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数字印刷

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时间:2008-11-17 19:11:08来源:科印传媒《数码印刷》作者:吕理哲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起源  
  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概念始于印前数字化作业。
  当大幅面照排机开始流行的时候,印前部门忙于寻找拼大版软件,要把8页16开书页拼好,一次制好版上机印刷。制好的大版还得确定印刷出来没问题,所以当CTP发明以后,数码打样的需求也跟着出现了。
  在人工操作的时代,不同工序的排列顺序和运行只要安排顺畅,生产效率自然就高。在照排机输出胶片以前,除了RIP以外还需要数码打样和拼大版,于是这3项生产工序的排列方式就成了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滥觞。
  2000年欧美有人对印前工序提倡一项新概念——“ROOM”,即RIP Once Output Many(RIP一次输出多次),确保印版上的图文和数码打样的图文一致,为了这个理想,软件公司开始开发针对1 bit TIFF的拼大版和数码打样软件,于是软件工序排列自然形成以下的顺序:RIP→拼大版→数码打样→输出CTF/CTP。
  1997年台湾的印前设备供货商只提供RIP软件给照排机用户,一般拼大版软件产生的PostScript文件包含8或16页的数据,一旦需要修改一页,必须重新输出全大版,PostScript数据重新RIP一次,打样一次,流程非常不顺畅。当时,台湾崭新科技公司就提出“先RIP后拼大版和打样”的创意,并且推出“崭新印通”流程把印前制版的工序安排顺畅了,比欧美ROOM的概念早了3年。
  因为ROOM的需求,EFI、Starproof、Blackmagic以及后来的GMG都成功开发了1 bit TIFF数码打样软件,甚至可以提供配合ICC的色彩管理,同时又满足合约打样的水平,让RIP后拼大版和数码打样的流程满足了制版的需求。
  2002年以来,PDF的稳定程度越来越高,在包括Adobe 和印前设备的大供货商的大力倡导下,PDF流程实现了:PDF预检→拼大版→RIP输出数码打样→RIP输出CTF/CTP。
  至此,PDF流程终于成为印前市场的主流。
  但是世界各国还有许多印前公司,仍然钟情于ROOM流程,因为最后一分钟修改的需求永远存在,对打样和印刷图文100%一致的渴望,致使ROOM永远不落伍。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推进
  drupa2004大力宣扬JDF(Job Definition Format),期望在网络时代可以将印前、印刷和印后的生产工序和业务管理都纳入系统,于是JDF元素成为印刷技术的主流,从PDF印前流程向JDF印刷流程发展。
  到drupa2008上,JDF已经不再是展会的主题,大部分技术供货商的产品都已经支持JDF,也就是可以透过JDF这样的文件格式来和ERP或MIS管理系统交换数据。从印前的拼大版、RIP或是控制CTP输出的软件,到印刷机甚至印后加工设备都可以透过JDF和其他工序交换管理数据,似乎JDF已经统一了印刷流程。著名印前展商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绚烂的数码印刷机的展示上,认为数字化工作流程已经可以帮助印刷业度过寒冷的微利时代。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选择
  工作流程将不同的软件排列有序,让生产工序得以顺利执行,好的工作流程就是让工作顺畅,而不是服务项目越多越好。
  选流程就像选汽车那么简单,你知道自己汽车的马力和扭力数据,也知道最大扭力在某一引擎转速时可以实现的,车子开起来却无法分辨其中的差异,主要的原因是你开汽车的目的,不是只为了实验几秒钟内达到时速100公里。但是,Slogan(广告语)把你带入情感的世界,你花钱买了一部曾经横跨撒哈拉沙漠的骏马,却每天陷在北京高架桥上龟行的车阵里。流程也是一样,你的需求其实很单纯,不要被广告语堆砌的形容词所迷惑了。
  印前流程为了制版,必须将设计好的版面依照顺序处理,在输出CTP版之前的修改,都避免了工作从头再来,所以不管是RIP、拼大版、数码打样和输出CTP版的管理都得排列顺畅,才能保障印刷品的失误为零。
  印刷流程则着重于印件排程,有多台印刷机,每天众多活件如何安排顺利,开印以前印版是否已经准备妥当又实时?印刷品颜色如何配合印刷机组?印刷机故障或保养时如何最有效地安排时间?印刷机转速如何配合每一个活的印量?如何预估每一台印刷机下一活件的时间?至于如何节省过版纸、油墨和放墨的时间,更是印刷数字化对生产效益的影响。
  现在的印刷流程需要解决的,就是印刷过程中每一细节的改善,在适当的时间,适当地节约能源与材料,所以需要JDF把营业、管理和生产部门联系起来,能管理印刷全部流程。不只是印前使用计算机的部门。
  JDF是一种公开的文件格式,只要印刷厂使用的某一软件,需要与其他单位交换数据,例如营业员必须通知会计某一合同的内容与营业额,还有付款方式;也要通知工务经理交货时间,印量或印刷需求;工务部门必须下达工作单给各生产部门;生产部门也必须通知管理部门生产的数据,反馈工作单的执行结果。不同的软件如果不使用通用的文件格式,就如同不讲相同语言的工作伙伴,无法相互沟通,流程如何能顺畅?
  所以,JDF并不是一种软件或硬件,而是一种流程之间软硬件沟通的标准语言。今天大部分的流程软件都号称支持JDF,却都英雄无用武之地,因为没有其他的软件可以和它交换数据。例如:印前流程通常包含几种工序,各种工序之间可以用JDF联系,也可以使用原来文件交换的方式,对效益毫无影响。重要的是印前部门如果能将CTP印版上的图文数据传给印刷机,印刷机师傅放墨的时间就省下来了,每一个墨键省3秒钟,32个墨键就省了96秒,4种颜色就省了约400秒,一天如果印10个活件岂不省了4000秒,一小时才3600秒呢!这时候就能发现JDF的重要性。(注:PPF的功能基本相同,目前PPF已经成为JDF的一部分)
  原来流程的概念是要顺畅安排数字化的工序,后来因为印前设备供货商的业务员为了卖CTP,把自己公司的流程广告做得太好了,让购买者以为流程应该是完整的所有印前软件的集合。等到安装之后发现大部分的功能都用不上,大部分的流程用户都问过“JDF在哪里?”的问题,连安装好流程的工程师都说不清楚。
  今天的流程概念,越来越趋于成熟,大家渐渐知道流程的定义,如果希望印刷厂的营业部、管理部和车间都能在线管理,JDF是唯一的标准,你得要求ERP系统、印前软件、印刷机控墨台甚至裁纸机、折纸机都得支持JDF,否则,各部门间无法联系,印刷厂在线管理也无法竟其功。
  如果印刷厂的目的是缩短放墨时间,不同的印刷师傅都能达到相同而稳定的质量,那就用CIP3/4把CTP的数据连到控墨台就够了;如果印刷厂的目的是制版流程顺畅,只要将RIP、拼大版、数码打样和CTP输出组合成一套临时修改错误、有效率的流程即可。不需要把各种功能软件都买来,却放着用不上。
  其实,各家流程供货商都有其限制,不论是技术还是资源的因素,设计的流程都无法十全十美,使用者必须从自己的需求来考虑,才得以避免人云亦云。每一软件本来都能和其他软件配合,因为大部分的供货商都采用标准的文件格式,以便和不同的软件沟通,固步自封的系统最后都不免流于孤岛。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发展
  如果今年你到过drupa2008,你就会发现流程相关最新软件真不少。有省油墨的软件,可以帮你把PDF文件中图像里的CMY色换成K色,这样大印量的活件省下黄、品红、青3色油墨用黑色替代,省钱又环保。
  有针对包装盒补漏白的软件,先将设计稿里不同的色块找出来,按两个键就完成各种形状,不同性质如透明影像,渐层的色块都能补漏白。
  有将印版的四色或多色影像,在出CTP版以前显示在可调色的屏幕上,还能替你验算罐头上条形码是否有正确的伸缩,以免印刷在圆弧上被拉长了。
  有预检的软件,在RIP以前先检查PDF是否有问题。
  有帮你已经为甲制版机RIP好数据,转成给乙制版机用,才能调整网点增大的线性。
  有工作单的管理软件,帮你把不同的软件安排工序,并汇报生产进度,让工务经理不用问印前部门就知道哪一件活的进度。
  几乎所有可能帮助流程的软件都能在市场上找到,所有需求都能找到相应的流程。
  在今天印刷业获利越来越低的时候,对于JDF流程系统,除了超级大厂可以换上全新支持JDF的折纸机和胶订机,一般印刷厂应对数字化的竞争就必须以目的为导向,有需要的功能才纳入自己的流程。
  国内大部分的CTP用户都只专精于使用RIP、拼大版和数码打样,就能保证CTP的制版流程顺畅,加上CIP3/4放墨数字化已经赶上了国际流程数字化水平,如果你的目的单纯,又没有ERP/MIS系统要在线管理车间,何必把还用不上的管理系统也纳入印前流程呢?
  未来的印前流程可能只是个黑盒子,因为数码印刷机接受PDF/XPS就印刷了,可能ERP/MIS已经成为印刷厂最关键的竞争武器了。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