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数字印刷

胜利的科学——魔球

时间:2012-04-17 12:28:26来源:科印传媒《数码印刷》作者:吕理哲
  美国职业大联盟(MLB-Major League Baseball)之一,奥克兰运动家队吸引作家麦克路易斯(Michael Lewis)的兴趣完成《魔球》,2000年球季运动家队只花了2600万美元赢了91场比赛,2001球季101场胜利,分区封王进入季后赛,平均每赢一场只花费50万美元,比起有钱的球队如游骑兵(Texas Rangers) 和金莺(Baltimore Orioles),他们平均每赢一场球都得花300万美元,成本相差6倍,超级富队像纽约洋基队的经费预算甚至更高,而像洛杉矶道奇队花了大笔钞票,却输得更惨。
  如果以印刷产业经营的角度来看,运动家队可能早就把那些有钱的球队赶出市场。
  原来,从球员专任运动家队总经理的比利比恩 (Billy Beane),发现在这个专业性特别高的职业棒球产业大系统里,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着某些无效率,他利用上了,占到了对手不知道的便宜。
  大系统的无效率是什么?
  在世界上棒球技术竞争的最高殿堂里,不管专业战术如何改进、球赛战术如何日新月异,胜利的不二法门还是投资好的球员。
  虽然,每一场球赛每一个球员的表现各项数据都有记录,但是职业球团里的球探、教练和行政经理绝大多数是球员出身,大家集合起数十年的球场历练,好手的风声在圈子里传播着,有经验的球探看几场比赛,就能感觉出这个球员的潜力,每个球团都聘请好几个球探,分别到各地区去挖掘新种子。
  没钱的球队有选秀权而没有足够的银子,只能让出选秀权去交换便宜的好球员和未来的选秀权,如此一年年循环下来,有钱的球队自然一流好手越来越多,没钱的球队成绩不好,光有选秀权还是买不起能改变战绩的一流高手。
  比利比恩聘请了一位没打过棒球的哈佛大学毕业生保罗迪波德斯塔(Paul DePodesta),他总是带着计算机出现在选秀办公室,这原来是全凭感觉和经验的球探的地盘。保罗和比利发现了大联盟所有球探的误区,他们都以高打击率来选野手,以高防御率来选投手,大家看的数据都一样,所谓的好种子大家都想争取,价码就筑高了。
  但是没有人去分析打击率和防御率对球队赢球的相对应关系,经过分析就会发现打出安打,垒上没有跑者,还是不能得分;如果安打时垒上已有跑者,就可能得分;如果有人全垒打时垒上已有跑者,就多得一分;可以想像上垒率高的球员对球队赢球的贡献,毫不逊色于打击率高的球员,但是被保送上垒不会受到观众英雄式的欢呼,以至于长期被所有不知道正确利用数据的球探忽略了。
  更重要的是,棒球比赛基本上是投手手臂的消耗战,上垒率高的球员选球能力一定强,肯定会消耗对方投手的投球数,整体战略上又比打击率高的球员更有效益。
  有的投手投不出时速160公里的快速球,却会聪明地善用时速80多公里接近好球带的慢速坏球,麻痹打者对球速的感觉,忽然来一个130公里的直球,50公里的反差让打者错觉一颗球好像155公里迎面而来,仓促挥棒。
  和上垒率高但是长打率不高的球员一样,投不出时速160公里快速球的聪明投手,身价永远高不起来,但是对球队赢球有实质的贡献,比利和保罗从数据库中搜寻出这些被低估价值的球员,利用选秀权和有限的预算就组成了实力相当于其他球队要花6~7倍金钱组成的队伍。
  2001年,大联盟亏损最惨的蓝鸟队易主,新老板Rogers Comminucations公司接手后只有一条教战守则 ——自给自足,于是把运动家队的球员开发室主任挖角过来,利用相同的理性管理,开除了25名球探,高价卖掉了所有名气响亮的球员,低价签约了被低估的好手,只用了180万美元组成的球队比原来1.5亿美元的球队战绩更好。
  即使,运动家队和蓝鸟队的理性管理创造了奇迹,其他美国大联盟的球队在2004年《魔球》这本书出版后,一直都没有改变。
  《魔球》这一场电影所描写的比利比恩激励球员转败为胜,看过电影你可能并没感受到魔球给印刷业的启示。
  你想过我们熟悉的印刷产业里面,哪里还一直存在着无效益的误区?
  例如,一个资深的印刷师傅对印刷生意的贡献明显可见,但是扣掉无心失误造成的损失以后的数据是什么意义?一套放墨数字化系统加上印刷标准质量报告书,让每一个平凡的操作员长期持续贡献稳定的价值。
  不限于“人”,同行里面大家都采用相似的办法和想法去经营印刷生意,谁先发现现有系统里面的无效益,加以利用就算找到“魔球”了。
  Play Ball?比赛早已经开始了。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