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外源型与内源型产业集群

时间:2006-12-17 13:25:43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丽杰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外源型和内源型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交融,更多是物理性的,甚至是对抗性的

  印刷产业集群在国内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聚焦中小产业集群,梳理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探索其成长的困境,是本期特别报道的着力之点。
  但是,仅以规模大小对印刷产业集群进行分类和分析,或许会使其后的特性描述和发展路径探索走入某种误区。
  让我们换一种视角,以内源型和外源型对印刷产业集群进行分类和比较。
  外源型产业集群的主体是三资企业,在国际产业梯度转移的浪潮中,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落户内地,通常以大企业、大投资的方式抢占高端市场。它们主要针对国际市场,企业的研发、销售等战略环节基本留在境外。由于企业的创建动因是降低成本和获取资源,它们于当地的根植性较差。
  内源型产业集群的主体是国内民营企业,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孕育和成长,于草根阶层分化出自己的领军企业,单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依赖集群的配套协作,产业根植性较强。但囿于起步历史与升级困境,产品档次有待提高,主要服务于国内市场。
  描述到此,对号入座后的答案已经很清晰了。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港企北迁行动,在将香港近80%的生产能力移至广东后,也造就了珠三角地区实力强劲的外源型印刷产业集群。而在内地,在长三角、环渤海和更广阔区域先后崛起的印刷基地,被纳入了内源型产业集群的范畴。
  外源型和内源型印刷产业集群不同的起点和不同的发展条件,决定了它们不同的发展路径。这也正是上世纪90年代存在于印刷业的一道风景:一边是北书南印,一边是民营力量的崛起;一边是外单滚动发展,一边是国内需求持续扩张。
  但回溯历史,并不是在这里引入外源型和内源型产业集群的用意。同在一列战车上高速奔驰的两类产业集群,却在走入新世纪后几乎同时面临发展的拐点:世界范围内的区位成本优势有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的压力;而内源型产业集群中的印刷企业,也在同质化过度竞争中陷入微利。
  此时,产业界选择了结合点。于是,我们看到了外源型产业集群中先知先觉者的北移路径: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环渤海,甚至东北和西部区域。于是,我们也看到了内源型产业集群中勇于开拓者的外单实践:从相邻国家,拓展到欧美市场。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外源型和内源型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交融是物理性的,甚至是对抗性的,更多的是攻城略地的布点,更多的是对既有市场的抢夺。甚至在外单领域,都开始燃起价格战火。
  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印刷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重组和流动是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培育“杂交优势”,如何使外源型产业集群的技术优势、管理经验、海外资源与内源型产业集群所培育的产业链条、协作配套体系有机融合,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战略问题。
  正像前文所分析,外源型产业集群的脆弱性,在于其当地的根植性较差。如果能够在制度上、经营上解决其与内地印刷资源的深度融合问题,不仅可为中国印刷业的升级引入新引擎;而且,目前业界对于建设世界印刷中心的隐忧和争论是否也会在未来成为历史?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