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刊印刷企业面临“不确定性”——试析2011年书刊印刷企业的状况

时间:2012-03-15 12:25:20来源:科印传媒《印刷技术》作者:潘晓东
  2011年,书刊印刷企业是在众多“不确定性”中度过的。
  首先,电子书取代传统纸质教材进入局部试点,推进的速度究竟会如何?不得而知。
  其次,为了推动绿色印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把取得绿色印刷认证资质作为承印教材的先决条件,而且,倡导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柔性版印刷。但是,使用柔性版印刷教材,出版社能否接受目前柔印所能达到的印刷质量?偏高的生产成本又由谁来帮助消化?如果最终选择普及使用电子书,扩张柔性版印刷形成的新产能又将如何消化?这些问题也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再次,面对高企的物价,国家希望通过增加员工工资来加以应对,这对员工来说是好事,对利润较好的行业来说,也具备充分的消化能力,但对本已微利的印刷企业无异于雪上加霜。因为,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印刷工价多年来已处于下滑通道,员工工资的增加和保险费用缴纳办法的调整令一些印刷企业根本无力承受,因此,一定数量的印刷厂的转让、关闭也就成了必然之事。问题是,适当提高印刷工价,到什么时候才会由梦想变成现实?这个问题同样没有确切的答案。
  所以,可以说,2011年书刊印刷企业是在煎熬中度过的,如果没有其他收入弥补,他们的日子必定不会好过。2012年,这些“不确定性”又会怎样?从现状看,唯一的答案依旧可能是:这些问题还将存在并还将持续。

  种种“不确定性” 困扰书刊印刷企业发展
  1.用电子书取代传统教材存在“不确定性”
  上海是最早提出用5年时间完成用电子书取代传统纸质教材的城市,从2011年春季开始,虹口区教委与汉王电子联手选择了8所学校进行试点。
  用电子书取代传统纸质教材在技术上已不是问题,在加拿大、新加坡甚至印度早已如此,现在乘坐交通工具时用电子阅读器看报看书的人也比比皆是,何况这几年电子书技术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要改变延续了数千年的阅读习惯,解除家长对使用电子书可能给子女带来视力影响等的顾虑,可能还需要时间,也需要成功的案例来加以证明。
  据说,相关教育部门和出版社之间对推广电子书的态度也不尽一致:赞同的人认为普及电子书将大大节约用纸,减少森林砍伐,有助于环境保护;不赞同的人则认为电子书不适宜全面铺开,有些课程可用,有些课程并不完全适宜,而且对于使用中出现的电子书损坏、日常维护等一系列问题尚没有一套实际可行的操作办法。再则,如果普及使用电子书,现在与教材出版、印刷、发行相关的一行机构和人员怎么安置?事实上,2011年印刷主管部门把教材印刷与绿色环保认证挂钩,也反映出有关方面并没有把用电子书替代传统教材列入议事日程。
  但是,这一切对书刊印刷企业带来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在书刊印刷与装订设备上,企业是继续投入还是维持现状?即使是专业书刊印刷设备制造企业,他们的态度也仅是鉴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估计5年内还有活可干,5年后究竟如何尚待观察。
  客观地说,教材的走向对书刊印刷企业来说事关生存。因此,这个“不确定性”还是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加紧研究,拿出方案和路线,这样既可避免企业盲目投资,也可避免不必要的停滞不前。
  2.推行柔性版印刷教材存在“不确定性”
  2011年3月,国家公布了绿色平版印刷标准,为此,推行使用柔性版印刷教材的呼声也积极起来。但是,柔性版印刷教材是否真的可行?
  首先,从对环境的影响而言,使用水性油墨的柔性版印刷毫无疑问比使用传统油墨的胶印要小。但同样毫无疑问的是,胶印的产品质量较柔性版印刷要高很多,看惯了高质量彩色胶印教材和图书的学生或读者是否能接受印刷质量的降低?
  其次,因为柔性版制版成本高企,加之柔性版印刷机的运转时速远不及商业轮转胶印机,因此柔性版印刷的成本明显高于传统胶印,只有多批次印刷数量较大的产品才能逐步稀释柔性版的制版成本。那么,时至今日,印量大的图书,除了教材还有多少?在非教材印制时段,应如何消化柔性版印刷机的产能?而且,使用柔性版印刷的图书在推向市场时其价格要高于传统胶印,在现有经济水平下,读者是否会愿意为绿色印刷产品买单?
  再次,还有一个更严峻的问题,就印刷而言,本来就是产能大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如今在本已过剩的胶印产能外再人为地增加柔性版印刷的产能,如果哪一天真的确定教材要走电子书的道路,在普通图书市场上也有更多的读者接受使用电子阅读器,那这部分富余的印刷产能又将如何处置?
  所以,走绿色印刷道路固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好事多磨,这中间还牵扯进了众多其他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不确定性”同样会影响到书刊印刷业的下一步发展。
  3.印刷工价长时期只跌不升对书刊印刷业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丒斯密早在1776年就说过:“某一行业,当许多富商都投入资本时,由于彼此竞争,自然会降低这一行业的利润。”印刷即是属于改革开放后投资相对过剩的行业之一,投资过剩的结果是这一行业的利润不断下降。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强调书刊的政治教育作用,书刊印刷企业的获利能力本来就处于印刷业的最底层,这几年,出版社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于是就千方百计地向印刷企业转移成本,包括早几年财政部出台的“印刷厂代料印刷有书号、刊号的读物,其增值税率由17%降为13%”,这项旨在帮助印刷企业解困的政策,在大部分地区的落实情况不理想,结果吃亏的还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书刊印刷企业。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