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一部由17个人首创的精彩小说——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析

时间:2010-05-11 12:14:35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德明

  谈及当今安徽印刷业,不能不提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新)。这是因为,永新创造了四大突出业绩,堪称安徽印刷业之最:年销售收入最高,2009年为12亿元;成功上市,以中小企业板块股第13名的位次,于2004年在深交所挂牌运营;首家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并授牌,2005年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同建站,共同开发包装技术研究;率先在外地建立分支机构,2005年以来,相继开办了连锁性的广州永新公司和河北永新公司。
  18年前,永新诞生于现属黄山市徽州区首府的岩寺镇。岩寺乃何许地也?是一处位置偏远、群山环绕的经济欠发达之地。正因为如此,当年新四军成立时把岩寺选作军部驻地。叶挺军长在岩寺古塔下的留影,记录了这里的悠久与悲怆。为什么会在这样一个地方,产生安徽印刷的拔尖企业?原由确实很多,我觉得有三点最值得同仁借鉴。
  老化工,勇敢打出印刷牌
  永新董事长江继忠、总经理鲍祖本均系原黄山化工总厂的骨干。化工与印刷本无渊源,隔行如隔山。然而,偏偏就是这个厂里的17位老化工,缔造了一个中国包装印刷的龙头企业。“敢”字当头,可谓其成功的第一个原因。

  1.勇敢开发项目。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黄山化工总厂由于产销对路赚了不少钱,淘了第一桶金。有了钱就想发展,发展需要找项目。经省技术进出口公司牵线,化工总厂获知了一个与港、台合作开发包装产品的项目,发展潜力很大。该项目原先是准备介绍给省内另一个县级市做的,黄山化工总厂意识到机会难得、志在必夺。于是,有关方面说:“你们两地都做做看吧,看谁先把项目拿下。”就是在此背景下,黄山化工总厂选派了江继忠、鲍祖本等共17位厂里的骨干,挑起了开发项目的重担。1991年11月17日,合作三方在南京中信大酒店进行了项目洽谈。开始,港、台方对皖方的信心不足,认为“国内的办事效率低”。江继忠等人回答:“你要多快,我们就能多快。”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1992年元月,项目立项;6月,永新正式挂牌;12月,产品就生产出来,做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项目开发的速度,超过了另一个县级市。港、台方从此不得不对这17个黄山人刮目相看了。
  2.勇敢改造股份。由17位老化工代表的皖方,在与港、台方合作之初,就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实行股份合作制办厂,极大地调动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永新成立时,皖、港、台共同投资达到450万美元,注册资本250万美元。这种资金额度在1992年,无疑是天文数字般的投资。强大的资金投入不仅是企业高起点的立厂之本,对于以后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引进高端设备也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江继忠等17位创始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相反认为改革力度还不够,遂继续创造条件、夯实基础,九年后又果断将企业改制为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进一步优化了股权结构,并将永新成立时的名称“黄山永新装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更名为现在的“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达到了13920万股。如果没有一而再的果敢的股份制改造,就不会有永新今天如此强大的经济实力。

  3.勇敢挂牌上市。本世纪头几年,国家改革企业的上市政策,主板上市由批准式向核准式转型。永新认真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凭着“敢为天下先”的胆识,积极申请企业核准上市。永新严格按照程序接受核查,规范操作,终于作为转型后的第一批企业获准上市。有人问鲍总,“你们上市没送钱?”鲍总幽默回答,“不是我们不想送,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往哪送。所以,一分钱没花。”2004年6月,永新成功发行人民币A股2340万股;7月,永新股票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交易,为国内首家在该板上市的外商投资企业;次年9月,永新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为安徽首家全流通的上市公司。上市之举使永新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获得了很好的融资和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的平台,资金不缺,机制透明,对客户更有吸引力。
  永新人的勇敢,再次验证了一个浅显的道理:抢抓机遇,对于企业发展是何等的重要。何为机遇?机遇是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选择突破口,继而实施突破,实现成功。世上本来就没有完全不可能和什么都可能的情况。科学的进步,就在于不断地解决曾经的不可能和及时地规避失误的可能。永新正是处理好了可能与不可能的辨证关系,敢于变某些人认为的不可能为可能,将机遇抓住,使企业升级。这也可以视为徽商传统经营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曾做出明确指示,“把黄山这张牌打出去”。永新的发展过程就是敢打印刷牌的体现。他们不仅打出了印刷牌,而且打赢了。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