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金融危机下的温州印刷业

时间:2009-03-20 10:36:04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陈文苞

  2008年是一个悲喜交集的年份,汶川大地震的大悲和奥运会举办的大喜让人唏嘘不已,而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中国人来说,同样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作为中国印刷业三大基地之一的温州,素来被称为“民营企业之都”,这里中小印刷企业的生存境况同样让国人关注。

  惨淡的光景
  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民营印刷企业一直都过着“阳光灿烂的日子”,但近几年,随着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印刷企业日子也慢慢地不好过起来。
    2008年可以说是最难受的一年,先遭遇纸张、薄膜等原辅材料大幅度涨价,期间劳动合同法出台,劳动力成本增加。这些不利因素逐渐无情地吞噬着利润,许多企业主都说“已经在盈亏保本线上挣扎了”。谁知国际上金融危机爆发,印刷企业原来看好并且尚有盈利的外贸业务急剧下降,不少企业只能发出“一声叹息”:金融危机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捆稻草”呀!难道“出来混的,真的总是要还的?”
  坐落在龙港镇小包装工业园区的东方飞鸿印刷公司这几年日子过得不错,产值也达到7000多万元,该公司加工的产品80%出口,在许多印刷企业日子难过的时候,他们的机器日夜轰鸣,令人好生羡慕!可是金融危机一来,许多国外的厂家都停止下单了。不久前,该公司的老总夏孟律叹息道:“一半机器已经停止运转了。”
  据调查,近年来国内印刷市场处于饱和,温州不少印刷企业通过会展等渠道接到了国外的订单,开辟了一条“生财之路”,一些原来以国内业务为主的大印刷企业也纷纷仿效,进军海外市场。以印刷奥运产品而闻名的曙光印业老总朱诗力组织大批苍南县印刷企业主两次奔赴香港参展,并且在自己的公司成立了外贸部。随后新雅、富康、六桂、华泰等印刷企业也纷纷组建外贸部,而东方飞鸿、鑫鼎盛等印刷企业则是以外贸业务为主业支撑公司发展。外贸产品的比重在整个印刷业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正当大家看好外贸业务这块诱人的“蛋糕”时,金融海啸无情地摧残了刚刚走上外贸之路的企业的“好梦”!温州印刷重镇苍南县,据县印刷协会提供的统计资料,2008年外贸业务整体下降了50%。
  从整体上来看,当前温州印刷企业大多咬紧牙关,苦苦支撑。据温州鑫鼎盛彩印纸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慕盛介绍,该公司2007年的外贸利润维持在10%左右,国外订单一直保持着繁盛的状态,谁知随着2008年内外经营环境的恶化以及金融危机到来,他们现在可谓度日如年,“按照获利10%的价格报价,对方理都不理你,能够以5%的利润或者保本价接到单子已经算是很好了!”王慕盛感叹道:“外贸业务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真正的寒冬还没有到来,现在不过是‘前奏’,预计2009年印刷企业的日子将更加难过”,浙江如意礼品工艺有限公司年轻的总经理瞿学仕认为行业前景并不乐观。因为一般而言,以外贸为主的印刷企业,在生产时间上有滞后性,也就是说2008年生产的订单基本上是2007年接下来的,2008年接到的订单决定2009年的生产量。所以虽然2008年经济形势恶化,但是企业尚可以维持,2009年才是最令人担忧的。

  应对的策略
  据温州市印刷行业协会统计,温州市2700家印刷企业,总产值达到了180亿元,但是单个企业年均产值仅为600万元,全市产值超亿元以上的企业占总企业数的比例不到0.5%,产值超过500万元的企业约占50%。温州新华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州市印刷行业协会会长江小忠认为,总体来看,温州印刷业规模偏小、档次偏低、技术不高、人才缺乏,过去小企业有灵活应变的优势,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单个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弱的劣势显露无遗,缺乏资金、技术,没有规模优势,技术改造、产品创新更是无从谈起,甚至处于被市场淘汰的边缘。2000年以来,随着印刷市场竞争的加剧,温州印刷业就已经隐藏着危机,2008年的一系列重创无疑是雪上加霜。
  然而危机中有“危”也有“机”。比如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企业如果能够把握机遇,充分利用这些政策,完全可以实现“华丽转身”;比如在人民币升值期间购买国外的先进胶印设备可以节省不少的开支;再如及时调整库存,原材料价格下跌时便会增加一部分印刷的利润;又如在银行贷款方面,随着利率的下调,无形中也为贷款的企业减轻了压力。危机面前,考验的是企业家的智慧和胆略。
  从温州印刷业的境遇来看,举步维艰的发展状况正反映出温州印刷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企业经营管理存在问题,浙江省政协委员、新雅集团董事长郑步良早在2006年就上交浙江省政协《建设浙江印刷大省》的提案,呼吁温州印刷业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实现“技术改造”、“盈利模式”、“企业文化”三方面的创新。综合来看,当前许多印刷企业应对危机的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