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印过程控制国标的起草感悟和解读

时间:2015-10-14 15:08:20来源:科印网作者:龚仁俦

  7月1日,GB/T 17934.6-2014《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6部分:柔性版印刷》正式施行,这是行业内备受瞩目的一件大事。该标准的起草工作自2012年7月开始启动,经过起草组专家们一年多的努力,八易其稿,按照计划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审查修改的全部进程,将报批稿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2014年12月3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笔者有幸参与了此项标准的起草工作,鉴于本标准采用的是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12647-6∶2006的模式,所以标准的起草过程既是对国内柔印工艺技术总结、规范的研讨过程,也是向国外同行学习标准制定的过程,笔者从中获识颇多,并有所感悟。

  标准起草中的感悟

  (1)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对于工业产品的国家标准分为“产品标准”和“过程控制标准”两类。在GB/T 17947-1998《柔性版装潢印刷品》标准中,既有生产过程控制的技术要求,又有产品质量的技术要求,因此该标准的2012年修订版本中将原来属于生产过程控制部分的技术要求全部删除。而这些被删除的内容,正好成为制定柔印生产过程控制标准的参考依据。新修订的产品标准在技术要求方面的单一性,促进了过程控制标准起草工作的进度。

  (2)近20多年来,我国柔印技术在国内经过了两个发展高潮,一是彩色瓦楞纸箱水墨印刷开槽设备的普及以及窄幅机组式柔印机在烟包印刷领域使用范围的扩大;二是水墨印刷在食品、药品等出口产品包装印刷领域具有领先的环保优势,在中小学教科书及婴幼儿读物印刷领域也具有潜在的市场发展优势。

  借鉴彩色图像四色制版工艺在胶印领域的优势,有必要在以专色、色块、线条为主的装潢印刷行业中推广四色制版印刷过程控制的技术要求。根据柔印技术的特点,确定柔性版从制版到印刷各工序间工艺技术要素的数据规范,以提高柔印彩色印刷的质量水平和生产效率。

  多年来,印刷行业在专业教学、培训中往往将柔印工艺归为特种印刷工艺,因此不为印刷包装行业的多数印前设计人员所熟悉。通常在原稿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并不考虑各种承印材料的印刷适性差异,往往片面地采用胶印或凹印工艺,以高网线、长阶调及渐变阶调的图像表现效果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结果却适得其反,丢失了柔印工艺墨色厚实、承印材料表面平滑度要求低、印版耐印力高的优势,相反地,扩大了产品质量的粗糙度,造成制版成功率低下,从而引起成本居高不下的不良影响。

  作为国外印刷生产过程控制的原则,本部分的标准就是强调根据承印材料表面的印刷适性,采用最合适的工艺技术规范参数,确保各类产品从制版到印刷过程中,质量水平与成本之间达到高性价比的目标。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具有适应印刷技术特点的原稿设计和适应承印材料(纸板、纸张、金属箔/薄膜等)印刷适性的技术工艺规范。这个观点已经逐步成为印刷同行的共识,但在印刷原稿的设计行业中尚有待普及。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