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传承,在起点

时间:2008-05-09 18:15:56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丽杰

  基于血统的接位,能否经受住竞争的考验,权杖交接能否顺利过渡
  还在于父子两代的传承,能否与时俱进,为家族事业注入新的成功要素

  生活安逸、没遭遇过坎坷、接受新式教育的第二代慢慢成人的时候,他们的父辈也到了五六十岁、该颐养天年的年纪。

  接班,使命与回归
  “一开始我并不喜欢印刷行业,可家里的担子总要接。对我来说,换个行业重新开始,是从来没想过的。”这位印刷二代的表述,反映的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子承父业,是中国千百年来的经商传统;况且在目前国内职业经理人队伍尚不成熟,诚信、信用体系尚不完备的情况下,一代让自己的后代接班,更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普遍来讲,一二代之间的交接班开始平稳过渡。”在家族企业密集的长三角地区,一位熟悉情况的业内人士分析,“二代从学校毕业后,并不是有很多创业的新机会在等着他们。如果抛开家族的生意,二代和一般的打工者没有什么区别,起点会更低。”而对一代创业者来讲,二代尽快进入家族企业,尽早接受培养,也成为他们的普遍愿望。
  “儿子高中毕业后进入银行,已经做到分行行长,但在银行工作十多年后,最后还是回归到了家族企业中。”一位父亲解释,促使儿子扔掉金饭碗,进入印刷这个服务型行业中来,还是源于家族中人的反复劝说,“有时,家族的力量和延续家族辉煌的使命是不可抗拒的。”
  即便如此,对二代接班人来讲,印刷这个行业并不见得有多么强烈的吸引力。责任与使命感之外,培养对印刷的兴趣与对事业的投入,恐怕还是慢慢打磨的细功夫。“儿子高中毕业后进公司,前一二年没上心,基本浪费掉了,”一位华中地区的老板承认,儿子的快速进步是在后来发生的,从开印刷机到熟悉各个生产流程,用了多年的时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很多印刷老板不见得有我这样的耐心去等待。”
  对产业的热爱和家族事业的天然兴趣,在印刷这个传统行业中普遍还是“奢侈品”。这不仅使二代,也使少数一代产生了离开印刷的想法。“前些年有一个上行空间,能抢到钱的就抢到了。但目前印刷业已经是一个过度竞争的行业,生存环境、竞争条件都很差,子女们没有发展的优势,”南京精艺印刷有限公司的苏兆春董事长丝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我觉得中国的印刷业10年还看不出来,20年后一定不是一个年轻人的行业了。所以我列了5个职业让子女选择,比如记者、医生、律师、会计师等,但不希望他们再搞印刷”。

  学艺,积蓄与借鉴
  为了让子女更好地积蓄知识和经验,有一个更好的起点,一代对子女进入家族企业之前的学习经历,都有着精心的安排。
  首选是去国外留学,学习经管类知识。在后文的父子答卷与案例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痕迹。“在温州,上规模的大企业,产值做到5个亿、10个亿的,都把孩子送到英国去读书,这已经形成一种风气。”温州市印刷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平勋介绍,“一般印刷企业还没有那么大的经济实力,也要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国内大学去学印刷,这方面我们协会也帮了一些忙。”
  除了校内学习,也有一代把子女送到同类型企业接受培训。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的潘晓东总经理介绍,在众多前来取经、学习的队伍中,就曾有江苏的一家民营企业老板,把儿子送到中华实习了一段时间,让其切身感受规模化大企业的管理模式。
  二代学校毕业后,是直接进入家族企业,还是在外锻炼一段时间?是进入印刷相关行业,还是非相关行业?面对这些问题,一代经理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学艺是为了提升,从这个角度考虑,二代所进入的职业环境越先进越好,越复杂越好。”本着这样的目的,一些二代去了与家族企业业务相关的行业,但一定会选择外资企业、行业领先企业;也有一些二代去了投行、咨询公司,学习用综合的眼光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判断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战略执行。
  “二代最好在外锻炼一段时间,把磨合期磨掉,以一种比较成熟的姿态进入家族企业,”身为二代的江苏太平洋印刷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周舟波对此深有感触。许多管理咨询专家也认为,在家族外部锻炼的工作经验可以帮助接班人形成对自己的全面认识,有利于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一代也可以从中得到对其成长的准确反馈,形成对接班人的准确评价。另一方面,高端培养和高端视野,有助于二代为企业带回新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避免家族企业因陷入复杂的关系网,而丧失对企业所涉重要技术和管理发展的洞察力。
  “起码3年,最好是3-5年。只在外锻炼1年是没有用的。”周舟波肯定地说。

  培养,历练与提升
  二代进入家族企业后,将其推向最基础的工作,去磨炼他们,是一代创业者的惯常做法。
  “我下面两个厂,一个是儿子在管,一个是女婿在管。他们都是从基层开始,从车间里做起,逐步走到相关的生产部、技术部、设备部等去实践,然后涉足市场销售和经营管理,”湖州天外绿色包装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严旭初介绍,“两个人走的是一样的培养路径,到现在已经有六七年的时间了”。
  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一代经理人为二代留下了充裕的成长空间,但也留下了艰苦的历练过程。“差不多公司成立时儿子就来了,印刷机就开了两三年。从上机操作、设备维修到印前处理,他的技术非常全面”,武汉市至和彩印包装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孝洲谈起自己的儿子非常自豪,“因为技术、工艺都通了,他和客户很容易沟通,经常帮助出创意,所以市场这块也做得很好”。
  全程培养是一种方式,但需要花多长的时间和代价走完这个过程,作为二代,周舟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把整个工艺过程看下来时间不宜过长,应该半年左右”。“这要看你如何定位自己,如果是职业经理人定位,需要多呆在基层;如果是企业家定位,要有更高远的目光,基层呆太久恐怕会延误战机。对企业家来讲,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儿就可以了。”
  相比车间等生产一线,在职能部门的长期历练更为一代所看重,而其中的销售环节,又被一代创业者视为命脉。“对于我们公司,销售是最重要的,”周舟波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客户接触越多,越能够了解客户的动态;接触客户的层面越高,越能知道未来市场的变化趋势。所以,作为企业的核心,企业家一定要去贴市场,去贴客户的高层,去深入地了解宏观经济走势”。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