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数字印刷

吞云吐雾 上云端做生意

时间:2014-01-28 13:31:13来源:科印传媒《数码印刷》作者:吕理哲
如果合版印刷不是网络印刷,网络印刷的定义应该是什么?
  许多同行被这个问题搞迷糊了,其实是问得不好,问题出在定义上面,研究学问得先规范名词的定义,以免“鸡同鸭讲”,“拿香蕉比橘子”做不成学问。但是,现实世界毕竟不是实验室里面的培养基,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太复杂,如果只在“定义”中找答案,常常会走入误区。
  同样地,外表看来相同的网络印刷生意模式,由于细节或资源的差异造成了结果的差异,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应该说“网络印刷”是媒体的标题,媒体要强调自己内容的可看性,需要简洁的标题,生意模式就比较难定义了,可以说生意没有一定的模式。
  今天的印刷厂聘请业务员去开发业务,或以好条件吸引代理把活儿拿过来印,这算是传统模式;合版印刷模式则是以低价和效益吸引特定规格的印件,让代理商把活儿带进来。但是从外表上看,合版印刷厂利用网络门户去接单,然后生产、交货;传统方式则利用电话和计算机工具(例如QQ)来完成生意步骤,差别就在有没有“管理”,让计算机来管理,而不是人。
  印刷生意有没有管理,看看一个活儿牵涉到的人手多不多就知道。以往,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生产自动化上,软硬件确实提高了效益,减少了人手。长期以来,大家对新技术的应用都很积极,新技术也确实增加了竞争力,互联网天翻地覆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但并没太多影响我们印刷的生产。
  如果,我们认真地思考互联网的作用,最重要的影响当然是“通讯”,和人沟通,也就是生意的基本。大部分的印刷厂内部数字化做得很彻底,把生产和公司运作管理得有条不紊,就是客户沟通(生意流程)这一部分没有管理。
  印刷是服务不是商品,业务员和客户议定生意时,还看不到最后的产品,沟通没有管理,除非有正式合同,否则大家凭记忆、凭邮件、凭QQ的记录都不能呈堂当证物,当然很难避免争议。更复杂的是谈生意的人要把客户需求转述给负责生产的车间,除了上述的问题之外,还有客户一改再改的文件,“哪一个是最后一版?”还是“最后那一版不要用,用上一版?”等无序管理造成的错误足以吃掉一大部分微薄的利润。
  许多印刷厂花了很高的代价投资ERP(资源规划管理系统),可惜大部分都不顺利,原因很简单,因为ERP牵涉所有的部门,管理各式各样的标的,但从每个公司到每个负责人员都各有想法,个性化太复杂,软件设计处理明确的规格又很简单,变动的规格又难以对付。台湾有一家大电子厂一直以生产管理高效益闻名,其几位主要经理人一起下海创业,成立了一个为大型制造厂提供ERP的公司,刚开始只有20个员工,几年后成长到300多人还忙不过来,最后将公司以股票面值的30%卖掉。追究其扩展太快的原因,原来是每一个客户都不肯结案,使用ERP的单位太多,许多单位或个人对自己的业务都有坚持,为了结案只好派一个专人去服务,人手随着越来越多的活儿一直增加,即使他们自己有ERP开发能力也救不了己。
  虽然,印刷厂的规模和电子厂不能相提并论,但请人开发ERP一样会遇到相同的问题,ERP供货商能修改的范围很有限,国外计算机界常常提到“世界上没有成功的ERP”,就是这个原因,国内印刷厂应用ERP的情形也无例外。
  不完美的ERP还是胜过没有ERP,管理资源总比不管理强。
  今天的印刷厂ERP也多提供了印刷网络门户(Storefront),让客户利用网络来下订单和发稿,可惜大多没有太大的效益,可能因为ERP和生产流程没有联机,也可能在网络上找不到新客户。
  那么,传统印刷厂如何利用网络管理生意呢?
  我们知道,合版印刷的绝大部分客户都是印刷服务代理商,他们没有印刷机,但是有印刷的客源,所以可以想像合版印刷是利用网络的方便性去服务代理商,不是去开发新客户。传统印刷厂如果不想在移动网络时代中落后,就得开始应用网络来服务自己的客户。
  印刷生意有管理的话,客户不需要打电话问印刷厂的业务员,自己的活儿什么时候可以交货,上网去看进度就好了。国际快递大公司每天运送数以千万计的货物,如果得回答客户“我的包裹什么时候会到?”那需要多少人力才能让客户满意?如果没有管理,这些国际快递可能无法打败传统邮局,走向国际。
  印刷厂不用人来回答“什么时候可以交货”这个问题,如果和客户的议价记录、印刷文件可以通过不同的版本查到,印刷生意就有了管理,争议就会减少,错误就会降低。
  今天为印刷厂设计的ERP价格高,有网络门户的ERP更贵,自己还得投资网站服务器和宽带,更不用说未来维护网站的固定成本了。今天市场不景气,印刷厂对昂贵的投资很敏感,但是不开始管理生意,恐怕无法应付未来的竞争。
  看来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去寻求“云端印刷管理服务”了,同样的服务放在云端就可以让更多的印刷厂使用,价格就不会像定制的ERP那样高不可攀。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