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杨金溪:港企北上仍需政策支持

时间:2011-01-15 13:03:52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
  Q:从协成到香港金杯,到深圳、东莞金杯,现在又到福建,您选择企业布局地点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A:我因喜爱美术加入印刷业,入行一年半后,开始自己创业。当时香港的印刷牌照很难获得,唯有收购现成的印刷厂,于是收购协成。从事包装印刷业务约十年时间,主要面向香港工业企业。
  “金杯”是爷爷为我起的名字,在领取香港成人身份证以前,我一直使用这个名字。公司在1982年转型为从事出版物印刷的有限责任公司,我不舍得把“金杯”这个名字忘却,于是把它用作公司名,希望能够一直传承纪念下去。香港金杯在九龙观塘,由于香港地方小,印刷厂和一些专业的加工公司自然会在一起,大多集中于那一片的工业大厦或者相邻街区,不仅运输极为便利,还能够分工合作、资源互用,从而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和质量,大大增强了竞争力。
  上世纪90年代,为降低生产成本,金杯开始进入内地,初次尝试,在深圳设立了一个规模较小的厂房。在那之后大约半年,东莞金杯成立,与香港金杯形成“前店后厂”的生产经营模式。选址东莞和深圳,一是因为靠近香港,方便生产调度;二是因为金杯99%的产品都用于出口,这两个地方都距离海港近,海运十分便利。
  即将正式投入运营的福建金鹰,位于泉州出口加工区内,布局在这里的原因主要有四点:①完成父亲的遗愿,把子女带回家乡,落叶归根;②现时,国内来料加工优惠政策收紧,在出口加工区内能够继续享有一些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有利于维持出口生意的成本稳定;③支持家乡建设;④距离港口近,海运方便。
  Q:您觉得金杯目前从香港到内地各处的布局是否已经实现了您预想中金杯的战略扩张目标?是否还会在地域布局上继续拓展?如果会的话将选择哪一方向?
  A:目前金杯的布局,与我预想中的战略扩展目标,还有一段距离。现在金杯设点以“大珠三角”为主,这是基于做出口生意所考虑。金杯从事书刊印刷业务已经30多年,虽然海外市场空间广阔,机会很多;但是国内市场潜力无穷,前景看好,因此我同样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机会切入。
  以地点来说,上海、北京是中国出版社最集中的区域,而且各种配套、基础设施都较完善,若能够在这些地区设点,直接服务当地出版社,应该是比较理想的。
  Q:您觉得港企北上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哪方面?您又是如何克服的?
  A:港企多年来主要从事出口业务,要切入内销市场并不容易。首先是信用问题,香港的出口信用保险保障体系比较完善,为企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在国内,一方面存在放账后收钱比较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信用保险还不完善,让港企未能放心拓展内销市场。
  其次,在现行的政策中,规定外商投资印刷企业不得设置分支机构。本来,若港资印企想在国内扩充布点,最理想的做法是从设立分销点做起,从小到大,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客户,让新公司可以稳步成长发展。但按照现行的规定,只能独立建厂,这样不仅需要一下子投资巨额,而且风险也大,令港资印企不敢轻易尝试。
  再次,目前中外合资的出版物印刷企业,限制控股方必须是中方,外资方最多只能持有49%的股权。这样的规定让外商感觉到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一旦企业中方领导变更,往往会伴随思维和经营理念的改变,各种制度措施的持续稳定难以保证,很可能导致原本良好的经营势头被扭转。况且,要找到一个能够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难度甚大,再加上大部分掌握管理、技术、人才的都是外资一方,在吸纳外资的同时,却又限制外资方的经营决策权,无疑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Q:您觉得香港及珠三角地区印刷企业是否可能掀起新一轮的国内布点热潮?预计布点方向是?
  A:基于上一个问题里提到的一些因素,香港及珠三角地区的印刷企业不敢轻易尝试向国内布点扩张。我认为这些困难,企业无法单独解决,都有待政府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方能为企业营造有利的经营环境。
  Q:在各地公司管理方面,您更倾向于总部统一协调还是充分本地化?为什么?
  A:在各地公司管理方面,我认为统一协调和本地化两者缺一不可,是相辅相成的。本地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切合当地文化,有助于更好地与当地的客户沟通交流;在因地制宜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统一协调的重要性,总部调度能够防止失控,必不可少。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