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与数字阅读竞逐

时间:2010-11-10 12:25:15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丽杰

  “有倒了的企业,没有倒了的行业。”这是每一个在印刷红海中挣扎,但依然坚信自己能卓然胜出的印刷人所依凭的信条。
  但是,如果行业真的会倒,怎么办?
  在数字阅读浪潮的冲击之下,生发如此疑问的印刷人越来越多了。
  本期“特别报道”,细细梳理了数字出版的勃发脉络,2007年亚马逊kindle的问世,今年苹果iPad的登陆,随3G牌照下发而日益增长的手机阅读,无不预示着无可奈何的印业前景:阅读形态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从出版社到读者之间的诸多传统环节,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被省略,印刷厂存在的必要性大大减弱。

  谁也无法确知数字出版超过传统出版的拐点何时出现,但数字出版在国内“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起步态势却明晰可见,两个时点之间的不确定时期,正是传统出版物印刷企业与数字阅读的竞逐时期,而印刷企业的最终命运,实际上决定于自身的行动能力。
  “前面只有3条路可走,一个是勇敢地向前冲,可能会活到最后;一个是赶紧找到一个合适机会卖掉,彻底退出;一个是熬着,保证你活得最惨。”一家印刷企业老总的断言倾向性很明显,向前冲,尽早先跑几步,胜算或许还大一些。
  问题是,怎么冲?冲向哪里?决断之前,印刷经理人还需想明白几个问题:其一,在供过于求的红海市场,在印刷环节增添规模化生产能力有多大的风险?设备投资回收期能否跑赢数字出版的培育期?其二,伴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成熟与个性化阅读的需求日盛,印刷企业的合理规模如何演绎?做大做强是否还能作为企业的终极目标?扶大扶强是否还需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其三,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源禀赋,沿着产业链条的哪个方向延伸,在哪个环节突破,能培育出决胜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仅仅沿着上述思路寻解,印刷企业的视野还是受限了一些,数字时代的数字思维,也应该是印刷经理人的必要修炼之一。

  我们先来看看在欧美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分工相对明晰的活跃主体有哪些:其一是内容提供方,也即出版商;其二是数字出版销售平台,我们熟知的有亚马逊的电子书店、苹果电子书店等;其三是硬件生产商,如Kindle和iPad等;其四是图书数字化服务商,也即图书数字化格式的实现者;其五是技术提供商,主要提供版权保护技术服务;其六是电信或移动运营商。
  不要以为这个产业链条上没有印刷商的机会,在欧美、日本等地,恰恰是印刷商开始以外包服务商的身份,承接电子书的数字化制作业务,这或许可以作为印刷企业在数字时代寻求数字化生存之路的一个范例。我们当然不希望范例成为孤例,不过,与出版商、硬件厂商甚至电信运营商竞相登台、欲意通吃数字出版全产业链的勃勃雄心相比,印刷企业首先不能自定为必然的出局者,才能在产业融合的新格局中,寻找到突围的方向和路径。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