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版印刷将改变国内印刷版图

时间:2011-08-16 12:23:30来源:科印传媒《印刷技术》作者:吕理哲
  要说合版印刷起源于台湾,应该不算离谱。
  1995年,台湾家里蹲印刷公司在台中成立,首创性地将“计算机合版”应用于名片印刷上,成为台湾第一家以彩色名片合版印刷为主要业务的印刷公司,从此这样的合版印刷服务模式逐渐改变了台湾商业印刷的版图。
  家里蹲利用合版成本低(许多名片分摊制版费用,成本比用名片机印刷还低)和质量好(与当时名片机的印刷质量相比)的优势,把当时制作名片的人都变成了他的“业务员”,他们帮家里蹲找生意,家里蹲帮他们生产。
  合版印刷服务以量制价,再以价格优势来改变经营模式,于是出现了以下合理的改变:
  ①不再替客户处理或修改文件的内容,比如去除背景或修整颜色;
  ②印刷品的规格被要求在一定范围内,不接受任意尺寸;
  ③连印刷业最苦恼的“印错了,就得赔偿”的意外成本都可能降到零。
  这样的改变把不好的客户(要求多又不尊重服务)推给了对手,或者改变客户的思路,享受低价优惠,牺牲一点弹性。正因如此,以合版印刷为主业的印刷企业才有机会在有限的印件规格范围内,把自己的生产流程安排得较为顺畅,更加自动化。而且印量越大,流程自动化的价值越高。
  反之,其他商业印刷企业屈就客户的要求,实现高度自动化的难度高,成本不好控制。于是2000年以来,就像美国印刷同业多怪罪互联网造成印刷业的困境一般,台湾印刷同业的聚会里,抱怨合版印刷带来的低价,把印刷变成红海的声音不绝于耳。到了2011年,有人估计台湾的商业印刷业务中应该有50%或更多一些,被少数合版印刷公司(较具规模的约不到10家)占据了,可见合理的商业模式往往会把印刷产业集中化。
  中国内地合版印刷企业有东莞彩卡大师、上海的白纱和彩印网,它们都已经有超过10年的历史,除此之外,近来一些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也渐渐出现合版印刷名片的服务,甚至印刷机或CTP设备供应商销售设备时,也会鼓励印刷企业老总思考这种合理的商业模式和投资新设备。所以,在今天印刷产业供过于求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合版印刷可以利用相同的印前、印刷设备,来发展不同的服务模式,一旦合理性发挥了效益,就可能创造出新的契机。
  如许多人在合版印刷的公司里上班,发现合版的奥妙后,自行搞个收件拼版服务,把拼好的大版发给印刷企业印刷,再拿回来裁切,交货。
  有些印刷企业发现合版的优势,到合版印刷厂“挖墙角”,一下子就能提供新的服务,实在太简单了。
  但是,我注意到新的合版印刷公司多不成功,其原因并不是他们没有理解合版的合理性,而是没有理解管理的重要性。
  名片单价低、数量大,非常需要人来管理一盒盒名片的整个流程。拼版了吗?印了吗?客户拿走了吗?货送出去了吗任何一个问题,都会让一家合版印刷公司失去竞争力,因为它的对手不是传统印刷企业,而是另一家管理得当的合版印刷对手。
  自动化管理系统对于合版印刷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在合版印刷中只要把同类、同印量的活,集合成一个大版,出CTP版,然后印刷就行了,生产流程能做到顺畅即可,但是生意的细节则需要自动化管理系统来管,管好了,合版印刷公司就有成功的机会。最早的台湾合版印刷公司,人工分类印件,人工拼大版造就了这个独特的合版印刷新模式,但是到最后能发展壮大的,都是管理合理的公司。
  台湾在合版印刷方面成功的案例几乎全部都是用自动化的技术将企业管理得很好的公司。有些甚至可以自动检测CTP版的图像,避免缺字漏图,有的把PDF小版用InDesign自动拼大版,或不输出PDF大版,利用“崭新印通”把RIP后的小版拼成大版才出CTP版,以避免PDF大版RIP时缺字漏图的风险,整个流程没有人工干预。
  即使你第一个到还没有合版印刷的城市去创业,自动化不够的话,你的竞争对手还是会很快出现,因为不是你的员工出去创业,就是隔壁的印刷企业来“挖墙角”,但是自动化越高,你的门槛就越高。
  眼看着合版印刷将在中国内地更多城市迅速开展起来,就像台湾、香港、上海、广州甚至马来西亚,合版印刷企业总是能在供过于求的困境中持续成长。
  只有了解合版印刷生意的合理性和误区,才不会成为合版印刷改变印刷生意版图的“受害者”。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