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分粥的故事

时间:2008-05-09 22:33:25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丽杰

  随着家族企业的成长和管理元素的复杂化,建立组织思维、完善制度设计成为家族企业必须逾越的一道坎

  分粥的故事,是哲学家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讨论社会财富时所用的比喻。
  一锅粥,一群人,如何分?罗尔斯罗列了5种分法:
  1.指定一个人全权负责。结果可能是谁负责,谁就会受到主观意愿的影响,比如为自己分的最多。
  2.大家轮流坐庄,每人一天。结果以权谋私的问题没解决,还可能会导致冤冤相报。
  3.选举一个大家信得过的人。也许这位品德高尚的人开始时还能公平分粥,但他有偏爱怎么办?时间一长,分粥又变得不公平了。
  4.成立分粥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形成分权和制约。这样,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察
委员会经常提出种种质疑,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到分好粥,粥也早就凉透了。
  5.分粥者最后喝粥。所有人把粥领走,分粥者最后取。
  5种方法,哪种最好?大家会心照不宣地选择第5种,可见在分粥这件事上,科学而规范的制度设计是多么重要。但在本期“特别报道”中我们聚焦家族企业二代接班问题时,仍然发现很多一代创业者是在用前4种方法在“分粥”。
  不可否认,对于脱胎于小农家庭文化、处于初始创业期的家族企业,如何“分粥”并不重要,做更多的“粥”,把分粥过程“情感化”、“道德化”很重要。大家先成为兄弟,然后再分,一切就简单了,这就是所谓的“以德分粥”。
  “以德分粥”所达到的无为而治,在家族企业的创始期是非常有效而节约成本的“分粥”制度设计。但“情感化”、“道德化”的过程,放大的是个人的影响力,依据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的制度基础。
  这正是一代创业英雄在交接权杖时最为困惑的问题:“领袖基因”并不能天然地传承到下一代。
  由此可见,作为家族企业,最大的资源不是“粥”,这锅粥或者说这个家业有可能增长,也有可能被败掉。但第一代留下“分粥”的制度很重要,随着家族企业的成长和管理元素的复杂化,建立组织思维、完善制度设计成为家族企业必须逾越的一道坎。
  当IBM的创始人沃森决定着力培养自己的儿子小沃森接棒的时候,这个换了3所学校才勉强读完高中的接班人并没有多少信心。但沃森同时留给儿子的著名的“IBM之道”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最后辅佐其顺利接班并创造了新的辉煌—小沃森把I B M和整个世界成功带入计算机时代,并使I B M赢得了“蓝色巨人”的称号。
  相比而言,国内家族企业的成长之路起步未久,一代创业者的个人魅力如何与组织思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融合,还是尚待实践的课题。但在一二代交接班的特殊时刻,能否在市场突围、战略突围的同时顺利实现管理突围,也许就是家族企业能否薪火相传的分水岭。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