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印刷业2010年情况分析及2011年形势研判

时间:2011-04-30 15:37:43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丽杰

  刚刚潘建成主任讲过,“不确定性”是2011年的发展关键词。现在我们从宏观走到中观,一起研讨印刷行业的基本面。我们尽量以数据说话的方式,梳理在“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之中,印刷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未来走势。

  2010年印刷业发展情况分析
  到目前为止,由政府发布的印刷业年度统计数字尚未出台,所以我们先观察一些分行业、局部地区的统计数据,看看由此能否推导出印刷行业的整体发展图景。
  1.报纸印刷情况
  4月份,由中国报业协会主持的一年一度全国报纸印刷总印量调查统计结束。2010年,全国报纸印刷总印量为1613亿印张,耗用新闻纸363万吨。
  图1显示了报业印刷10年来的增长情况。2001~2004年,是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期,实际上,这一高速增长期始自1993年,延续了11年的强劲态势;2005~2007年,进入低速增长,平均增长速度不超过5%;自2008年始,进入负增长,2008年报纸印量下降2.45%,2009年下降6.78%;可喜的是,2010年下降态势反转,印量同比增加了8.55%。
  8.55%的年度增幅意味着什么?2010年的年印量是1613亿印张,而进入下降轨道前的2007年,年印量是1634亿印张。2010年的强势反转,正好弥补了前两年降低的缺口,在图1中形成了“V”字形的变化轨迹。

  从单体报纸印刷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看,2008年年印量呈负增长的企业,占当年调查企业比例的38%;2009年,这一比例升至57%,一半以上的企业呈现负增长;而在2010年,这一比例降至17%,表明2010年的印量增长,是普涨,并不是少数企业的拉升行为。
  报纸印刷的印量增长,是有强劲的市场支撑的。CTR市场研究媒介智讯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报纸广告刊登额增长率为18.9%,高于2009年同期的6.2%;与此同时,报刊发行量与上年相比也增长了14%。
  尽管报纸广告在2010年出现了近年来难得一见的高增长(已经有五六年没有两位数的增长了),但报业专家的分析普遍还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认为这只是一种恢复性的增长。
  2.上海印刷业情况
  下面,我们选择几个地区进行分析。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比较完备,年审工作已经结束。由表1可以看出,2010年上海印刷业的发展态势很好,各种指标的增速都是两位数、甚至基本超过20%的增长。
  如果观察近3年的增长数据,上海也走出了“V”字形的变化曲线,甚至“V”周期更为短促,2010年各项指标爬升得很快。
  还有一些数据没有在表1中体现出来,也是表现良好。比如总资产,为756亿元,同比增长22.12%。
  按照上海局的分析,2010年的业绩是“十一五”期间最好的一年,整体情况相当不错。当然,这一年不排除“世博效应”。
  3.温州苍南印刷业情况
  上海地区的高增长是否具有普遍性,我们来看看其他地区的情况。我们选择一个印刷业发展相当成熟(甚至过度成熟)的地区—温州苍南。
  通过采访苍南印刷协会,我们对苍南印刷业的整体规模得出了如下概念:
  2008年,苍南印刷业产值80多亿元;
  2009年,苍南印刷业产值90多亿元;
  2010年,苍南印刷业产值跃过100亿元。
  2010年尾,苍南的印刷协会实地走访了100多家企业,涵盖了当地大中小各种类型。他们观察到,很多企业有小幅增长,5%的增量是有的,但接近10%的并不多。
  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苍南地区印刷业有小幅增长,但大幅增长还是很困难的。
  4.印机情况
  下面我们换一个角度,借助上游设备供应商的经营情况,反观印刷业的发展态势。我们一起来观察印机销售数据。
  先看看国内制造部分。图2是60家骨干印机企业的销售收入情况,给出了更为详尽的季度销售收入和环比变化数字。从环比变化可以看出,金融风暴的影响在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显现,三、四季度销售收入下滑相当猛烈。但2009年一季度企稳并开始回升,销售收入的相对高位出现在四季度,并延续到2010年。但在2010年,全年的销售情况并不稳定,起起落落,四季度销售收入有个小高潮,达到了3年来的季度最高值18.6亿元。
  从全年数字来看,2008年销售收入总计56.2亿元;2009年57.4亿元,同比增长2.1%;2010年67.6亿元,同比增长17.8%。请大家注意这个17.8%,与上年相比属于高增长,也是两位数的增长。
  下面,我们看一下海关统计的进口设备数字。与国内制造情况综合考虑,就会对印刷企业的设备投资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2010年,国内印刷设备进口金额为22.95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42.65%。这是一个新的记录,因为历史上最高的年份是17亿多美元。进口印刷设备包括印前、印后、印刷机、辅机零件4大类,其中进口额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印刷机,达56.53%。
  综合国内制造与海关数据,我们可以对印刷企业在2010年的设备投资情况有个基本研判:总体来讲,是两位数的高增长期。

  5.国家统计局数据
  前面是一些局部地区或者分行业的数据,全行业的总量数据情况到底怎样?在印刷行业的官方数据尚未公布之际,我们可以借助另一视角,进行辅助观察。这一视角是国家统计局每月公布的分行业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
  图3中有3组对比数字。一是GDP的增长情况,蓝色线。二是整个工业的增加值增长情况,红色线。三是“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这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绿色线。“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的工业增加值数据,统计范围有几千家,基本是规模以上重点企业,未涵盖全行业。但因为统计池子变化不大,是一个很好地观察动态性变化的窗口。
  从这个窗口中,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GDP的增长率是10.3%,工业是15.7%,“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是14.9%。印刷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高于GDP,但略低于工业。这种状态在近3年都是如此,图3显示,三者曲线的起伏是一致的。这一数据窗口同样告诉我们,“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的样本企业的总量增长速度,在2010年达到了两位数。
  6.基本结论
  汇总从不同渠道、不同侧面得到的数据,我们基本可以描画出印刷业在2010年的发展图景:
  有些分行业、地区,恢复性增长;
  有些分行业、地区,势头强劲,高速增长;
  多数分行业、地区,稳定、小幅增长;
  印刷全行业,保持了可观的增长速度。

  2011年印刷业走势的基本判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1年GDP增速目标为8%,CPI增速目标为4%。但考虑到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去年经济增长惯性等相关因素,经济界、学界普遍预测GDP增速在9%~10%区间。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对印刷业的增长速度应该如何估计?参照图3,我们可以预估印刷业总产值与GDP增长、工业增长保持同步,略低于工业增长速度,很可能还会是两位数的增长幅度。
  不过,产值增长并不必然意味着效益的同步增长。可以预期,2011年印刷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形势会是相当严峻的。
  例如人工成本压力。2010年,全国有30个省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大约在24%。今年以来,又有多省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五”期间,稳步提高工资标准,将会成为常态。而对我们这些长期维持持续生产、劳动力密集的印刷加工企业而言,2011年用工成本的实际增长速度恐怕还会快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速。行业内企业家的普遍预期,也会是15%左右的增长水平,甚至更高。
  除了人工成本压力,原材料成本压力、资源价格提升压力、物价上涨压力、人民币升值压力等等,都使企业综合成本的上升趋势很难逆转,甚至会由于通胀的现实化、长期化而在未来5年快速攀升,变得更加刚性与不可逆。
  所以,逃脱规模竞争与成本竞争,密切关注印刷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动向,成为印刷经理人的基本功课。

  印刷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动向
  第一,绿色印刷的脚步。
  绿色印刷方面的动作一直不断,逐渐进入实质性层面。
  2009年9月,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环保部签订《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中包括绿色标准制定、监测评价体系设立、具体推广工作与政策扶持等一系列合作事项。
  2010年3月9日,平版印刷的绿色印刷标准正式发布。
  下一步,凹版及其他印刷方式的标准将陆续出台。
  绿色印刷标准颁布后,还要建立印刷产品监测及企业审核机制,完善绿色印刷评价体系。企业认证工作也已于今年开始。
  从推进时间表来看,今年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教材中执行绿色印刷,3年内全国中小学教材实现绿色印刷全覆盖,5年内全国出版物实现绿色印刷全覆盖;而继教材印制企业开始绿色印刷认证后,下一步,食品、药品等软包装印刷也将实行绿色准印制度。
  绿色脚步渐行渐近,绿色印刷不再仅仅是公益、是责任,而慢慢地会变为门槛、变为饭碗,这是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的。早动,早主动。
  第二,结构调整的力度。
  先请大家看一组数据:上海印刷业2010年相比2009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02亿元,这102亿元中,年产值在1个亿以上的大企业贡献了90亿元。从中可以看出,产业发展的动力和能量来自哪些地方,也可以明白产业政策调控的指向性。
  所以,我们讲印刷业在“十二五”时期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我理解转型的推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行业资源的市场集聚。资源整合在向着做强、做专的方向集聚,这也是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强者恒强。
  二是产业政策的引导指向。总署拟定的《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管理办法》今年会出台,政策的指向很明确,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
  其实,在结构调整方面,产业政策也开始使用组合拳,比如绿色印刷,认证资质和企业实力密切相关;再比如创新研发鼓励、各种评选奖励等等,都在向强企、优企倾斜。

  第三,多极发展的态势。
  我们先看几个事实性描述。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2010年,全国东中西三个区域税收收入分别增长21.1%、23.5%和29%。毫无疑问,中西部GDP增长越来越快,财力越来越大。
  再来看看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GDP增长目标。表2汇集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十一五”、“十二五”GDP增长目标,可以把这些地区大致分为3类。第一类,是经济增长指标弱化地区,“十二五”目标低于“十一五”,基本设定为8%,这些地区有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均为经济实力大省,但增长目标更趋于平稳和多元。第二类,可称之为快速发展地区,“十二五”目标设定在8%~10%,虽然个别省份的发展指标在“十一五”的基础上有所调低,但普遍设定了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目标。第三类,可称之为高速发展地区,“十二五”目标在10%以上,表达了很高的预期,仔细观察,高速发展地区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
  三类地区的分布在经济地理上呈现了相当有趣的现象,传统的经济增长极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集中在第一类“经济增长弱化”地区,虽然它们仍将是国民经济的砥柱中流,我们仍然不得不设问:在更为广泛的“快速发展”和“高速发展”地区,5年的加速长跑,会否产生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起码在印刷业,一些新的迹象需要我们留意:
  一些省份已踏上印刷业高速增长的列车,成为印机商关注的热点地区、印刷新增投资的倾心之地,如重庆、四川、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一些地缘优势明显的省份开始承接梯度转移并加速发展,如江西、湖南等地。
  多极发展的趋势,加之全国范围内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级城市的需求启动和“市场下沉”,都孕育着新需求和新市场,也将是印刷企业的新希望之地。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