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2011:半是忐忑,半是告别

时间:2012-01-18 12:30:20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丽杰
  站在岁尾,如何看待2011年的行业轨迹,又如何预测2012年的发展大势?
  纸价跌宕、用工吃紧、汇率攀升、温州跑路,再加上刚刚传出的曼罗兰申请启动破产保护程序……历数一年来的经营态势与突发事件,印刷人难免思绪纷扰,心情忐忑。
  还是让我们稳住心神,来看看印刷业发展的基本面,来理清印刷业发展的主体脉络吧。
  其一,减速增长的理性判断。
  全印展上,本刊召集了“2011印刷业形势分析会”。到会人员来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产业带,各地的发展现状,仍支持印刷业稳速增长的乐观判断,只是增速较之以往有所减缓。以上海为例,截至9月份,上海规模以上印刷企业(占上海印刷业总产值的69%)的销售总产值,同比去年增长13.29%。
  换个观察角度,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月度报表中,截至9月份,印刷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4.6%,全部工业为14.2%,GDP为9.4%。印刷业中只统计了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这些企业或许只能代表一部分规模以上企业的经营现状,但既高于全部工业又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仍是2011年印刷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本面。
  回顾2010年,上海印刷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25%,国家统计局收录的印刷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对比2011年,虽然还只能看到前三个季度的数字,虽然统计范围也有所差异,但全年总量增长、增速减缓的状况恐已成定局。
  其二,盈利下降的普遍事实。
  仍以上海为例。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印刷企业13.29%的销售总产值增长,对应的却是利润4.42%的同比下降。而在去年,上海印刷业还收获了销售收入与利润指标21.25%和20.62%的比翼齐飞。盈利性问题因着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诸多生产要素的价格波动,以及环保成本、融资成本、汇率成本的刚性提升,在全行业显示出普降的态势,且在短期内难以缓解。
  其三,两极分化的必然趋势。
  中国印刷业总产值已跃居全球第三,而发达国家印刷产业形态的演变历程,恐怕也将成为中国印刷业的明日之旅。来看看德国。二战之后,德国印刷业经过50多年的高速增长,在1997年达到顶峰,企业数量近15000家。自2000年开始,变局启动,2000~2009年,企业消失三分之一;2010年专家预测,未来5年会再消失二分之一。且不论对企业消失速度的预测是否精准,优胜劣汰、格局重构确是国际印业的现实生态。
  国内何时进入重组加速度?对很多企业来讲,这是个令人心惊的问题。但已无法忽视的现实是,两极分化的企业命运,已经愈来愈明显地展现开来。
  其四,企业转型的紧迫任务。
  全印展预热快、观众多、购销红火,这一切似乎出人意料,但细想却实属必然。转型期是思考期、比较期、探索期,印刷人到展会上来找寻新设备、新方案、新思路,正是他们寻求转型的常规动作。转型的紧迫性,在不知不觉间,已被这些企业家们感知着、回应着。
  企业转型是大势所趋,而创新,又是其中的重要路径。作为媒体平台,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印刷人延展创新的视角,这是我们从本期开始、并且会持续进行年度“创新十强”评比的初衷。去读读这些企业的创新故事,想想他们的创新方向,也许,大家对印刷业未来的预期,会少一些忐忑,多一些信心吧。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