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与其扩张产能 不如抱团合作

时间:2012-03-15 12:32:20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潘晓东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来年的发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印刷业的产能大于市场需求,这不仅指普通印能,也包括高端印能。
  在产能大于需求的背景下,为保持或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究竟是继续走设备更新、产能扩张的路?还是选择走抱团合作、企业互补的路?
  现实状况是选择前者的多,选择后者的少,这也是为什么在产能本已过剩的情况下,我国印机销售依旧火爆的重要原因。应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样做不仅将导致产能进一步扩张,而且一旦市场出现意外,将导致产能大量过剩,甚至丧失转让、变现的可能性。
  走抱团合作的道路,可以在不增添设备的情况下满足市场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变化中的市场对印刷的需求是动态的,确实存在业务量大或生产周期较短、凭借一己之力难以完成任务的情况。面对这一状况,企业大多采用寻求合作伙伴协同完成的方法。既然企业间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那能否让此种合作成为常态,更多地利用彼此的设备来相对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否更多地出现一些专门以承揽业务、对外发单为生存方式的印刷中介机构?这样做,对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有利,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有人担心如此操作会出现有了订单而协作厂家为了完成自有任务不肯帮忙的情况。毫无疑问,这种情况客观存在,但通过磨合肯定可以在充裕的市场中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
  日本就存在有生产设备而没有业务员的印刷企业,他们的业务来自于大印刷厂发单或社会中介。英国也已经出现了不少网上接单的中介公司,成为需求方与印刷企业之间的桥梁。事实上,上海也已经有大公司业务员自办接单公司,而且经营得十分红火的范例,他们的做法值得效仿。在业务并不饱满的印刷厂面前,中介就是带来福音的“上帝”,而且,他们还可以在印刷企业中做比价选择,在质优价廉的前提下,完成自己接获的订单,从中获得利润。一旦出现质量事故,担有赔偿责任的是加工工厂。有如此好事,又何乐不为呢?
  走抱团合作的道路,还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资金投入,减少投资风险。
  改革开放后,不少有胆量、有远见的经营者抓住机遇,凭借自己的辛勤劳动挣得了第一桶金,但对创办生产实体的投资人来说,他们获得的利润大多变成了固定资产,在印刷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这些资产的获利能力在下降。一旦市场出现意外,比如遭遇经济危机,实体企业要将固定资产变现回收投资往往很难,如果折价变现也就意味着资产的贬值,原本所挣钱款的亏损。如若改变以往已经习惯了的外延式满足生产需求的方法,利用社会富裕产能帮助企业完成生产任务,就规避了上述情况的发生,无疑大大降低了投资设备的风险,在危急时分也容易依情处置。
  有些实体企业担心业务外发可能导致业务最终外流,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但关键在于操作,就看你能否稳住客户,与生产厂家合作双赢。
  上海有一家合资印刷企业针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一方面在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上下功夫,逐渐地减少员工量,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业务员多承接印刷业务,在确保满足企业自身生产需要的情况下,组织外发加工。在这里,企业需要的不是增添生产设备,而是适当增加客服跟单,对外发产品的加工质量进行操作跟踪,实时监督。换句话说,他们用企业的信誉,完成了超出自己企业生产能力的工作,获得了更多的利润,也减少了企业追加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
  国内不少民营企业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大多依靠银行贷款或者是选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购置设备,这在业务量饱满的时候,确实能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但在市场发生变故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让企业陷入困境,最终连租赁得来的设备都有可能被租赁公司变卖以抵债。事实上,因为上游企业缺乏诚信,导致印刷加工单位资金链断裂,以至印刷厂成为被其他供应商索债的案例在市场上可以见到很多。
  与各地印刷厂的老总闲聊,可以发现印刷设备的开工率不足情况十分普遍,书刊印刷企业依旧存在印刷春秋两季教材时异常繁忙,其余时间员工拿基本生活费放班回家另找工作的情况;即使是设备优良、效益不错的烟包印刷企业也存在因为完成了与卷烟生产量配套的印刷任务后设备闲置的情况,这些与提升设备利用率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既然走中小印刷企业抱团生产的道路有上述诸多好处,我们就应该大力提倡,就应该改变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企业较多注重产能扩张、而较少关注合作发展的状况,这也是中国走向世界印刷强国道路的必须之举。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