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数字印刷

从《苹果日报》看台湾报业近况

时间:2005-09-17 16:06:28来源:科印传媒《数码印刷》作者:吕理哲

  编者按:《苹果日报》于2003年4月在台湾创刊以来,对台湾报业和印刷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从《苹果日报》来看台湾报业的现况,是一个有趣的角度。

  苹果日报社原来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家报社,可能也算是较新的一家报社,在成立一两年之内,就打破香港竞争剧烈的市场平衡,一下子成为香港当时最大报—东方日报社的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到今天两家报社在香港市场形成犄角相对之势,其他报社都成了两家大报的龙套。
  苹果日报社另外创立《壹周刊》杂志,专门报导名人八卦,也迅速赢得了香港第一的杂志发行量,接着《壹周刊》在台湾省创刊,很快成长为台湾发行量第一的期刊。《苹果日报》挟其《壹周刊》的台湾经验,进入已经饱和甚至已经式微的台湾报业市场,就像太平洋的台风一般,在台湾刮起了巨大的变化与影响。
  我们可从《苹果日报》进军台湾前后,对报业市场造成的影响中,看到台湾报业市场这几年的面貌。
  2003年初,台湾报业不景气已经很久了,三大报社—联合报系、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艰苦经营,经历一连串的裁减人事,遇缺不补。由于报纸的销售量每况愈下,广告收入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市场已经不景气了,大家都看过《壹周刊》进入台湾时掠夺市场的威力,三大报社当然是严阵以待。
  当时,一位报社的朋友透露,三大报评估《苹果日报》进入台湾市场后的影响将会是最后只剩下两大报,其中之一肯定是《苹果日报》,可以推测三大报对这个新竞争者的到来,真是到了如临大敌的程度。
  《壹周刊》之所以能够成功,内容当然是决定读者购买杂志的最重要原因,来自三大报的一位朋友戏称,自己的报社一路瘦身,仿佛《苹果日报》是来大打割喉战的,如果《苹果日报》将报纸变成一日刊,而读者又真的喜欢,可能三大报社还得增强编辑阵容才行,裁员和遇缺不补反而是错误的策略。
  另外,广告部门则担忧当时已经买一送三的分类广告,等到《苹果日报》来了之后将如何送法,商业广告的冲击又会如何。每月下滑的营业收入,肯定要每日下滑了。今天来看,报纸分类广告的冲击,并不是《苹果日报》造成,其他新媒体(像网络求职网)的兴起,入口网站的新吸引力,都是分类广告没落的因素,《苹果日报》的出现只是适逢其时,火上加油而已。
  以上只是市场因为新竞争者带来的理所当然的影响,《苹果日报》为台湾报业带来真正的变化应该是以下几项。
  第一,内容的综艺化。
  听说《壹周刊》记者本薪微薄,但是任何见刊的文章,都有丰厚的稿费,甚至超过别家杂志记者一个月的月薪,鼓励记者出奇制胜,让《壹周刊》在短短的时间内崛起,超过其他的杂志。我们来看看《苹果日报》内容的特色。
  1.《苹果日报》处理新闻的第一原则应该“精采”,而不是真实,像有一天的头版报导某有名大款财务跳票的事件,居然有整个大版的篇幅介绍该大款的情史,甚至还登有情史中所涉及的每位女士的玉照。
  2.《苹果日报》炮制新闻事件,然后报导之,像某天头版报导一位中医趁医疗之便,侵犯女病人的事件,报导中明言有3位女记者伪装就医,果然拍到该医生的恶行。
  刚开始大家都咬牙切齿大骂该医生可恨,也赞扬《苹果日报》的高招。但是仔细一想,事有蹊跷,因为要拍如此精采的画面肯定需要许多因素才能成功,没有好的导演和演员,如何满足这些条件?该医生固然可恶,但是他只是参加一场别人设计好剧本的演出,我们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和一般的仙人跳(一种以美人计诈财的方式)有何差异?
  3.《苹果日报》参与新闻事件,记者到事发场所实地参与,过程描写绘声绘影。
  4.《苹果日报》的记者都有很强的新闻评论能力,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在中常会批评陈水扁讲的话,见报的不到30个字,记者评论国民党风格的文字远远比新闻人物的话多了十几倍。他们只要听到某公众人物说一句话,就能写出七八百字的新闻稿,一个月来已经著作等身了。
  5.《苹果日报》没有社论,只有政客对别人的评论,有专门消遣执政党的陈文茜和赵少康,也有专门讥讽在野党的林浊水,另外卜大中左踢民进党不得民心、右踹国亲两党恶行恶状,让两派的死忠支持者都有归属感,比起三大报的立场鲜明,更有读者缘。三大报社请饱学之士写社论,引经据典,立论精辟,却抓不住大部分读者的胃口。
  第二,精美的印刷质量。
  1.一样的1200dpi、120线/英寸,《苹果日报》几十大张的报纸全部彩色,图片占去了50%,冲击了台湾读者看报纸以文字为主的习惯。像国内的报纸文字密密麻麻,图片不清不楚,台湾读者早已经无法适应了。
  2.《苹果日报》利用商业轮转机印报纸,苹果日报社在台湾北部林口和南部安平港分别设立印刷厂,印前部门一开始投资高速富士F9000激光照排机,2005年初安装了爱克发的CTP直接制版机。
  3.《苹果日报》有报纸印刷创新的做法,例如台湾报纸从来重视头版头条,标题一定是总编辑钦定的,《苹果日报》头版有时全部广告,商业气息特浓厚。例如,《苹果日报》每天多半张的报纸,让版面的安排复杂许多,但是广告的安排却弹性许多,足见广告部门在苹果日报社的地位。
  第三,没有订户,全部零售。
  《苹果日报》创刊时,以5元一份逼使三大报降价回应,也刷掉了部分三大报原来的订户。
  第四,比较有趣的是印刷机,听说都是商业轮转机,不是一般的报纸轮转机,每小时五万份也不会太慢。
  问题是商业印刷机白天要做什么?这些轮转机拿来印《壹周刊》、《苹果日报》,也拿来印大卖场的广告传单,本来报纸就要送到订户家里的,如果大卖场的广告给苹果日报社来印,还可以帮你送到客户手上,对《苹果日报》而言只不过是夹报的动作而已。苹果日报社甚至抢了台湾一些大印刷厂的印刷生意呢!另外,《壹周刊》在台湾发行许久,和台湾杂志社不同的地方是一直自己管理物流,甚至可以将甲地过剩的《壹周刊》送到已经卖光的乙地。台湾其他的杂志不管其集团多大,都没有这一套机制。
  《苹果日报》不但从内容、印刷、营运各方面出奇制胜,在内容管理方面也投资强大的内容数据库,不但所有的图片和文字进入数据库,而且可以搜寻再利用,而不像有些报社,只是将一期一期的内容存入光盘,根本无法和《苹果日报》以及三大报打信息战。在媒体的信息战里,许多人只强调《苹果日报》和《壹周刊》有高倍率长镜头、有高分辨率窃听器,其实真正的战争在于快速的搜寻,历史数据库肯定胜过一大堆的好记者。
  从《苹果日报》创刊至今,确实造成了台湾报业市场的震撼,从不同角度来看台湾报业的现况,虽然报纸市场不论内容还是广告都被各种新旧媒体瓜分,经营越来越难,竞争持续着,印刷质量越来越高,甚至内容也要求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机动。
  所以,四大报建立电子胶片制版传版系统,可以应付内部制版时多块版同时印。在远程方面,不同地区的新闻内容可能一样,广告也有传版的需要。采用1-bit Tiff打样确定广告客户,在报纸印刷前确认自己的广告内容与颜色。有的利用光纤网络集中管理RIP,确保同一版面一旦RIP后就不再修改,就不会错了,各种自动化流程都是竞争逼出来的。
  接下来可能还有新型网点的应用,让1200dpi的报纸看起来有400线/英寸一样的细腻,有的报社对CTP投资踌躇不前,新型网点正是另一项提升印刷质量的经济办法。还有,数码打样在报社里最大的问题是打印机太慢,买再多的打印机也不够应付彩色广告页的需求,目前有几家报社考虑屏幕软打样,只要△E值能调到和纸张相接近,印刷机旁放个打样的屏幕,让印刷师傅调色,不久的将来应该可以在台湾报社实现。
  今天,所有成熟的行业都竞争剧烈,报纸因为大环境的变化,年轻人越来越不看报纸的压力下,台湾报社背负着文化事业的令誉和几千人的工作机会,就不得不利用商业手段应付竞争,这正是台湾报业市场的近况。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