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教材印制 减量的蛋糕

时间:2009-03-20 13:29:24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丽杰

  对教材印刷企业来讲,刚刚进入2008年,关于循环教材的一纸急令,让他们提前感受到了“寒冬”的萧条。

  循环教材 政策突变
  2007年12月25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教基[2007]23号),明文规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建立部分国家课程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纳入循环使用的教科书集中在辅科,小学有《科学》、《音乐》、《美术》(或《艺术》)、《信息技术》,初中有《音乐》、《美术》(或《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
  这些教科书只对学校配备,学生循环使用。据了解,为了保证循环教材的质量,按3年周期计算,中央财政每年安排这些科目教科书款的1/3左右,用于补充更新。
  其实,参照国际惯例循环使用教材,教育部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局部试点。但以如此快的速度、如此大的力度推向全国,还是令出版人感到震惊。“全国农村在校中小学生有1.5亿人,每生拿出4本教材进入循环,同时考虑3年的循环周期和一本教材多班学生使用的情况,每年减少的出版量相当可观”,一位出版界专家分析,“在某些省份,甚至要影响到2亿元的教材码洋”。
  据《印刷经理人》杂志所了解的情况,目前各地循环教材的使用范围其实并不限于农村中小学,也并不限于上述4门课程。在北京、上海等地,城市中小学也开始尝试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而在黑龙江、天津等省市,一些地方课程教科书也纳入了循环使用范畴。
  “教材循环使用是个利空消息,但对相关印刷企业的影响,要到2009年才能真正显现。”一位地方新华厂老总分析,2009年开始按照1/3的补给量确定印刷量,会使印刷企业丢失一部分活源。

  招投标 改革止步
  相比循环教材政策的突然出击,悬在出版人头上的另一柄“达摩克里斯之剑”,却始终没有落地。
  2007年11月21日,发改委体改司召开教材招投标工作座谈会。此次座谈会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其传达出的明确信息:从2008年秋季开始,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工作将面向全国,全面推开。
  强烈震动之下的出版界充满了争论与期望。但几个月过去,仍未见具体部署出台。后来业界传闻,由于众多出版社的反对和上书,在高层领导的批示下,原拟于2月底进行的全国中小学教材招投标工作已被中止。
  “具体原因,还在于各地出版集团与教材原创出版社之间的利益博弈”,一位出版专家告知《印刷经理人》,“现有的教材租型招标政策损伤了原创出版社的利益,你投入巨资研发教材,却必须把印刷、发行和销售的利益转让给他人,原创出版社的反对之声很高”。
  其实招投标工作未在全国全面推开,还存在另一个与宏观经济环境相关的因素——由于纸价上半年升势剧烈,国家拟通过更大范围招投标打开价格下行空间、减轻政府采购压力,已不存在现实基础。
  在此,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教材政府采购的扩大路径:2005年,国家开始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书本费,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当年“两免一补”范围覆盖中西部地区;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财政向全国农村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2008年春季学期,中央财政进一步提高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的补助标准。而在很多省市,地方财政免费提供地方课程教科书,也已逐步实施。
  免费教科书通常由政府采购供应,通过招投标压低价格,会是各级财政在逐步加大免费范围的同时,长期坚持的一个策略。从这个角度讲,逐步扩大循环教材的使用范围,也出于同样目的:更多教材实行循环使用,会有效减轻政府采购的压力。
  虽然政府采购使得教材出版的利润空间逐渐收窄,但从2008年春、秋学期的情况来看,出版社的利润锐减,更多是由于纸张涨价因素。“教材定价要严格执行发改委和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下发的816号文件,各地调整价格的权力很小”,一位出版界人士分析,“加之今年的招投标政策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所以教材价格变动不大”。
  “但纸价的升幅很大”,这位人士接着分析,“纸价在2008年8月达到峰值,胶版纸相比去年每吨上涨了1000元,铜版纸也上涨了1000多元。所以各家教材出版社的利润都大幅下滑”。

  教材印制企业 温水中的青蛙
  教材出版社利润萎缩,与其唇齿相依的教材印制企业也无奈过冬。不过,不同类型的企业,所尝到的冬天滋味并不相同。
  一家省出版集团下属的全资印刷企业告之《印刷经理人》,由于是系统内直属厂,受到了倾斜保护,虽然全省的教材印制总量有所下降,他们所受冲击并不大。“即使这样,我们的教材活件也下降了20%~30%”,由此推断,系统外的教材印制企业所受的冲击相当猛烈,“有的厂干脆就接不到教材印刷的活了,不得不面对转型的压力”。
  除了印量锐减,教材印刷企业在2008年遇到的最大的变数,还是印制循环教材中出现的问题。由于循环教材政策出台仓促,很多省份的循环教材还按原来方式选纸、印刷,不能完全满足循环再用的要求。不过,还是有一些省市尝试调整循环教材的印制方法,也由此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很多循环教材原来采用骑马订,为了保证长期使用时中心页不掉页,省出版集团要求我们改用锁线胶订”,一位省新华厂的负责人介绍,“但因为印制周期有限,设备能力也不足,我们锁了一半,还是改回了骑马订”。
  国外中小学循环教材多是精装锁线印制,但在目前情况下,这种标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仅以锁线为例,会牵涉到设备容量、工艺平衡、生产效率、印制成本等多方面的问题。采访中,多家印刷企业表示,希望国家在考虑国情和循环教材较长使用周期的情况下,尽早制定循环教材的印制标准,对封面、书页用纸,印制、装订方式,油墨耗材等做出明确要求,规范教材质量。
  “我们很像温水中的青蛙,时局日益艰难,但实质性的冲击还没有到来。”一位印刷经理人坦陈,留给教材印制企业的转型时间其实并不长,“2009年,循环教材政策造成的减量效应就会显现出来;而随着‘2015年在全国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国策的逐步实现,教材招投标价格仍将走入下降通道”。
  “教材的出版,有大量得罪不起的刚性成本,出版社唯一能‘强势’一些的,就是印刷装订这一块。现在利润一让再让,压缩的都是这一块”,这是一位出版人的真心之语。出版发行业正在由暴利时代走向微利时代,而教材印制企业正在由微利时代滑向亏损时代,在这一可见的未来图景中,教材印制企业如果能及时警醒,及时转型,或许留给自己的胜算会更多一些。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