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生产管理的功能性障碍——质量篇(3)

时间:2011-06-29 09:10:43来源:科印传媒《印刷技术》作者:单晓敬

  原则五:系统管理
  针对制订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1)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①通过识别或展开影响既定目标的过程来定义体系。
  ②以最有效地实现目标的方式建立体系。
  ③理解体系各个过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④通过测量和评价持续地改进体系。
  ⑤在采取行动之前确立关于资源的约束条件。
  (2)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①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制订出与组织的作用和过程的输入相关联的全面的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②对于目标的设定:将各个过程的目标与组织的总体目标相关联。
  ③对于运作管理:对过程的有效性进行广泛的评审,可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适时地进行改进。
  ④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加深对于在实现共同目标方面所起作用和职责的理解,能够减少相互交叉职能间的障碍,改进团队工作。
  原则六: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一个组织永恒的目标。
  (1)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①将持续地对产品、过程和体系进行改进作为组织中每一名员工的目标。
  ②应用有关改进的理论进行渐进式的改进和突破性的改进。
  ③周期性地按照“卓越”的准则进行评价,以识别具有改进潜力的区域。
  ④持续地改进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
  ⑤鼓励预防性活动。
  ⑥向组织的每一位员工提供有关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如PDCA循环、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重组、过程创新等。
  ⑦制订措施和目标,以指导和跟踪改进活动。
  ⑧对任何改进给予承认。
  (2)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①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通过对战略和策划的持续改进,制订并实现更具竞争力的计划。
  ②对于目标的设定:设定实际的和具有挑战性的改进目标,并提供资源加以实现。
  ③对于运作管理:对过程的持续改进涉及组织员工的参与。
  ④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向组织的全体员工提供工具、机会和激励,以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
  原则七:以事实为决策依据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乎逻辑和直观的分析基础上。
  (1)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①对相关的目标值进行测量,收集数据和信息。
  ②确保数据和信息具有足够的精确度、可靠性和可获取性。
  ③使用有效的方法分析数据和信息。
  ④理解适宜的统计技术的价值。
  ⑤根据逻辑分析的结果以及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并采取行动。
  (2)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①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根据数据和信息设定的战略方针更加实际、更可能实现。
  ②对于目标的设定:利用可比较的数据和信息,可制订出实际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③对于运作管理:由过程和体系的业绩所得出的数据和信息可导致改进和防止问题的再发生。
  ④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对从员工监督、建议等来源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可指导人力资源方针的制订。
  原则八: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和供方之间保持互利关系,可增进两个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
  (1)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①识别并选择主要的供方。
  ②把与供方的关系建立在兼顾组织和社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目标的基础之上。
  ③清楚地、开放式地进行交流。
  ④共同开发和改进产品和过程。
  ⑤共同理解顾客的需求。
  ⑥分享信息和对未来的计划。
  ⑦承认供方的改进和成就。
  (2)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①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通过发展与供方的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赢得竞争的优势。
  ②对于目标的设定:通过供方早期的参与,可设定更具挑战性的目标。
  ③对于运作管理:建立和管理与供方的关系,以确保供方能够按时提供可靠的、无缺陷的产品。
  ④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供方的培训和共同改进,发展和增强供方的能力。
  只有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原则进行深入的理解、认知,才能在生产管理中注重与产品有关的过程实现的策划、控制,以及对顾客财产的保护,从而实现持续改进,达到顾客的满意。下面分别从质量管理体系中涉及生产管理的几方面作简要阐述。
  1.产品实现的策划
  参与生产的全员要理解质量方针,并对公司下达的质量目标进行逐级分解,同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措施。对每一批产品都应进行实现过程的先期策划工作,策划时应考虑GB/T19001中第七章的所有要求,适当时应明确:产品的质量目标,建立过程和文件的需要及所需的资源,产品验收准则和相关记录。产品实现过程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其他要求相一致,策划应形成具体文件,并建立产品档案。
  2.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制订和保持《生产过程控制程序》;所有人员应得到工作指示,所有重要工作都按正式规定的计划和程序进行;所有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应进行使用状态评审,检查是否与标准要求相符;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获得并使用鉴定合格后的测量装置;按检验文件进行测量;产品放行由质检部批准,生产部负责交付活动,售后服务由销售部负责。
  3.特殊工序的确认
  包装印刷企业通常把关键工序作为特殊工序,比如瓦楞纸箱企业将制胶工序作为特殊工序。对于特殊工序应制订和保持《特殊工序控制程序》,在进行生产准备和生产控制时应明确以下内容:①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制定准则;②设备鉴定和人员培训达到资格要求;③制定特定的作业指导书,并规定特定的方法和程序;④对过程进行监控并记录,必要时再确认。
  4.标识和可追溯性
  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应以规定的方式标识产品。产品标识的范围包括最终产品标识、供应商产品标识、产品加工过程标识、原辅材料仓库标识等。一般用卡片进行标识,内容包括名称、数量、规格等。检验状态分为待检品、检验合格品、不合格品、废品,并在整个生产过程作业区域划出特定区域放置不合格品。
  产品标识的正确使用和控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以便发现问题、查明原因、采取措施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充分利用产品标识,防止产品在生产和交付过程中被误用;每批产品都必须有唯一的标识;在产品生产、制造、交付等阶段,相关人员必须认真保护产品标识,责任部门要对产品标识进行检查;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相关人员可根据产品标识追溯到产品的来源、责任人及产品的去向等信息。
  5.顾客财产
  顾客财产一般指顾客提供的样张、样箱、设计图稿、胶片等。公司应妥善管理顾客财产,做到专管专用。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不适用时,应及时告知顾客并保持记录。
  6.产品防护
  制订和保持《搬运、贮存、防护、包装和交付控制程序》,由各职能部门分别实施;货物的搬运应符合安全方面的有关规定;储存场所要保持良好的环境,产品堆放要整齐有序;按规定方法进行打包;在产品生产和入库过程中,各部门应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防止损坏;成品检验合格后应交付客户,应及时告知顾客并保持记录。
  7.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要保证质量体系中各过程的作业活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对过程监视和测量应建立书面质量程序文件,以预防过程中产生问题。制订和保持《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开展工序质量审核,对关键工序的人、机、料、法、环进行审核,监控工序持续保持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能力。隔离不合格的原辅材料,不能投入使用;如发现上道工序流转的在制品不符合要求,应将其退回原处,并做好缺陷标记。所有不合格品都应上报,由质检部进行分析处理。对重大不合格品的处理,由技术部、质检部、生产部等多个部门参与评审,然后由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裁决,最后反馈到质检部。对所有不合格品的返工、降级、让步或报废的记录,应加以保存。对于未满足顾客要求的不合格品,只有得到顾客同意后才能放行,公司内部不能随意放行。
  8.数据收集与分析
  建立和保持《数据分析控制程序》,各部门和车间应根据规定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特别是在监视和测量活动中产生的相关数据。通过程序的实施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可进行持续改进的要点。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以下信息:顾客满意程度、与顾客要求的符合程度、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的变化、供应商情况、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满意程度。
  9.纠正和预防措施
  任何对质量可能造成影响的情况,都应及时纠正和预防。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手段来纠正、预防对质量产生影响的问题;适时召开质量分析会议通报质量问题,保证在必要时采取及时、有效、长期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将纠正和预防措施定期上报给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应敦促责任部门、协作部门解决问题;针对产品质量问题,责任部门应召开专题会议,并找出问题和采取补救措施;任何员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总之,在生产管理中要始终贯彻并坚持不使用不合格原辅材料和设备,不制造不良品,不向后道工序输送不良品,不合格产品不交付给顾客。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公司的产品质量状况,凡是与生产有关的各部门都可以提出预防措施来保证和改进产品质量。(未完待续)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