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香港印企 站在北上的十字路口

时间:2008-01-12 11:14:37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杨金溪

  种种变化,使珠三角的经营环境再也不像以前般理想,企业面对的压力日益庞大,发展的阻力也越见明显。那么,企业将来的发展又该朝哪个方向走呢?

  今天我要跟大家探讨的专题是:香港印企,站在北上的十字路口。我们会回顾过去香港印刷企业到内地发展的情况,并分析一下目前的经营状况,展望未来的发展道路。

  二十年的发展总结
  香港印刷企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北上的征途,刚开始以包装印刷企业为主,他们的北上计划是被动的,主要是为了配合其他工业的搬迁。到了九十年代初期,书刊印刷企业也被香港日益上涨的生产成本压得透不过气来,眼看内地的投资环境日趋成熟,到珠三角投资设厂也变得顺理成章。无论是包装印刷企业也好,书刊印刷企业也好,一个共通点就是大家瞄准的都是出口市场,给我国带来稳定的外汇收益。
  根据2006年底的统计,广东省共有18000多家印刷企业,外资企业约有1600家,其中港商投资企业占90%之多;广东省的印刷业生产总值达1100多亿元(只是官方数据,民间有1300亿元和1500亿元之说),占全国同行业的四分之一,单深圳和东莞的生产总值有500多亿元。珠三角地区有1100多家印刷企业承接印刷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印刷品,广东省直接印刷品出口产值就有400多亿元,已经达到全省印刷总产值的三分之一,还没有计算间接出口的包装印刷品。在2007年中国印刷百强企业里,入选的企业超过一半是三资企业,珠三角地区有29家,里面绝大部分是港商投资企业。这些数据直接反映了港商投资企业在广东省的经营情况,而在这些数据背后,大家不难想像港商投资企业不仅给珠三角带来了显著的经济贡献,也给我国印刷业带来了资本、设备、技术、管理和人力培训资源,为我国印刷业的发展腾飞贡献了一份力量。
  港企之所以能够在过去二十多年内在珠三角高速发展,要归功于以往国家稳定的加工贸易政策,它为所有生产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特别是对出口型的工业,它既提供了在内地设厂与在香港设厂同样的便利,也提供了香港所没有的各种生产资源的价格优势,如便宜的土地、劳动力和水电资源,而且随着其他工业的迅猛发展,印刷业作为重要的附属性加工业也同样享受着高速的增长。

  日趋严峻的经营环境
  经过了整整二十多年的发展,港商投资企业也开始要面对经营环境日趋困难的挑战。首先,近两年人民币不断升值,累计的升幅超过百分之十,对于以外币收入支付国内支出的出口型企业来讲,成本大幅攀升,汇率的风险显著提高。再者,其他的生产资源也越见紧张,好像近年珠三角地区闹的民工荒、土地资源短缺、电力供应大缺口、环保压力等等,对于生产企业来讲都产生了莫大的成本压力。
  而更雪上加霜的是国家政策的改动使港资企业面临很大的变数。2006年国家公布了几个政策修订文件,把纸张进出口均列为加工贸易禁止类活动,在短短一两周的时间禁止所有保税纸张进口。由于事出突然,一部分企业几乎陷入了停产状态,整个广东省的工业都被一片愁云惨雾笼罩着。最后我们印刷业由于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帮助,向各有关部门大力游说,解释纸张保税进口政策对印刷产业的影响巨大,并且纸张进口并不对国家构成资源压力或环境污染,各厂家方能逃过一劫。
  不过,国家的大方向是要优化加工贸易的结构,对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并没有停下来。由于绝大部分港商投资企业都依赖保税原材料进口的方法,加工后复出口,一旦政策修订把印刷业纳入禁止类或限制类目录的话,企业便要先对进口原材料完税,大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由于影响深远,我们行业商会、协会只能尽力把印刷业的实际情况向各部门反映,希望最终政策是在充分了解印刷业对社会的各种影响下而厘定的。
  在税收政策方面,各企业也是同样面对着改革性的变化。从今年七月份开始,国家降低了部分纸制品的出口退税率,退税率整整降低了有百分之八之多,使很多出口型纸制品印刷企业的税赋增加了许多。此外,经过多年的讨论,国家税务总局终于落实于2008年实施内、外企税收统一政策,届时将取消多项原来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相信企业的税后收益将减少近百分之十二,使企业的成本大为提高。
  以上种种的变化,使珠三角的经营环境再也不像以前般理想,企业面对的压力日益庞大,发展的阻力也越见明显。那么,企业将来的发展又该朝哪个方向走呢?
  对于在内地的港资印刷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个人认为目前有四大策略之分:一是北望神州,开拓国内市场;二是坚守出口市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三是向东南亚发展;四是回流香港。

  港企未来发展的四条通路
  未来发展路一:北望神州,开拓新大陆
  神州十三亿人口的市场,早就是各雄欲争的阵地,近年各大港资企业更是跃跃欲试。我先把不同企业的北征策略总结一下。
  1.大型的杂志书刊型印刷企业如中华商务、利丰雅高、当纳利等等在南方市场站稳脚跟后,早在三四年前就到国内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投资设厂。他们进驻新市场的方式是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合资设厂,不过在管理方面占有决定权,这样可以结合双方的优势使合资企业的经营更加有效益。外资企业很重视管理权,越大的企业就越要管理权,因为他们担心内地干部的更换会令政策带来大改变,如果没有管理权,管理就没有保证。
  中华商务与利丰雅高一直都瞄准内地庞大的杂志市场,所以他们到内地投资后,率先引入先进的进口彩色商业轮转印刷机,由于新设备的印刷质量高,他们在进攻内地的杂志印刷市场时取得很好的成绩。由于内地杂志有很多是全国统一发行的,印量也特别大,把印刷厂战略部署在东西南北各主要城市,节省运输成本和时间,这样可以使集团的业务量越做越大,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至于当纳利就看准内地的电话簿业务,再加上他们的主要业务在于杂志书刊印刷和商业印刷,他们在深圳设厂时业务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到北京、上海投资设厂也属于策略性布点。他们认为内地太大,印书和发行的时间不够快,布点是有战略性的。
  而其他外资印刷集团如新加坡国家印刷和时代印刷都纷纷在国内进行并购的活动,务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进驻内地的市场。新加坡政府视印刷业为都市型工业,印刷是政府投资支持的项目,他们的资金是雄厚的,但是竞争也是越来越厉害的。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