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数字印刷

我国色彩管理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时间:2007-09-19 20:18:18来源:科印传媒《数码印刷》作者:殷幼芳

  数字时代的印前、印刷技术、先进的ICC色彩管理技术,使印刷传播领域的工艺技术开始进入了全新的数字化生产阶段,解决了印刷媒体生产色彩基准和转换的诸多问题。
  当前我国印前、印刷技术正处在模拟技术与数字技术并存的时代,近年来,笔者在全国各地帮助许多企业做色彩管理时,采用传统工艺优秀的色彩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与先进的ICC色彩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相结合的管理法。传统的色彩管理是在一定的纸张油墨、印刷的条件下,通过密度计、色标、灰梯等测试工具,做好各工序的“三化”作业,以灰平衡、阶调复制、颜色校正、清晰度增强4个基本标准指导工作,达到对原稿的忠实再现。正如德国专家Helmut Kipphen所说:“色彩管理是在图像处理生产链上,标准化所有输入、输出设备,从而获得不依赖于设备的复制。”ICC色彩管理的基础是印刷工艺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数据化。
  色彩管理的特性文件至关重要,特性文件的有效性与印刷全程各道工序的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密切相关,色彩管理无论是依靠人的经验实现,还是采用计算机匹配颜色,如果没有设备、材料、工艺的“三化”做保证,那么,色彩特性文件的有效性就无法得到保证,色彩管理也就无法真正做好。

  我国色彩管理的应用现状
  这几年,色彩管理在一些先进的印刷企业中的应用确实有了提升,提升表现在不仅是单项的色彩管理,如数码打样的色彩管理比较成熟,而且开始应用于印刷全程色彩管理,这是很大的进步和提升,更可贵的是应用水平正在向先进水平靠拢。
  色彩管理不仅在商业印刷中应用,在包装印刷企业、彩报印刷企业中应用,而且还在数码印刷艺术品高仿真复制领域得到深入的应用。一些印刷的有识之士对色彩管理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在应用中做得很精心,很细致。
  如北京圣彩虹公司在艺术品高仿真复制领域应用色彩管理做出了很高水平,从原作扫描的色彩管理到显示器色彩管理,到艺术微喷机的色彩管理,都做得很精细、很有水平,使艺术品复制达到逼真的效果。

   再如浙江影天公司在应用众多新技术中,始终以色彩管理这一核心技术为纲,用纲来推动全局,纲举目张。他们引进价格不菲的苹果液晶显示器,精心做好色彩管理——精心做好北京、杭州两地公司用于数码打样的爱普生打印机的色彩管理,精心做好CTP 10微米的调频网的补偿曲线,精心做好4台印刷机的色彩管理,规范印刷参数,将“纸张+网点增大+水墨平衡+实地密度+墨色平均度”的全程色彩管理做出了水平。他们去年印制的《飞思中国用户摄影作品集》荣获美国BOD特别印制大奖,充分体现了色彩管理的优越性。
  在包装领域,如杭州中粮美特容器公司印铁制易拉罐,做到总部与外省市分公司的显示器、数码打样一致,与印铁色彩一致,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级专家的技术鉴定。
  还有一些先进企业通过色彩管理技术的应用,培养造就了一批非常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令人高兴。

  正确理解色彩管理
  笔者心目中的色彩管理,是使色彩在整个印前、印刷工艺流程中获得可控制和可预见性。在印刷工艺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色彩管理系统(CMS),建立高质量的ICC色彩特性文件(Profile),校正输入、输出设备,并结合高水平的图像处理,从而获得:(1)在屏幕上给人以“所见即所得”的预显示;(2)色彩数据在各道工序转换结果保持基本一致和稳定;(3)数码打样与印刷效果基本一致;(4)达到既还原原稿,又优于原稿的效果。
  作为印刷企业,要利用色彩管理技术控制印刷质量,就必须首先要通过以下两个问题来正确认识色彩管理。
  1.ICC色彩管理总是对原稿的忠实复制?
  业内流行的一句话:“原稿好,复制也好,原稿不好,复制也不好”。这句话对于优质原稿的复制是非常适用的,而对于80%左右的非适性原稿的复制,如果只做到重视复制是不够的,所以要把许多非适性原稿做出优于原稿的效果,就要有优秀的图像处理人员进行技术加工和艺术处理,一些印刷高端产品的印制企业,其技术秘密就在于重视培养优秀的图像处理人员,就在于对非适性原稿做精心精细的加工处理。
  笔者在实践中总结的色彩管理公式是:高品质图像复制=优质原稿+印刷标准化+ICC色彩管理+高级图像处理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