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长三角的数字图景——长三角印刷业的发展缘由与大环境

时间:2004-02-22 13:44:11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车茂丰

  记得从前有人曾以“深山何处钟”为命题,让众多画家作画。最后胜出的作品,画面上只见众山背景前的一条小溪畔,两位小和尚在洗衣服,却侧着耳朵在听。就是没有一间寺庙出现在画面上。
  联系到长三角印刷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如果对大背景、大环境能有更多的认识与体会,局部问题也就更易阐明并理解,甚至不解自明。因此,本文采撷多组数据,着力描述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以帮助长三角印刷从业者从大局出发,把握主流,打开想像与思考的天地。
  上海定位与作用
  对于上海在长三角经济中的定位与应起的作用,温总理曾做过明确指示。他指出,应着眼于发挥中心城市辐射推动作用,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探索与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优势互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早在1997年成立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每两年开会一次,2003年在南京召开了第4次协调会议。长三角16个城市的市长们共同签署了《以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动发展的意见》,又称“南京宣言”。这次会议,再次强烈地显示了上海与长三角同呼吸、共命运的热情与意志。
  长三角16个城市的土地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人口7500余万,占全国5.9%;但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20%。十几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率一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三分之一。而其中,上海无疑起到核心与龙头作用。从城市规模、人口数量、经济规模、文化水平、GDP、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指标来看,上海均列于长三角地区之首。
  但是上海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其魅力并不在于城市规模和经济总量,而在于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推动作用及综合服务功能和资源集聚效应。具体如打造“3小时都市圈”大交通网、杭州湾跨海大桥、洋山深水港,长兴岛建全国最大的造船基地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基建的开展,已触动了城建联动、金融联动、贸易联动、人才联动、信息联动、科技联动、环保联动、物流联动、旅游联动,上海对长三角的辐射作用正日渐加强。
  所谓综合性服务功能,既包括基础性服务,如集散功能、产业分工、交通网络、区域开放等,又包括功能性服务,如金融、信息、商贸、科技、人才、物流等,上海也均在逐步完善并加强。举例来说,上海金融机构已开始大规模地向三角洲企业直接发放贷款,如浦东发展银行一家在长三角累计发放贷款已近3000亿元。
  在第4次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中,15个城市的市长们共同对上海提出“甘当配角、主动接轨、接受辐射”时,上海人清醒地认识到这主要是出于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共识。长三角经济区惟有联动发展、优势互补,才能更快地壮大起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以,所谓上海的龙头地位,与其说是一种荣誉,不如说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要求。上海印刷业同样应该担负起这样的使命。
  外资与民营资本的汇流
  截至2003年底,上海累计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有56家,外商投资企业3.2万家,吸收合同外资744多亿美元,5000余家商务办、约50家研发中心、90余家外商投资性公司先后入驻。在上海,国际贸易性公司更是数不胜数,仅外高桥保税区就有近5000家。2003年平均日引外资3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5%。
  在江苏,近十几年来也有600多亿美元外资投入,为江苏的经济增长率连续保持两位数做出一定的贡献。江苏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达54.7%,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总投资近25%,涉外税收占省税收总额超出1/3。以上虽为全省数据,但众所周知,江苏经济的重头就放在长江两岸地区。
  浙江一向被认为是个体私营经济为主力的天下,但近年来外资的增幅也极为可观,尤其是长三角南翼的浙北地区。
  据2003年6月底的统计,苏浙沪两省一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近8万家,合同利用外资及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国的半数和4成。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家进入长三角地区,合同利用外资累计近1500亿美元。
  在外资纷纷涌入的同时,民营资金也不甘落后。据悉,在上海,每两家企业中,就有一家私营企业,每3名员工中就有1名私企职工。连接长三角各地的上海高速公路,有7成是由民营资本打造的。
  在江苏,私企总数已超过30余万家,居全国之首。一向以外向型经济见长的苏州,2002年民间投资居然超过外资,成为各类投资主体中的生力军。
  在浙江,民间资金早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现在更是充满活力。据统计,浙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中,民营资本已三分天下有其二。2000年,民企500强中,浙江占了171家。亿元以上民企现有334家。
  简言之,长三角地区外资与民资呈现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新局面。以外资企业聚集的昆山为例(也是台商印企集中的地方),当地数百家民营企业已纳入外企的供应链。这种事例在长三角地区并非少见。作为上海金融改革方向之一,加速促进并启动民间资本,通过制度创新,让4000多亿元国民储蓄转化为民间投资的举措,也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县域经济的潜力
  关于县域经济以往我们并不重视。2003年9月,在浙江萧山召开的全国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上传出的信息,全国县域经济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已占全国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浙江省县域经济总量更占到全省的80%。
  由于发展程度的差距,全国百强县的总人口仅占全国县域人口的6.8%,但其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到全国县域经济总值的20%强,地方财政收入占到25%。总体来说,县域经济已占全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资源,而进一步发展县域经济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实施三角洲经济实质上也包含着这种意图与内涵。查看一下百强县的分布名单,其中88个县全在东部地区,广东占10个,江苏15个,浙江26个,也就是说长三角与珠三角共占了51个,已超出半数。如果进一步按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排名,前10名依次是:广东顺德、南海、江苏张家港、江阴、昆山、常熟,浙江萧山、江苏太仓、上海南汇和浙江绍兴。
  但同时应强调指出的是,县域经济并非封闭式的“诸侯经济”,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调整,以提高竞争力,逐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化的结果。如2002年,百强县吸引外资107亿美元,江苏昆山曾创下平均每天合同利用外资千万美元、出口千万美元、财政收入千万美元的业绩。
  同样,三角洲经济、三角洲印刷业,也都应以开拓的观念去看待。长三角印刷业也好,珠三角印刷业也好,我们所关注、企盼的是它们的不断发展与相互促进,而不是一时的谁领先、谁更强的问题。何况总产值这类指标也并不能完全代表产业的强弱。我们所要把握的是三角洲经济的联动、互补与齐振效应,三角洲经济兴旺发达起来,为三角洲其他产业服务的、配套的印刷业,也就有了兴旺发达的基础与条件。
  科技创新的引擎与示范
  上海市科委透露,2003年前3季度,上海高新区实现总产值991.51亿元,总收入981.25亿元,出口创汇29.42亿美元,利税96.27亿元,其中三项指标同比增长逾4成。有“一区六园”之称的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张江、漕河泾、金桥、嘉定、上大、中纺)2002年实现4大突破:总产值及总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出口创汇突破30亿美元,利税突破100亿元。2003年来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兴起二次创业,首抓内涵发展。
  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不仅在地理分布上错落有序,在发展方针上也“各有所专”、“各有所长”,注重产业的集聚化发展,以形成特色和主导产业;同时,注重园区功能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单一引入,向培育、孵化、服务与发展的目标提升。
  此类高新技术研发园区不仅上海有,南京、苏州、杭州及长三角其他地区都有布点。它们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很值得印刷园区与三角洲印刷业参考学习。

  (本文作者为上海市印刷协会顾问)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