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德鲁巴中国元素

时间:2008-09-26 17:40:37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丽杰

  2008德鲁巴中的中国元素,显示了中国印刷业的实力增进。下一届德鲁巴,中国又会给世界一个怎样的期待?

  2008年的第十四届德鲁巴展会上融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数字,观察中国展商的实力规模:2004年德鲁巴,中国展商40余家,展出面积2000平方米;2008年德鲁巴,中国展商139家,展出面积6758平方米。相比上届,中国展商数量和展出面积均增长了近2.5倍。
  绝对数量的增长之外,中国展商在德鲁巴展会上的影响力也在发生着变化。在1971家参展商、175403平方米展出面积的德鲁巴大展上,中国展商数量占比为7%,面积占比近4%。中国印机制造能力的提升与走出国门的努力,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中国展商的实力增进,来自中国的参观者也是德鲁巴展会上一道常见的风景,而他们所裹挟而来的强大的购买力,使任何一个国际展商都不能忽视中国这个市场。
  解读德鲁巴的中国元素,解读中国元素的背后所显现出来的中国印机业与中国印刷业的发展,成为本文的主旨。
  中国展商的成长履历
  在已经举办了14届的德鲁巴历史上,中国元素融入其中,是个相对短暂的历程。
  1977年,刚刚走出十年浩劫的中国印刷业,派出由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组成的7人代表团,参加第七届德鲁巴展会。这是国内印刷界与德鲁巴展会的最早接触,也由此打开了国人眼界,激发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热情。
  由参观、学习,到模仿、追赶,直到上世纪90年代,国内印机厂商才出手在德鲁巴展会上租摊设展,完成从参观者到参展者的转变。据称,国内首家参展商是北人,展出的是一台四色印刷机。虽然只是一次谨慎的尝试,但这次突破,建立了国内印机厂家登陆德鲁巴的信心。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典型厂家,观察中国印机厂商在德鲁巴上的成长履历。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营口冠华胶印机有限公司,此次是其第三次参展。2000年,展出面积18平方米,派出2名参展人员,展出了2台小机器。2004年,42平方米展出面积,9名参展人员,展出5种印前、印后设备。2008年,180平方米展出面积,15名参展人员,展出由印前、印刷到印后的全系列核心产品。3次参展,参展面积、人员成倍增长,参展产品技术提升、等级提高,这是很多中国展商的真实写照。
  除了成长迅速,中国展商的实力规模也让德鲁巴展会上的参观者印象深刻。以龙头企业上海电气为例,从1996年开始,此次已是第四次参展的上海电气打出了“同步时代,演绎精彩”的参展主题,1345平方米(国内部分778平方米,海外部分567平方米)的展出面积使其夺得中国印机企业历史上海外参展面积之最,参展产品达到15台套,涉及单张纸印刷设备、特种印刷设备、书刊后道设备和辅机设备等系列,全部是上海电气各企业的主流产品和新产品。
  增加参展面积、提升参展产品技术含量与市场竞争力之外,加强展会上的现场服务能力,也引起了中国展商的高度重视。有展商请来德国学生前台服务,更好地实现现场沟通;也有展商请来其欧洲分部的工程师,强化现场技术服务能力,这些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通观中国展商的技术与产品实力,尚不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虽然为中国印机业的迅猛发展态势所鼓舞,一位资深行业专家仍冷静、客观地分析了中国印机在德鲁巴上的实力水准,“第一梯队的主力机型我们虽然还不能与国际水平比肩,但中国印机的性价比不错,尤其在包装印刷和印后机械方面”。
  联合参展的放大效应
  除了单体企业的参展实力提升,本次德鲁巴展会中的中国展商还显示了另外一个特点:多家企业以联合方式参展。此举不仅增强了其品牌凝聚力与影响力,也是中国展团在德鲁巴展会上让参观者感觉活跃与有分量的一个直接原因。
  ——上海电气突出了集团公司的整体形象,紫光、亚华、光华、申威达等设备在“上海电气”的统一品牌之下参展,形成颇为宏大的规模。
  ——联强集团继续其联合销售、联合参展的经营模式,此次威海印机、上海德拉根、唐山玉印、玉田盛田、湖南新邵、长春印机、上海大扬等企业联合布展,同时吸引温州海林等企业加盟,这些企业之间产品竞争性较小,联合参展不仅增加了对观众的吸引力,而且客户资源也可以共享。
  ——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联合上海新沪机械有限公司、浙江蓝宝机械有限公司、浙江方邦机械有限公司、温州梧田鸿业印刷机械厂统一参展,参展效果也远远大于这些企业单独参展所产生的影响力。
此外,在10号馆,北京米奥兰特国际会展公司组织20余家中国展商以500平方米的面积集中参展,其鲜明的中国印象也使观众过目难忘。
  联合参展彰显整体实力,但如何处理集合品牌与子品牌的关系,是参展企业同时遇到的问题。一些子品牌历史悠久,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甚至高于集合品牌,如何在提升集合品牌效应的同时,保护并彰显子品牌效应,还是一个需要用心探索的课题。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