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数字印刷

退色的彩色帝国

时间:2012-05-15 12:19:49来源:科印传媒《数码印刷》作者:那福忠
  美国纽约州东北角的小城罗切斯特,有一栋独立的高楼,鹤立鸡群、建筑雄伟,近楼顶的地方挂着5个大英文字母 KODAK,这就是横跨3个世纪、有130年历史的柯达总公司的大楼,象征着100年来所创造的胶片与彩色帝国。胶片真实地记录了人类历史,把彩色带进每一个家庭,让好莱坞带给我们娱乐。但无奈敌不过数字的旋风,百年的彩色基业在短短的10年就黯然退色,终于在2012年春节前几天倒了下去,套用一句中国的俗话,没过得了年关。
  除了买胶卷照相,我第一次接触柯达的人时印象非常深刻,因为相互介绍他拿出来的是一张彩色名片,不但是彩色,还印着当事人的彩色照片,那时候的名片都是街上名片店用铅字印的,只有几种字体简单排列,没有图案、更遑论彩色,觉得柯达的名片真是先进,有些羡慕。有彩色照片的名片也确实有用,事隔多年我还记得柯达那位先生的容貌。
  最近一次与柯达接触,是几年前一位主管推介Versamark(万印)数码印刷系统,这一系统采用连续喷墨技术,喷墨速度快,相对也提高了印刷速度,当时盛行各种水电单据内夹促销广告,Versamark试图将广告与单据同印在一张纸上,减少分印分装信封的手续,甚至可以进一步个人化。理想虽好,只是市场已被奥西抢先,何况个人化促销单据还在酝酿,缺乏市场,主管的推介没有成功。虽然如此,Versamark仍不失为好的系统,8年前从海德堡买来的 NexPress,经改进成为高端数码印刷系统,最近3年已获得市场认同。
  20年前桌面出版启动,用市面上的便宜设备配上软件组成系统,替代传统的昂贵专用设备,但彩色却成了问题,数码扫描仪、彩色监视器、彩色打印机、印刷机,系统的每一环节对彩色的解译都不相同,于是产生了彩色管理的议题,当时柯达提供了3幅参考影像,而厂家常用来做测试的标准已延续了多年。第一幅影像是肤色,用了白、黄、黑3名漂亮女孩为代表;第二幅展现明亮,把银器、玻璃器皿放在一起;第三幅展现暗色,把几匹暗色的布叠在一起,布上还带暗色条纹。这3幅同时测试不同人种的肤色,影像的高光与暗调,有趣的是,在当时电子出版展览会场,到处都是从不同系统印制出的这3幅影像。
  柯达的创始人乔治丒伊斯曼,早在120年前募款捐赠当地一所学校,任校董多年,这所学校就是现在的罗切斯特理工学院(RIT),与柯达100多年的紧密建教合作,RIT已成为著名的影像科学研究学府,特别是印刷媒体的研究,对印刷业的成长有重大贡献,造就了无数人才服务业界。除了印刷,影像的技术还用在医疗扫描上,加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百年老店虽然令人怀念,冷酷的现实却摆在面前。早在30多年前柯达工程师就发明了CCD晶片取像的技术,组装成第一台数码照相机,但未能走出实验室,只因为胶卷获利丰厚,没有必要改变现状,直到上世纪末,意识到终有一天数码会取代胶卷,才制造数码相机出售。本世纪初,数码相机逐渐盛行,柯达相机一度领先,但日本与亚洲品牌陆续加入市场,快速把数码相机推向廉价商品化,柯达数码相机落后。另一方面胶卷销售急速下滑,而营运也每况愈下,终于在两年前宣布停止生产消费性胶卷,从而恶化到今天的情景。当然最讽刺的是最先发明数码照相,最后却被数码照相击败。
  从柯达不能不让人想到施乐,施乐创造了复印帝国,一度与影印齐名,制造了高品质、高价位的复印机,也制造了丰厚利润,正当享受成果之际,日本廉价低档的复印机悄悄进入市场,因为不在同一市场层次,施乐不以为意,直到低档升级到高档以低价竞争,施乐才措手不及,又在平日疏于数字转型化之下,只能认输,忍痛切割亚洲市场,不再以复印为主要营运。幸好经几年的改造重组,以服务为主轴营运,又站了起来。柯达能吗?
  与柯达关系密切的RIT教授们,纷纷表达忧心,认为柯达最大的失误,在于低估了数码相机商品化的速度,以致无法让相机与胶卷配合营运,胶卷既然以消费性兴盛,今后的柯达或可以消费性印刷替代。不过另一位教授说,柯达的专业不是相机、不是数码,而是化学,现在化学市场衰退,正如同石油公司在汽油需求锐减的时候能改行去卖车吗,同样的,柯达如果放弃化学还能做什么?
  柯达还有一年多的时间重整,能否成功无法预测,即使能再站起来,也不会以帝国的姿态出现了。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