十年。而探索多种印刷工艺的发展始末,有助于我们了解与继承祖先的智慧与贡献,鼓舞士气,本文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业内探讨,文中若有错误之处,望能赐教。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目前习惯称为“木刻水印”)是较为原始的印刷方式,普遍认为其发明在唐初或更早的时候。雕版印刷将文字雕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刷墨拓印,这种方法比用竹片书写的“简策”和手抄本书要先进,复制与传播速度更快。但如果要利用该法印刷一套页数繁多的书,仍然少则几年,多则20多年,因此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日益提升,雕版印刷也逐渐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求,在活字印刷发明以后,雕版印刷逐渐衰落。而由雕版印刷发展而来的雕版彩色版画套印术,因其特别适用于国画的复制,复印后色彩逼真,堪比真品,至今仍为我国人民所喜爱,并享有世界声誉。
  凸版(铅)印刷
  此处所说的凸版印刷主要指利用铝活字、压纸型、浇铅板等方法进行的印刷工艺,为与现在常说的凸版印刷相区别,在此称之为凸版(铅)印刷。
  凸版(铅)印刷起源于毕徃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活字可由泥(陶)、木、铜、锡、铅等材质制成。泥(陶)活字、木活字等只适用于短版活件的印刷,再版时需要重新排版,费时费工。1440~1448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1807年传入中国。这种印刷工艺通过压纸型、浇铅版等方法,铅版可以复制多块,纸型也可保留,从而能够满足长版活件和再版活件的生产需求。凸版(铅)印刷曾经风靡一时,但由于人们日益重视环保因素,致力于淘汰铅与火,目前已经几乎销声匿迹。
  石版印刷
  石版印刷于1796年由欧洲人塞纳菲尔德发明。塞纳菲尔德有一次用油墨在石板上记录账目后,发现即使用硝酸清洗,墨迹仍旧非常牢固,而石板经硝酸腐蚀后,字迹处反而凸起,可以用于印刷,而且这种制作方法比铜版、木版的制作都要方便很多,石版印刷术由此诞生。由此可知,石版印刷最初为石凸版印刷。
  在日后的实践中,塞纳菲尔德发现石版具有多孔性、感脂性及亲水性。经过苦心研究,他先用脂肪酸油墨在磨光的石版面上书写,然后用硝酸阿拉伯树胶溶剂涂在整块石版上,等其干燥后再用水清洗,石印版就制成了;印刷时则以微量水分润湿版面,再辊上油墨即可,这就是平版直接印刷的雏形。
  清朝道光年间(约1832年),石版印刷传入我国,最开始是单色,后来发展为彩色印刷。直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还在使用彩色石印印刷手帕等,特别是采用珂罗版石印复制的国画,阶调非常细腻,还曾荣获莱比锡印刷大奖,目前仍有少数古籍出版社保留。不过,石版体积重,印刷速度慢,在平版印刷得到广泛应用后,石版印刷日趋衰落,最终被淘汰。
  平版印刷
  平版印刷始于石版印刷,但其使用的是与石版性质完全不同的金属版。1905年,美国人威廉·罗培尔发明了间接平版印刷,即目前世界广泛使用的利用金属平印版、橡皮布转印的平版胶印
  我国引进平版印刷的时间也很早。1911年,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引进德国的胶印机;1915年,商务印书馆引进美国海立司胶印机,又于1921年引进英国乔治门双色胶印机;其后,其他印刷厂也争相购置胶印机。这些胶印机的引进,大大推进了我国平版印刷的前进步伐。
  由于平版印刷的产品非常精致艳丽,适应性强,既能印刷书刊报纸、精美书画,也能印刷商品包装等,印版制作又比铅版、石版方便,费用更低,若采用轮转印刷,生产速度更高,所以发展速度很快,而且在应用过程中又得到了不断革新,如制版从手工翻糨纸版发展到照相蛋白版、PVA平凹版、PS版、CTP版,印刷机从手工摆纸发展到自动接纸,轮转印刷速度从低速43转/分钟发展到高速250转/分钟,从单色发展到多色,这些进步促使平版印刷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平版印刷已经成为我国印刷业的“主力军”,现在国内有10万余家平版印刷企业,这是其他印刷方式无法匹敌的。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升,内需旺盛,商品包装印刷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对既适应于书刊印刷又适应于包装印刷的平版印刷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虽然数字印刷正在兴起,但在数十年内,对平版印刷的影响不会很大,平版印刷仍将迎来一段平稳增长的发展期。
  凹版印刷
  1452年,雕刻铜版印刷术在意大利诞生,凹版印刷由此演变而来。20世纪初,凹版印刷传入中国,但进展较为缓慢。直到“大跃进”后,上海市印刷一厂成立凹版印刷车间,《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等报刊开始采用凹版印刷,我国的凹版印刷这才开始有些起色。不过,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还只拥有较少数量的凹版印刷机。改革开放给凹版印刷带来了发展机遇,1982年,无锡国泰彩印有限公司引进了第一台意大利赛鲁迪凹版印刷机,人们开始发现凹版印刷在包装塑料薄膜印刷方面的独特优势,其他企业争相引进,先后从日本、韩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引进了超过400台凹版印刷机。目前,凹版印刷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印刷方式,总体来说,凹版印刷的快速发展要归功于以下3个因素:①小凹印奠定了发展的基础;②运城制版有限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凹版质量、价格、运输等多个方面适应了凹版印刷企业的需求;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产凹版印刷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陕西北人、中山松德等一批设备供应商生产的凹版印刷机性价比高,更适合我国凹版印刷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凹版印刷获得了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有利条件。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