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立足实际 携手解决“行业的悲哀”

时间:2006-12-17 12:11:27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任玉成

  我们应建立一个大家公认的平台,由协会定期收集各点的现行价格,测算平均工价,定期向业内通报价格信息,等同于公布时价,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近年来,印刷业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呈现了迅猛发展的态势,在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有些问题非常棘手并发人深省,认真研究和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我们印刷界同仁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结合自己掌握的一些情况、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谈几点认识。

  影响当前印刷业发展的市场问题
  最近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晓东在印刷工业企业高层管理论坛的发言中,列举了当前影响我国印刷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如“生产能力的增长远大于市场需求的增长”、“政策的差异加剧了印刷业的低价竞争”、“地方壁垒为公平竞争设置了障碍”等等,这些问题个个切中时弊,个个都在严重影响着印刷业的发展。
  1.充斥北京印刷业内的种种矛盾
  印刷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在北京显得格外突出。一方面印刷业在北京的发展势头很好,一批新型企业崛起,印刷园区纷纷筹建,大批资金进入北京的印刷业;另一方面大批的印刷企业效益持续下滑,企业为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不惜“血本”,后果堪忧。印刷业内纷纷在谈几年内印刷企业将进行一次“大洗牌”,企业领导们为此忧心忡忡,担心着企业将来的命运:一方面是商轮、数码等众多高档设备的大量引进,另一方面是设备开工不足。商轮在北京已超过40台,工价一路走低,商轮的工价竟突破了每色令7元的底限,而12元是一般的保本价格,竞争的无序与无法对抗,使企业失去了活力,无异于陷在泥潭中无法脱身。在政策的差异方面:老企业在苦苦挣扎,而合资企业、独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还在享受着一些免税、减税、返税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外企所得税低于内资企业,轻易获得了让内资企业羡慕的高积累政策。这些使企业家们既不服气,又无可奈何。最近经济界人士已开始关注,提出应保护各行业的骨干企业,行业的“领头羊”不要轻易被外资控股或被吃掉,但如没有政策的支持,很难做到。凡此种种矛盾,极大地影响着印刷业的发展。
  2.微利的印刷业已不堪重负
  印刷企业的人工成本、设备投入、管理成本在不断提升,但随着市场激烈的竞争,众多企业的现状严峻,亏损企业已不在少数。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使出版物的印刷工价已回落到1991年与1994年全市执行的工价之间,而且仍有继续走低的趋势。十几年内书刊的售价突飞猛涨,印刷企业的人工成本、设备投入、管理成本翻了几番。现在的图书码洋的分配比例,我们测算了几本畅销书的书价,印刷业的加工费只占到10%左右,远不如计划经济时期。众多国有企业的现状更是严峻,亏损企业已不在少数。在此环境下,为了企业的生存和继续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企业既要多方筹措资金购置设备(大多来自房地产开发,是企业的最后一笔老本),又将面临被追加关税和罚金的处境,这无疑是一道一道的“催命符”。
  来自社会和市场的压力是多方面的,造纸行业已联手建立了付款办法,堵住了“赊欠”的渠道;出版社还款周期和条件越来越苛刻,而且近期出现了单方面要求降低工价10%的要求,使工价进入了新一轮的下滑趋势;不良客户经常出现,防不胜防,不时使企业蒙受损失;个别不规范的招投标,吃亏的只能是印刷企业。
  在出版、印刷、发行3个环节中,印刷业的投入越来越大,厂房、设备、劳动力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已经达到了步履艰难的地步,一些老板呼吁:“印刷工价再不能降了,要联合起来打一场价格保卫战。”

  共同面对“行业的悲哀”
  当前印刷工价已成为了困绕印刷业发展的大问题。在一次座谈中,一位著名的印刷企业家谈到了印刷工价一降再降背后的一个现象,他强调市场竞争是无情的,就是要优胜劣汰;但同时也要强调公平竞争、有序竞争。印刷行业内企业之间打乱仗,为了眼前的利益或企业的生存,竞相报出低价,这样的低价是以企业的亏损做代价,低廉的价格被别人坐收渔人之利,占尽了便宜,这是“整个行业的悲哀”。
  作为印刷人,作为印刷行业协会,这个问题尖锐地摆在面前,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解决这个问题。
  1.制定统一的工价已成为历史
  在计划经济时期,北京印刷协会从很早就参与和主持北京印刷工价的制定,包括了1984年、1988年、1991年、1994年、1996年的多次修订,几次制定的工价影响都很大,几乎被全国印刷业承认和借鉴。印刷工价修订的原因:一是为适应市场物价的波动;二是为调整出版、印刷、发行三者的利益分配。调整的结果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促进了印刷产业的发展,但几次都是水涨船高,三者的利益丝毫未向印刷业倾斜。
  1992年11月20日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工价放开,现行工价只发挥指导作用,结束了计划经济的印刷工价管理模式。到现在1996年的指导工价几乎无人认可,而且有继续下滑的趋势。
  近几年经常有企业的领导希望北京印刷协会再次牵头制定现行的工价,对协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协会多次商讨此事,但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价格体系已一去不复返了,再想由印刷业单独制定统一工价也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一个印刷业发达的城市在2001年和2005年由印刷(集团)公司、印刷行业协会出面与出版社协商制定了两次《××市书刊印刷工价》,据了解各方面的反应强烈,执行的难度也很大。由于北京是首都,出版社多为国家级,不归地方管理,调整难度更大,几乎不可能坐在一起统一意见,可以说在北京制定出大多数出版社首肯的统一印刷工价几乎不可能。如果真的能与出版系统协商一份工价,印刷企业恐怕也不会接受。
  2.微利已影响到了企业的生存
  微利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众多的印刷企业因此而无力更新改造,失去了发展的活力,企业经济效益的低下,使企业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职工的收入水平受到影响,人才流失、资金匮乏严重,谈不上发展问题,关心的只是生存问题了。不少原本全国著名的企业,已因此变得慢慢销声匿迹,渐渐远离了市场。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