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绿色逻辑

时间:2011-03-31 15:50:38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丽杰
  谁能告诉我们,承载在一本书上的碳排放量到底是多少?
  这个问题,我没有找到答案。但有好奇之人,对一瓶饮料的碳排放量做了计算。
  一家全球领先的饮料制造商曾进行一项调查,测定橙汁从果树栽种到制成瓶装饮料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结论有些出人意料,整个生产周期中,对碳排放总量影响最显著的因素并不是橙汁的销售、冷冻或包装环节,而是果树栽种使用的肥料。肥料在生产和使用环节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到整个生产周期中总排放量的58%。该公司还发现,如果他们帮助果农更高效地使用肥料,不仅能够显著减少橙汁的碳排放总量,还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或许这项调查不免带有本位主义的痕迹,但其中所体现的绿色发展逻辑,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其一,责任主体的多元化。显然,在绿色使命上,饮料制造商不能成为唯一的责任主体,虽然在产业链条上其与消费者的距离更近。从产业链条的末端向上延伸,绿色责任应该一直追溯到果农。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了对位责任,正像如上调查中所说,对果农的有效指导,也是节能减碳甚至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
  其二,绿色过程的链条化。如果将橙汁饮料的产出过程看成一个闭环,节能减排行为应该贯穿这个闭环的各个重要节点。无论果农、饮料生产商、仓储商还是零售商,只有达成绿色共识并协同行动,才能取得系统最优绿色效果。任一节点的责任放大与加速推动,动机可佩,却极易形成事倍功半的局面。
  其三,绿色动力源在哪里?沿着产业链追溯,可以说,任一产品都有一条长长的、多环的产业链。正因为过程漫长、横跨不同的产业部门和领域,绿色行动才容易成为相互掣肘的事情。如果绿色行动必须做、不得不做,启动力在哪里?答案其实很简单,启动力在终端,在市场。当然在现阶段,指望终端消费者自觉、集体推动绿色进程,显然是不现实的。许多国家将神圣的生态化使命,首先赋予其能掌控的消费主体—政府采购。
  沿着这样的思维逻辑,重新思量目前正在出版物印刷企业中快速推进的绿色认证行动,有几点认识很想和业界分享。
  首先,以中小学教材作为推动绿色印刷的首批产品,抓手确实很准。据悉,其后的行动目标包括政府采购的出版物等等,仍对绿色行动的执行力有所掌控。
  其次,自印制溯游而上,纸张、耗材、印机制造乃至内容编辑生产都应属于绿色出版物的行动范畴,仅仅在印制环节发力,得不到上下游的协同配合,尤其得不到来自市场的刚性绿色需求,印制环节自省行动的有效性、持久性都容易产生疑问。
  再次,从绿色印刷自身的行动逻辑来看,绿色印刷是长期的改善过程,而国内企业普遍尚在启蒙与启动阶段。从这个角度讲,100家即将通过认证的绿色印刷示范企业,与其认定它们为绿色先锋,莫若视其为绿色实验场,“绿帽”之下,它们将要承担更多的绿色责任与义务。
  言而总之,绿色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绿色产业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绿色印刷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苦的事业。“绿剑”既已祭出,还需各相关责任方的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也尚需系统化、可持续性的修正与完善。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