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德鲁巴断想

时间:2004-07-22 13:55:17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丽杰

  德鲁巴是很多人的节日。
  主办方高兴,千余家企业参展,近40万名专业观众到场,把14天的展期烘托得沸沸扬扬;印刷设备商高兴,忙于洽谈、忙于签单,点数钞票的同时也在点数着可观的业绩;许多印刷企业也很高兴,心仪已久的机器,在展会上以一个满意的价格购回,又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甚至关注中国印业发展的各方朋友都很高兴,因为中国印刷设备商前所未有的参与度,因为中国印刷企业组成的巨大购买团。
  但在德鲁巴热潮渐渐退隐之时,行业却也同时面对着现实的冷峻。
  也是在德鲁巴展会上,浩荡的参观大军中,内地同行发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成交台上,不乏一地印刷商相互撞车的现象。
  一位从德鲁巴归来的西部印刷商甚至发出危言:在内地很多地区,印刷企业间已经从恶性竞争滑向了械斗的边缘。因为在他所在的城市,近一年内已有十数台高档进口印刷机装机完毕,开始分食远没有同比例增长的印务市场。
  历史总是上演惊人相似的一幕。
  1998年初,国家出台对进口高速多色印刷设备的优惠政策,免税幅度高达42.74%。一时之间,高档进口印机订单猛增。而同一时期,行业里出现了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印刷工价一路走低,尤以彩活工价下滑为烈。设备量剧增,被不少业内人士指认为工价下跌的元凶。
  上世纪末的非理性投资,目前一些企业仍在痛苦地消化苦果。据称,在温州和其他一些地区,当初免税购进的设备,因为活源和经营问题,很多已进入二手设备市场,减价变卖。
  械斗的血腥,并非仅仅伤及这些落荒而逃者。工价的跌落、利润的失守、竞争环境的恶化,不论先进入者还是后进入者,也不论航空母舰型还是舢板型企业,大家普尝恶果。而最终,行业发展因此受制。
  但是,中国印业的发展是否必须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政府宏观调控措施更具有科学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企业投资行为是否相对理性?如果行业发展数据能更为详实、全面,比如能使投资者清晰了解全国乃至区域印刷设备的分布总量和结构,清晰了解印务市场的需求总量和发展趋势,投资者是否会避免一叶障目的局限?如果投资者能进行更为深入、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少一些非经济因素的羁绊,是否会少一些决策的盲目和冲动?
  中国印刷市场呼唤理性的投资和理性的增长。而想达到增长的理性,需要政府的理性指导,需要行业中介组织的理性服务,更需要广大印刷企业的理性决策。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