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书报刊印刷业 何去何从?

时间:2011-02-27 15:24:45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潘晓东

  传统书报刊印刷企业正面临着互联网与数字印刷的冲击,正确地认识现状、准确地判断书报刊印刷业的发展方向,对书报刊印刷企业的适时调整有利,对整个印刷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

  挑战不言而喻
  有关书报刊印刷的近况与走向,近段时间见诸于报纸的消息五花八门。有直接宣告“书籍将要死去,而书将永生”的;有至今依然坚定地认为中国图书市场走势见好,表示要在这条战线顽强地战斗下去的。其实,不仅是国内,专业刊物报道国外的消息也是花样繁多,决非一边倒的趋势。有说书刊印刷市场在经济危机后已经出现反弹、利好的,也有说“欧洲市场预测纸张销量将下降”,“加拿大印刷业未来5年增速将变缓、利空”的。
  对电子书进军书报领域的速度和程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海市教委是最早宣布在“十二五”的五年内率先实现上海地区教材电子化的,但政府有些部门和专业出版机构都众口一词地认为不可能做到。
  那么,书报刊印刷市场究竟怎么了?下一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下三点应该是具有共识的。
  1.互联网对以纸为媒介的传统书报刊构成挑战,网上阅读渐趋走强是不言而喻的。伴随着年青一代的成长,他们更多地适应了电子时代的生活,接受了新兴媒体。调查表明:我国的网民数已经超过4亿,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国民人均每天的读书时间降到了14.7分钟。事实也是这样:微博开始走俏、通过网络发布和传播信息变得时髦,世界名著、长篇小说的读者群在减少,专业翻译出版机构的日子过得艰难。
  2.电子书销售渐入佳境,伴随着质量的提高和价格的下降,电子阅读日趋走强的趋势不言而喻。如果说一两年前人们谈起电子书还显得懵懂疑惑的话,那现在在公共场合使用电子阅读器的年青人已经满眼皆是,推出电子版的报纸也越来越多。电子阅读器小巧、便捷的优势得到广泛认可。
  3.数字印刷凭借其满足个性化要求、避免了出版机构库存积压的特点,将在一定范围内取代传统图书同样不言而喻。数字印刷尽管与传统书刊印刷一样也面临互联网的挑战,但毕竟有着自身的优势,可以做到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避免了传统出版预造货占用大量资金、销售不畅导致库存积压等种种问题。所以,当数字印刷价格下降到普通老百姓可以接受的程度以后,肯定会从传统图书中分走一杯羹。

  纸质图书不可替代
  应用电子阅读器的优势已逐渐被认可,但眼下尚处于量变积累、等待发生质变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这一变化的快慢将主要取决于两点:其一,人们对电子阅读器的接受程度。这既依靠阅读器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取得读者对使用电子阅读器不会构成对眼睛损伤的坚定信赖;也依靠供应商的推广力度与手段。任何新生事物要让人接受总有一个过程,更何况是要推翻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使用纸质图书阅读的习惯。其二,努力降低阅读器的销售价格,让读者乐意出钱购买、尝试。上海市教委已经明确提出在“十二五”的五年时间里,由政府埋单的上海市中小学生使用的教科书改用电子阅读器。可以设想,此举经过小范围实践被学生与家长接受的话,图书进入阅读器时代将为期不远。
  尽管因为互联网的发展,电子阅读成为大势所趋,但传统图书绝不会就此完全退出市场,在某些特定领域纸质图书还会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市场依旧需要少量的、生产高档纸质图书的印刷企业存在。
  艺术画作的珍藏是需要纸质图书的一个领域。艺术作品需要细细观赏,也需要相互比较,在这点上,稍纵即逝的留驻于屏幕上的图案不及留驻于纸张上的画面,后者更便于读者去耐心地观察、入神地品味、过细地琢磨。而且传统的胶版印刷发展到现在,在真实还原作品的层次、色泽上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礼品书也是需要纸质图书的一个领域。书,既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能给人以知识;一本装帧精美的书,也是艺术品,安置于书橱能给人愉悦感。一本既具内容又装帧精美的图书适合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反映中国历代服饰的精品图书《锦绣文章》就远渡重洋被胡锦涛总书记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的大学图书馆。
  儿童图书是需要纸质图书的又一个领域。儿童的知识来自于观察,尽管科技在高速发展,但看图识字应该依然需要。对0~6岁、视力尚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来说,看纸质图书显然比一直观看电子荧屏要好。况且儿童天性好动,定力有限,撕破图书比掷坏电子书的成本相对低些。
  总之,从功能出发,电子书总会有力所难及之处,这里便是纸质书继续存在的空间,“适者生存”之于传统图书市场同样是一条铁律。

  书的未来与企业的定位
  讨论电子书的蓬勃发展及其对传统图书和报纸带来的冲击,是为了让书报刊印刷业对正在发生并即将更明显的行业变迁做好充分的准备。基于电子书走向的上述分析,从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考虑,专业的书报刊印刷企业应该着手以下工作:
  1.密切关注电子书的发展进程,以便企业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尽管时至今日依然有企业看好书刊业的下一步发展,但相对统一的意见是互联网和电子阅读器的日益普及必定对传统书报刊印刷业带来冲击,纸张印刷的减量是趋势。有鉴于此,书报刊印刷企业理所当然地应该关注市场的变化,关注发达国家先于我们国内发生的变化,做好应对预案,万勿到形势大变时才仓促应阵,对企业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2.着眼于企业业务来源的多元化,防止吊死在书报刊印刷一棵树上。本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里的原则,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书报刊印刷企业都在讲业务来源的多元化。但问题在于各个企业调整的实质性成果如何?“认识到要走业务来源多元化的路”不等于已经走上了这条路,再进一层,尝试着走业务来源多元化的路也未必等于已经做到了业务来源多元化,任何行当要跨入一个新的领域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很难想象有一蹴而就的事。
  3.尽早启动电子商务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给工作带来的便利,争取获得更多的印刷业务。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供需双方见面的速度,也增加了需求方的选择余地。因此,主动运用电子商务平台,争取承接到更多的印刷业务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在英国已经出现专为印刷供需双方提供服务的专业网站,他们将此称为“印务卖家”,国内也有企业开始尝试,但以提供商务接洽的居多,不问业务成功与否,收取一定额度的会员费,对企业来说较少吸引力。俗话说:不见兔子不撒鹰,网站能为印刷企业提供印刷业务,从中获得为供需双方提供服务后的应得利润,印刷企业一定会趋之若鹜,三方共赢是最佳的结果。
  4.在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保证企业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专业的书刊印刷企业要抵挡住面临的挑战,延伸产业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让客户获得最大的便利,乐意把业务留下。印刷厂延伸产业链应该有向前和向后两个方向,向前是增加设计功能,不纯粹为他人做嫁衣,而是为他人提供设计方案,别人接受了方案,企业也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印刷业务;向后则是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把本来由客户自己做的事主动揽下,给客户更大的便利。比如提供物流服务,把最终产品直接送到买家的手中;比如把邮局引进工厂,既可以为客户节省投递费用,又加快了投递时间。
  对书报刊印刷企业而言,一场大变革正在等待,对此企业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应该审时度势,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顺利地迈过了这道槛,新的曙光一定就在眼前。
  (本文作者为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顾问)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