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浅议印刷业的“适者生存”——从安徽国有印刷老厂的兴衰

时间:2009-05-11 12:17:49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德明

  笔者于春节前赴基层了解金融危机影响印刷业情况时,获悉淮南市人立印务有限责任公司破产了,并被廉价卖掉。闻后心情沉重。因为该公司系淮南市印刷厂改制而成,而淮南市印刷厂在我省业内赫赫有名,厂房宽敞、设备较先进,所印的扑克牌曾一度供不应求,效益甚佳,是省印协副理事长单位。
  人立印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倒闭标志着安徽国有印刷老厂已大部分告亡,风光不在。这其中包括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辉煌一时的合肥外贸印刷厂、阜阳印刷总厂、宿州印刷总厂、蚌埠人民印刷厂、巢湖地区印刷厂、安庆新华印刷厂、安庆彩印厂、寿县印刷厂等一批市、县级骨干企业。想到这些企业当年为印制《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及其他出版物所做的贡献,大家都还很怀念,为企业的这种结局而惋惜。不过,也不是全军覆没。安徽新华印刷厂、芜湖新华印刷厂、六安新华印刷厂和皖南海峰印刷厂等国有印刷老厂依然延续至今,且发展壮大。为何同为国有印刷老厂,兴衰各异?我想到了达尔文的名言:“适者生存”。这一论点不仅适用于自然界,同样适用于印刷业。兴在于适,衰在于不适。安徽国有印刷老厂兴衰之变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成为“适者”,实现“适者生存”呢?从安徽国有印刷老厂兴衰比较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粗浅的认识,即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但重中之重的是要着力处理好四大问题。 
  一、彻底转换身份,转变观念
  在计划经济年代,工厂以“全民性质”为荣,是政府的附属品,只管干活,衣食无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国家对企业不再包办代替,而是除了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外,将所有企业推向市场,参与竞争,印刷业也毫不例外。这就需要原来国有性质的印刷厂,通过股份制改造或者兼并、收购、联营、合资等途径甩掉“全民所有”的帽子,尽快转换身份,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脱胎换骨,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
  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没出路。由于多种原因,安徽省内多家国有印刷老厂始终没有进行改制,所以最终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在苦苦挣扎一段时间后被时代所淘汰。与此同时,安徽新华印刷厂则与安徽书刊印刷厂、合肥商中印刷厂实行合并改制,资产重组,建立了多元化的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又向民营的芜湖新欣传媒印务有限公司、合肥杏花印务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扩张,控股了上述两家企业,进一步优化了公司股权结构,增强了实力。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进入“2008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资产总额3亿多元。芜湖新华印刷厂改制较彻底,实行了职工个人股和经营者控股,成立了芜湖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进而又改造发展为芜湖新欣传媒印务有限公司。皖南海峰印刷厂通过改制,改变了国有性质,成为股份制的、经营者持大股的皖南海峰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由原来的一个县级小厂迅速发展成为2008年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具备一定规模的印刷企业。六安新华印刷厂被合肥一家民营印刷企业所收购,改制为民营全资子公司性质的六安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从此起死回生。

  转变观念比转换身份更为重要。即使身份转换而观念仍不转变,脚踏入市场经济,头还留在计划经济,“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仅于事无补,甚至会发生“裂变”,导致身份转换的功能丧失。淮南市印刷厂已经改制为人立印务有限责任公司,且做了厂房土地由市区向郊区置换的资本运作,建立了新的厂区,更换了设备,按道理说不应倒闭。个中关键便是其员工观念依然保守陈旧,习惯了吃“大锅饭”,缺乏劳动积极性,纪律松懈,影响了产品质量,造成了大量不合格品,导致其“基本口粮”—宝贵的教材印制业务被断送一空,公司不得不关门大吉。
  二、咬定大树不放松
  当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的时候,印刷业务的流向不可能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运作。同时,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印刷客户仍然掌握着垄断性的批量印刷订单。印刷企业如果能紧紧依靠这类客户,及时抓住业务流向,对属于纯加工性质的印刷业而言,无疑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近水楼台先得月”,累积效应就会产生,发展就能加快。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凭借隶属于掌握全省中小学教材印刷业务的安徽出版集团的良机,加大技改力度,最大限度地吞进教材印刷业务,从而牢牢夯实了主打产品的根基,年销售收入不断增加。该公司能够控股芜湖新欣传媒和合肥杏花印务两家大的书刊印刷企业,也是依靠垄断教材印刷的实力。
  芜湖新华印刷厂改制为有限公司后,尤其是改为芜湖新欣传媒印务有限公司后,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安徽出版集团靠拢,大力配合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于己,目的就在于保住并扩大来自出版集团的教材印刷业务,使企业始终有活可干,处于良性运转之中。皖南海峰印刷包装有限公司长期依托本省乃至国家教育部门下达的保密性的多个省份的学生考试试卷印刷业务,用试卷印刷产生的利润,迅速扩展了书刊和包装印刷产品结构。合肥那家民营印刷企业之所以收购濒临倒闭的六安新华印刷厂,也是看中了该厂当时拥有的教材印刷订单。随着安徽出版集团收缩印刷业务发放范围,将业务全部投向直属企业,六安新华印务业已面临生存危机,当然这是后话。
  三、不要在一棵树上吊着
  天有不测风云,市场充满变数。做印刷风险不小,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同时做好几手准备,以增强应变能力和抗风险准备。淮南市人立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他国有印刷老厂就是因为仅限于做教材一种印刷业务,缺乏应变的能力和准备,所以一旦教材印刷订单中止后,手足无措,难以为继,立即陷入困境。六安新华印务秉承了民营印刷企业的经营理念,在承接教材印刷业务的同时,也做到了居安思危,积极开拓教材以外的印刷业务,如海南航空公司的座椅靠垫印刷订单,而且为此增加了丝网印刷工艺研究及设备引进。如此一来,即使其教材印刷业务中断,六安新华印务仍不致于遭受灭顶之灾。
  芜湖新欣传媒印务有限公司成立了印刷物资公司,在繁华街道开辟了经营门面,业务范围遍及皖南各地,既方便了当地印刷同行,又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皖南海峰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凭借老厂区地处绩溪龙川等著名景点的优势,开拓了旅游服务项目,并把老厂区的房屋改造为旅客接待宾馆,从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重大项目投资须谨慎
  谁都希望投资后尽快收取回报,但若投资不慎则会事与愿违,回收迟缓,形成负担,甚至血本无归。单纯做印刷业务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印刷企业生存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流动资金短缺。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对投资、尤其对重大项目的投资须慎之又慎,三思而后行。

  安徽垮掉的国有印刷老厂中,就有因引进高端设备不当而陷入窘境直至被拖垮的例子,发人深省。对于投资,应当加强调研、分析市场、反复论证、核准数据,在确实需要并确有发展空间的情况下,再下决心。数字印刷虽然是发展趋势,但安徽目前的数码印刷市场尚显不足,客户认可度不够。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经过调研,认清了这种状况,没有盲目投资引进大型数码印刷设备,而是与此前已拥有HP5000型工业数码印刷机的合肥大安印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安徽新华数码印刷中心,共同培育和经营安徽现阶段的数码印刷市场,从而整合了资源,避免了浪费与重复投资,一举两得。
  社会的演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有适应社会发展规律者方能生存壮大。这已被无数事实所证明。在一部分印刷企业不能适应环境变化而被社会淘汰的同时,另一部分印刷企业则因积极应对、巧妙适应而大获生机,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印刷业的现在和未来就是这么一种局面。笔者衷心地祝愿江淮大地的印企,多一些适应、少一些不适应,知难而进、量力而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