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准确判断形势关乎行业发展——印刷业既非“朝阳工业”也非“夕阳工业”

时间:2010-12-10 12:09:15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潘晓东

  准确判断印刷业的现状,事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乐观的“朝阳工业论”还是悲观的“夕阳工业论”都可能把印刷导入误区。
  问题的提出
  第8期《印刷经理人》杂志在“视点”篇摘登了英国印刷业专家安德鲁·特瑞布特在应邀参加今年7月的“上海国际印刷论坛”后发表的文章。他说:“除东南亚外,很多人都把印刷业看作是一个夕阳工业,而不是朝阳工业,但中国却把印刷业看做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产业,对这个行业的投资正在不断增加,很多中国供应商都把喷墨印刷等新兴技术作为自己开拓市场的有力武器。”
  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以下信息,值得我们思考。
  1.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印刷的推广,“除东南亚外,很多人都把印刷业看作是一个夕阳工业,而不是朝阳工业”。与此相呼应的是:报纸印刷量在全球范围内的下降,乃至直接改成只出电子版。也就在同一期的《印刷经理人》杂志上同时刊有消息:美国最悠久的大众图书出版商多尔切斯特(DORCHESTER)决定:“今后如果没有特殊需求,将不再出版传统的印刷书刊,改为出版电子图书。”另有媒体报道称:仅去年上半年日本就有119种刊物息业。换句话说:在互联网和电子书的冲击下,以纸为媒介的报纸和图书等出版物退出市场的速度在逐渐加快。

  2.在发达国家的退潮声中,“中国却把印刷业看做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产业,对这个行业的投资正在不断增加”。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印刷工业发展很快,其年产值从1979年的47.97亿元猛增至2009年的6000多亿元,但同时也存在着沿海与内地发展不平衡、印刷工价下降、企业赢利能力减弱、印刷工人的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等一系列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也在于发展速度过快,供求失衡。如此,迄今为止依旧“对这个行业的投资正在不断增加”就值得探讨,千万别像钢铁、水泥等行业一样,始则一哄而起,再则相继而下,等问题成了堆再来削能减产,即使是遵循适者生存原则,也将搞得劳民伤财,何不在扩张前就把分析工作做得细些。
  3.“很多中国供应商都把喷墨印刷等新兴技术作为自己开拓市场的有力武器。”毫无疑问,数字印刷有着自身的优势,能够满足个性化要求、可以减少储存空间、不会产生图书积压等等,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只是生产工艺的不同,以纸为媒介的本质未变,同样受到网上阅读的冲击,虽才问世不久,其市场空间也面临着被挤压,从这个角度看,过度地“把喷墨印刷等新兴技术作为自己开拓市场的有力武器”就值得思量。总之,科技革命把传统印刷推到了面临一场大变革的前夜,把握得好,企业可以乘势而上,投资过速或投资超前,则难免雪上加霜,厄运难逃。
  当年的朝阳工业论导致了印刷业的相对过剩
  细细琢磨英国专家的话是为了准确地把握中国印刷业的现状与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就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历来重视调查研究与形势分析一样,行进在大道上,抬头看路要比埋头拉车重要得多。
  我国印刷工业的现状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蕴涵着危机。
  改革开放三十年印刷业的成绩自然值得充分肯定,但正是“朝阳工业论”导致了全社会印刷产能的急速膨胀,导致行业内的过度竞争、同质化现象严重、设备开工率不足、经济效益下滑、员工收入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些问题,依然处于印刷业是朝阳工业的评价声中,势必进一步加剧全行业竞争,导致行业利润的进一步下滑。当务之急应该是在转变印刷业的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努力提升产品档次、努力提升生产效率、努力延伸印刷业的产业链。
  何为“朝阳工业”?即一个产业处于导入、增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中的增长期,欣欣向荣。但是作为引以为豪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从毕时代算起已有千年历史,难道这轮太阳就始终处在刚刚上升的位置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眼下不仅是普通印刷产能过剩,连高档印刷产能同样相对过剩,因为高档产品的社会需求量本来就少。

  必须指出,我们现在处于社会资本相对充裕的年代,同时又处在步入市场经济后的初始阶段,不少投资活动尚属幼稚,办事容易跟风,在产业发展的定位上稍有偏差,就会引来一阵投资热潮。因此,还原行业的真实状况,事关印刷业的健康发展。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