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西藏行(上)

时间:2006-09-16 11:53:36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潘晓东

  西藏给人的印象是神秘:广袤的大地、浓厚的宗教文化、雄伟的布达拉宫、千年流淌的雅鲁藏布江……可这一切让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


本文作者在布达拉宫前

  李白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进藏比之进川自然更遥不可及,更是山峦叠嶂,虽高山仰止,但心存胆怯。
  但世界在变,因飞机的通航、铁路的通车,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去西藏也成了一两天即能办到的事。也就在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前夕,我应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培训中心的邀请赴藏为西藏的印刷同行讲课,并在区新闻出版局的精心安排下,在讲课之余游览了西藏江南——林芝与藏北重镇——日喀则,与西藏人民一起沉浸在青藏铁路通车的喜悦之中。

  援藏情
  上海中华印刷公司与西藏印刷界的交往历史久远,早在1984年工厂就派出四位技术骨干到西藏新华印刷厂工作两年。去年上海印刷集团公司还大力宣传退休援藏干部祁宏发同志的事迹,在他功成身退返沪以后,让女儿祁爱群继续在西藏工作,最终积劳成疾牺牲在那曲地区组织部长的岗位上。今年祁爱群同志的女儿在高三毕业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为此专门刊发消息。由此可见,上海人民对祖国西藏感情深厚。
  因遗传因素,数年前本人被戴上高血压患者的帽子,这次署培训中心委托上海教培中心推荐赴藏讲课人选,在贾副主任来电商量时,我没有半点犹豫做了允诺。事后尽管家人对我能否承受高原缺氧环境感到担忧,为此,出发前儿子还从网上寻觅相关资料,购买了一大批备用药物。但是,这一切显得有点多余,实际状况远没有想像中的可怕,加之西藏局的同志对内地来客关怀备至,我不仅圆满完成了讲课任务,而且还大大加深了自己对西藏的认识和了解。
  为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系统的领导干部及业务骨干做岗位培训是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确定的十大援藏项目之一,目的是开阔藏区干部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内地出版印刷业的发展状况,柳斌杰、石峰两位副署长专门做了录像报告,邬书林副署长原本准备亲赴西藏,终因感冒最终不得不临时取消行程,但培训队伍由署党组成员、国家版权局阎晓宏副局长挂帅,版权司、政策法规司、人事教育司的司长及署培训中心主任等一大批领导也都随同前往。由于事前动员充分,西藏同仁十分珍视这次集中学习的机会,加之来自河北报社、四川书店、上海出版印刷业的7位同志做了相应的准备,讲课取得了较好效果,用区新闻出版局局长旺堆次仁的话说:局党组一致认为,这次集中培训的实际效果比预期的还好。
  与内地这几年印刷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西藏地区的印刷业确实还很落后,连同复印在内的印刷企业全区仅300余家,年销售额1亿余元人民币,远不及全国百强印刷企业中任何一家的年销售量,另外每年约有5000余万元人民币的印件流至深圳、安徽等地印刷。以局直属的西藏新华印刷厂为例,全厂300余人,次旺扎西厂长从工厂筹建起就在该厂工作,感情笃深,他告诉笔者,全厂彩印设备仅为2台用了近十年的“北人”对开四色机,1台用了15年的海德堡四开四色机,另有2台05、2台08机,这些设备显然很难满足自治区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用有限的资金做好技改工作是工厂上下的愿望,他们期望内地有可利用设备的工厂以一个优惠的价格将设备转让给他们用于发展西藏的印刷业。
  伴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去西藏旅游的人数肯定会不断地向上攀升,但当地旅游地图的售价高于内地40%~60%,而且这些地图也不在当地印刷。从支援西藏印刷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试问中国地图出版社能否考虑把这些产品直接委托给当地印刷企业承印。
  西藏幅员辽阔,1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10个浙江省,却只有270万人,其中在拉萨就有60万,这还包括了日渐增多的外来流动人口。由于正逢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前夕,拉萨市内充满喜庆色彩,“感谢党中央关怀”、“感谢全国人民支援”的标语悬挂于布达拉宫的高墙。“欢迎游客光顾神秘西藏”的牌匾张挂于市中心街口。
  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仅24人,管辖着如此广袤土地上的出版、印刷、发行业,副局长门立军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派出的中直机关第三批援藏干部,已经在位上工作了两年,虽然远离妻小,但对西藏充满感情。他介绍,整个西藏现有人民、藏文古籍、音像3家出版社,图书年销量1亿元,发行成本比之内地要大很多。我们在藏的那段日子,他代表局里对我们关怀备至,迎往送来。既感谢内地同志来藏送宝,也尽力让内地同志了解西藏、感受西藏。他说,援藏的时间仅剩最后一年,希望再多做些工作。门局长的拳拳之心,藏胞可鉴,世人可鉴。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