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谁造就了Facebook?

时间:2012-03-17 12:31:26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丽杰
  2月2日,全球IT圈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Facebook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上市申请文件,启动IPO。这家刚刚运营8年,却已坐拥全球8亿用户的“巨无霸”,融资目标是50亿美元,并以750亿~1000亿美元的估值,打破了全球互联网企业IPO的估值记录。
  是谁造就了Facebook?借助《社交网络》这部问鼎奥斯卡巨奖的影片,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名字冲出虚拟世界,几乎家喻户晓。但细观Facebook的生意模式,我们今天想说,是8亿用户推动了Facebook的持续成长。
  这并不是一句“说辞”。几亿网民不要求任何报酬,每日在这个社交网站上辛勤耕耘、搭建人脉。而正是他们庞大的基数与活跃的访问量,造就了Facebook令人信服的平台效应与影响力,也成就了其几十亿美元的年度广告营收。
  “让用户自愿为你做贡献”,这是新经济时代挖掘出来的生存秘籍。借助网络的渗透力和参与的便捷性,在IT业,Facebook远非孤例。请大家想一想:淘宝网是一家没有存货的在线商店,完全由客户用待售物品来填充其“货架”;维基百科颠覆了具有200余年历史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价值主张,不拿报酬的非专业人士,合力推出了一部时时更新的免费百科全书;即使谷歌(Google)的搜索引擎,依靠的也是网民们在各个网站之间建立的链路算法聚合,而其广告投放系统依靠的则是来自网民点击行为的数据。
  用户们为什么自愿贡献?这不免是个让人疑惑的问题。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挖掘其渴望公众认可、渴望实现自我的原始欲望,都是触动用户心弦、促其投入“贡献一族”的有效手法。而凭借巧妙的设计,让用户于不知不觉间利己、利他,更是IT企业商业模式设计的重要取向。
  将视野收回到传统行业,“用户贡献说”还有用武之地吗?我们先来看2个实例。
  AT&T是一家传统的制造业巨头,在其搭建的开放式社区论坛,用户们既可提问,也可答疑。可以想见,作为一手使用者,用户们的经典答案甚至连制造商也自叹弗如。
  国外有一家T恤衫生产商,依靠一批设计志愿者提供创意设计,同时依靠一批客户挑选最佳设计投入生产。如此架构能使三方受益:设计师可以免费展示作品,入选后,还可获得2500美元和销售提成;客户可以得到集体选中的独特设计的T恤衫;而这家生产商,自然更是获得了廉价的设计服务和毫无后顾之忧的市场前景。
  由此可见,即使对身处传统产业中的企业而言,也有诸多节点可以嵌入用户贡献的价值:在研发、设计环节,用户贡献可以解决从技术领域到艺术领域的各种创造性挑战;在销售环节,用户的体验分享比商家的自我推销更具说服力,更降低营销成本;在售后服务环节,用户的经验互助不仅有助于提升厂商凝聚力,还可隐性提升服务质量;甚至在生产环节,也有公司把部分或整个生产流程“委托”给用户,一如维基百科。可以说,用户贡献的力量,几乎在所有企业都能显现,关键还是发现的眼睛。
  如果进行更泛化的思考,用户是谁?除了外部客户,内部员工也是用户的论点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认可。沿着这一思路深入下去,如何在企业内部设计用户贡献系统,运用非组织的力量调动员工的激情与才能,也是大有可为空间的。
  看来,在Facebook们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的印刷经理人,也应该戴上一副“有色眼镜”,重新审视“用户”这个词,重新思考如何构建和“用户”的多元关系了。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