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温州印机 成长的烦恼

时间:2005-10-09 01:55:55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丽杰

  土地趋紧,人才匮乏,技术弱势,价格一路走低……温州印机企业在快速成长之后,似乎走入了拐点。如何解决高速成长与资源紧缺的矛盾,又如何培养健康的成长机制和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温州印企陷入了困惑,也在不断解惑的过程中构建新的发展平台。
  但无论如何,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的温州印机业,其成长速度和发展规模都是令人瞩目的:短短十余年间,印机企业达到350家左右,2004年销售收入近40亿元,出口交货值3.5亿元。而这些业绩,全部是由民营企业创造的。

  为什么是温州
  “印机制造企业的聚集地,历史上有北京、上海、陕西等地,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又陆续出现了浙江温州、河北雄县、大连庄河等地方,但毫无疑问,温州走在了最前列”。考察过许多地方,中国印刷技术协会顾问鲁兵做出了如此评价。
  为什么是温州?除了改革开放前有一些机械制造的基础,还在于这里有适合的土壤。
  “温州人较早具备了市场意识,懂得去抓市场机遇。”温州印协秘书长陈平勋认为,温州人正是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敏锐抓住了市场空隙,从当时国内比较短缺、投资门槛也比较低的印后设备入手,打入了印机制造这个领域。
  在温州,有成千上万个社会化分工很细、由家庭作坊衍生而来的小型企业,成本低是这些小型企业的优势所在,也正是他们,形成了完备的专业化分工体系,支撑起印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温州,各种规格的零配件都非常容易找到,而且成本低,相互之间的信用也较好。”温州市锐博机械成套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黄志刚认为,印机企业在温州很容易起步发展。
  充沛的资金、劳动力、原材料市场和完备的协作配套体系,保证了温州的印机产品具备很强的价格竞争优势。除此之外,号称有十万销售大军、足迹遍步海内外的温州商人,也把温州印机的触角延伸到了广阔的地域。
  “我们主要依靠代理商进行销售”,黄志刚介绍,这样的销售模式在同行中运用很普遍。“此外在温州,也有很强的信息优势。企业与企业之间人员都很熟悉,沟通也比较多,任何市场动向都会很快地传播。”

  温州的困惑
  “温州印机的崛起,更多的是赢在速度上。”瑞安市华岳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夏碎分析,“走在市场的前沿,加快生产速度、销售速度、新产品开发速度,这使温州印企能在快鱼吃慢鱼的竞争中占尽先机”。
  但于小规模、低产品档次中起步的温州印机企业,仅靠速度优势,甚至加之成本优势,在初期粗放型发展时期尚可从容应对,但走入持续经营,不可避免会遇到发展的瓶颈。
  其一,人才瓶颈。“技术工人缺乏,但更缺乏的是高级技术人才”。有此感慨的印机企业相当普遍。为解燃眉之急,很多企业高薪从外地聘请技术专家。但如何把这些人长期留下来,如何根本性地解决这个问题,以自己培养的人才代替外援,还都是棘手的问题。
  其二,机制瓶颈。及至今天,温州的大部分印机企业还是家庭作坊式的运作模式。“小企业初创的时候,需要这种运作模式,管理简单,反应速度快,大家合力拼打天下。但企业做大之后,必须引进公司管理体制。”浙江吴泰机械集团副总经理张银光认为,形成合力才能把企业做大,适时引入职业经理人才能把企业做精,而这两点,都需要公司化体制来支撑。
  其三,管理瓶颈。多年来忙于锤炼竞争速度的温州印机企业,还未顾及竞争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虽然有很多公司进行了ISO9000认证,或是引入了CE认证、5S管理,但多是走形式。”一位当地人士指出。
  其四,技术瓶颈。“温州印机制造整体发展陷入停滞,一是管理落后,二是技术跟不上。”一位观察家分析,温州印机产品处于中低档次,产品设计力量、技术研发力量薄弱,后期检验手段、测试手段也很有限,这是制约温州印机制造进一步发展的更本质原因。
  如果说温州印机企业的发展受制于上述生产要素,而资源短缺对企业扩张发展的限制也很大,最明显的制约就是土地吃紧。“温州的企业太多,从某种意义上讲,温州已经不能容纳这么多企业发展了。”陈平勋介绍,温州新市委书记2004年履新,在今年开始推进“12345”工程,招商目标是世界500强企业和温州在外的各个商会,像印机制造这样的小行业,又不是高新技术企业,想在当地拿到土地非常困难。这成为一些企业异地寻求发展的根本原因。

  温州突围
  温州企业的发展空间并不限于温州,印机产品的市场并不限于国内,印机企业的增长并不限于自身……在没有任何先天优势的土地上创造了发展神话的温州企业,在资源短缺、增速放缓、要素吃紧的境况下,寻找种种突围的路径。
  差异化的产品
  “斑鸠和鸽子远看是一样的,其实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瑞安华威董事长蒋荣唐用这个比喻来形容他们对产品差异化的认识,为了能在已处于恶性竞争的产品中脱颖而出,华威打出了申请专利、加大研发、保证质量、提升服务等组合拳。而这些招数,在温州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印机企业都已有意识地采用。
  国际化的市场
  在温州,群英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走出国门的印机企业。“自上世纪90年代末,群英已经开始在国外参加展会,目前海外销售占整体销售收入的60%。”销售经理张涵介绍,虽然温州印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属于中低档,但有价格优势,只要保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我们的路在外边。”夏碎也很看重海外拓展,他们的产品已经成功打入欧美市场。实际上,很多温州印机企业已经加入了海外营销的队伍,总计3.5亿元的出口交货值,把温州印机的影响力传播到了欧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集团化的效应
  近些年,集团化之路在温州风生水起,甚至在印刷企业中也已有了新雅的范本。相比之下,印机企业的行动并不明显,我们只看到了吴泰集团等少数企业所做的尝试。于2000年成立的吴泰集团,现已拥有23家成员单位,提出了“统一管理、统一商务、统一筹资、统一展销、统一开发、统一品牌、统一品质、统一品种、统一市场、统一场地”的虚拟经营模式,虽然上述“十统一”尚在磨合之中,但“吴泰”品牌已经开始得到业界的认可。
  “但‘小富即安’在很多印机企业老板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陈平勋介绍,在集合企业资源的浪潮中,温州还有家族企业采取了分立发展的模式,“看来,通过市场整合资源、做强做大,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走出去的天地
  土地受限,本地又没有资源市场和销售市场,一些企业开始寻求异地发展的天地。吴泰集团拟落户杭州亚包中心,群英在上海青浦建成新厂房,瑞安华威也在上海松江建厂并设立技术中心,瑞安华岳则在安徽芜湖购买了几十亩土地……更多企业也开始考虑走出温州的可行性。
  “不管会到哪里发展,我们的根在温州”,采访中,不止一家印机企业表达了强烈的“温州情结”,他们希望能打响“温州制造”这个大品牌。
  “‘温州制造’是地域品牌,不仅需要企业的力量,政府更应给予大力的支持。”张银光说出了温州印机人共同的心声。
  地域品牌的打造需要很长的时间。可以肯定地说,“温州制造”这个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的含金量,但如何使这个品牌的外在形象由成本优势提升到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如何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使其能带动印机产业集群有序发展;如何强化政策导向,加大运作力度?一系列问题显示,温州印机企业所遭遇的成长中的烦恼,也为地方政府提升管理水平带来了新的挑战。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