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猪和鸡的故事

时间:2007-08-12 10:27:20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丽杰

  有一只鸡和一头猪合伙开饭店,双方各持股份50%。鸡对猪说:“我每天下一个蛋用来炒菜,你每天割一块肉用来炒菜”,猪认为合理,欣然同意。
  饭店越开越大,鸡毫发无损,猪的存在价值却所剩无几,面临被割死的命运。
  杜撰“猪和鸡”故事的经济学家,很容易在中国找到了现代企业版本。
  2001年,意图以“市场换技术”的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FAG轴承公司组建合资企业,中德双方分别持股49%与51%。中方以土地、厂房、设备、品牌、市场及生产资质入股,德方出资852万欧元。合资企业运作两年,巨额亏损两年,其后,FAG提出增资扩股主张,在西轴无钱增资的情况下出资买下中方全部股份。合资企业变成独资企业,原来的亏损在质量、技术的全面提升下也迅速转化为盈利,而西轴盘点自己,除了收获相当于合资前1年半利润的股权收益外,其技术、品牌、市场最终全部被德方控制。
  1996年,法国SEB与上海电熨斗总厂共同出资1650万元(SEB出资60%)组建上海赛博电器有限公司。合资后,法国SEB利用控股权把红心电熨斗变成了一个加工车间;同时利用红心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渠道网络资源、人脉资源和强大的销售队伍,着力培育SEB旗下的特福、好运达等品牌。待3年后双方分手时,红心电熨斗的市场占有率由47.4%下降到20%多,渠道被占,市场被占。
  合资—亏损—增资—独资,外资企业并购中国企业的“四步曲”套路,步步为营,在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同时,也有效杀伤了中国内地诸多产业的制造能力。
  为什么“以市场换技术、换管理,借外资改体制、改机制”的初衷,会产生国内自主品牌被弱化、自主技术被屏蔽与限制的情况,会导致对国内市场资源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或者换个角度思考,在经济实力悬殊、商业智慧尚待成熟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如何逐渐脱离“代工车间”的角色,能在中外双方的合资合作过程中,逐步改善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掌握核心技术,直至发展自主品牌,保住既有的市场。
  这是一个严峻的命题,也是一个困难的求证。
  而对国际资本正在加速进入的中国印机制造业来讲,大象纷纷变成本地狼的同时,制定清晰而长远的合资战略,对合资陷阱有足够的警醒和防御,已成为保护产业安全的必备功课。这不仅是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产业、政府的责任。
  与巨人牵手,不足以荣耀;能有效保有自我并与巨人共同成长,才是企业的终极战略目标。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