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甲子诞辰 印业足迹

时间:2010-01-11 12:20:10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丽杰

  60年甲子诞辰对于印刷业而言,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产业成长历程。
  回溯建国之时的中国印刷业,应该是这样一幅图景:业态极为单一,居于主导地位的是书刊报纸印刷;技术极为落后,以铅排铅印为主。1949年,全国书刊印刷的生产能力不足50万令,尚不及现在一家大型印刷企业的产能。
  60年时光流逝,印刷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截至2008年4月30日,印刷企业总数已达102043家,印刷工业总产值已超过4600亿元,印刷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
  在60年的时间之轴上,印刷业的起伏兴衰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至文革前。这17年时间,是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的重要时期,在印刷业,一批以“新华”命名的印刷企业适时而生,一批出版社系统的印刷厂相继建立,一批经过公私合营改造的印刷企业也脱胎换骨,三股力量合流,基本奠定了国内书刊印刷业的行业格局。
  第二阶段,十年文革期间。相比其他产业普遍遭受的浩劫,印刷业因其特殊的功用而陷入“品种单一、畸形发展”的境地。出于为政治服务、印制毛选的艰巨使命,印刷业的从业人数、生产能力、书刊印刷产值较文革前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加大。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以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印刷业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在这30年中,我们不得不记住几个令人激动的时点:198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有计划地对印刷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体制改革,其后在国家经委成立了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十几年的时间里,协调小组统筹投资近30亿元,对印刷企业技改进行支持,推动了印刷技术装备的转型升级。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印刷业中民营力量的崛起,港企北上、台企西进的潮流,很大程度上源于这一政策的促动。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印刷业的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外来资本、管理、技术的带动下,印刷业进入了新的加速发展期。

  建国60年之时的印业图景,用“沧桑巨变”作注应不为过:
  在产业规模上,4600亿元的印刷产值已占据国内新闻出版业近万亿产值的半壁江山,多年来以略高于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速度稳步增长。
  在技术与装备层面,印刷业完成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历史性转变,并已全面向数字化印刷时代迈进。一些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际上最新的印刷技术设备在国内均有一定程度的应用。
  在产业结构上,书刊印刷一支独大的局面彻底改观,包装印刷、商业印刷发展迅猛,印刷门类更加丰富,印刷业态逐步多元。
  在地区布局上,建国初期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为中心的点状格局被带状格局所取代,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印刷产业带已集聚了全国四分之三以上的印刷能力,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企业性质上,曾经的国营企业独家经营,已演变为国有、民营、外资企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局面。外资企业在高端市场的渗透,民营企业对既有市场的激活,都使印务市场这块蛋糕在不断增大的同时,竞争也更加充分而激烈。

  在市场开拓上,由印力紧张、难以满足国内需求,到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对世界印刷格局产生影响,中国印刷业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要,国内企业也通过在国际赛事中频频获奖的经历,增添着进军国际市场的信心与勇气。
  60年的成绩背后,是印刷人60年的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对这些人的感念与致谢,为2009年涂抹上一层温馨和感怀的色彩。
  2009年12月,受新闻出版总署委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韬奋基金会,联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和诸多媒体单位共同举办的“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评选活动揭晓。22名已故“新中国60年杰出出版家”中,王选、范慕韩、柳溥庆等让人肃然起敬,100名“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中,武文祥等业界前辈和万捷等印刷新锐联袂入榜,传承着奉献与创新精神。
  对印刷人的表彰在各个层面进行。也是在12月,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主办的第十届毕印刷技术奖颁奖典礼及“新中国百名杰出贡献印刷企业家”、“全国印刷行业百名科技创新标兵”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双百”披红挂彩的获奖者依次登台领奖,将印刷业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推向了高潮。在这些印刷人的榜样中,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向新闻出版总署推荐13人参评“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推荐7名参评“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这些参评者获得新荣誉的同时,也彰显了印刷人在新闻出版业60年发展历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60年尚不足以修史,但对60年成长轨迹的记录却又是非常必要的。2009年,由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组织、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光辉印迹—新中国60周年印刷业发展历程》,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亲历新中国出版60年》,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组织、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变革图新—上海印刷业60年》等纪念书籍,均真实而详尽地梳理了印刷业发展的脉络,为后世留存了珍贵的史料。
  60年的征程已经走过,下一步如何迈进,是印刷人在2009年这个历史节点上更为关注、着力更多的事情。这一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颁布,文化产业第一次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为印刷业的借势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这一年,印刷工价持续探底、印刷业供需失衡的态势愈加严重,寻找新的突破口,更为严峻地摆在印刷人的面前;这一年,数字化、网络化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而深入,报纸印刷继续遭遇负增长,书刊印刷增势停滞,传统印刷如何与新技术融合,既有产业链如何启动新需求,传承和创新的重任史无前例地压在这一代印刷人的身上。

  如果说建国后第一个60年,印刷业走过了“从无到有”的历程;第二个60年,“从大到强”的轨迹或许成为必然。只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不希望再用一个甲子的时间长度,去度量这个目标的实现。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