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文化的春天

时间:2009-08-11 12:29:10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丽杰

  也许,2009年的7月,是值得中国文化产业记住的日子。
  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虽然承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当务之急,但作为建国以来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人更看重其标志性意义: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
  “规划的发布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春天”,在文化产业为此额手称庆的时候,印刷人更关心阳光能否普照到本行业。毕竟,常年的边缘性地位,使印刷业在文化产业链条上的地位相当弱势。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缘得见《振兴规划》的详细内容。但常务会议上已透露信息,在《振兴规划》部署的八项重点工作中,第一项就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等九项重点文化产业。
  “这意味着对印刷复制业有了一个新的定位”,业内专家分析,在此之前,部分省市已将印刷业归为文化产业或者文化创意产业,但在国家层面上升到重点文化产业的提法,这还是第一次。
  就像秋菊打官司一样,印刷业归属于服务业还是文化产业,是传统产业还是具有高新技术属性,一直是印刷人锱铢必较、耿耿于怀的事情。原因很简单,不同的产业定位,会隐含不同的政策助力,引来不同的资金支持。

  但文化的春天能否带来印刷的春天,并不仅是靠政策的推动力能够实现的,更重要的还是产业自身的救赎。
  而印刷业正站在这样的发展节点上。
  本期关于国有新华企业的特别报道中,我们曾进行了相关统计:62家几乎囊括了新华系精英部队的各地书刊印刷企业,2000年工业增加值率为50%,其后一路单边下滑,到2008年已经降为35%。
  工业增加值率持续下降,表面看是单位物耗水平增高,附加值降低;而深层经济学含义,意味着经济效率下降,产业价值面临拷问。而如此危势,在印刷行业并不限于书刊印刷单一领域。
  显然,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于印刷业而言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从行动方向看,提升产业价值有科技与文化两个驱动方向。科技引擎的重要性自不必赘言,在文化驱动上创新实践,同样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雅昌历10年之久在艺术品产业链上的精耕细作已为业界熟知,2008年,雅昌集团的工业增加值率为50%,同行在竞争红海祭出价格利剑的时候,雅昌已成功逃脱,在其所构建的艺术品产业链上站到了高附加值环节,甚至开始具备主导产业链的能力。在印刷本业上嫁接文化增值元素,在文化产业链上找出全新生长点,这就是雅昌行动的启示。
  相比雅昌的10年孤独寻路,《振兴规划》的出台为印刷企业提供了一个政策支撑点,也明示了发展的方向。在“产业文化化”和“文化产业化”的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大潮中,印刷企业能否踏准节奏,找准坐标,细化主攻点,这既关系到企业的命运,更关系到整个产业的命运。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