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制定国家标准 应由国家规划与出资

时间:2012-09-09 09:31:33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潘晓东
  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一站台因上行电扶梯突然倒转下滑,造成一死数十人受伤。事后不少人质疑国内重载电梯缺少统一标准,现有国家标准落后欧洲十余年。之后,笔者又看到文章,提出“中药国际化需要中国标准”,“食品添加剂标准应该向台湾看齐”等等。总之,由标准引发的讨论与争议很长时间以来不绝于耳。
  在印刷行业,制定国家标准的工作同样急迫,比如针对各细分领域推行绿色印刷的具体实施标准,针对数字印刷的产品质量标准,针对油墨等重金属含量的具体标准要求等等。
  标准的落后与政府的重视程度有关,希望国家能改变现行的各行业自筹经费、自定标准的做法,每年能拿出制定标准的统一规划与资金,重视国家标准的建设。
  重视国家标准的建设是为了保证与提升产品的质量
  标准是检验产品质量的尺度,是统一买卖双方认识的基准,是扩大或限制产品进出口的重要手段。
  重视标准的制定与修改,意味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与时俱进,意味着社会争端的减少,也可以以此体面地拒绝某些产品的长驱直入,保护民族工业。
  为了保护环境,欧洲就不断地提高汽柴油的质量标准,从最初的欧Ⅰ到现在的欧Ⅴ。至于发达国家以不符标准为由,拒绝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关更是司空见惯,中国输往美国市场的玩具就遭遇过这样的待遇。在书刊印刷领域,也曾发生过输美图书因油墨的含铅量超标被责令退回的事件。当然,这一切未必都能认为是别人在作弄你,有些问题的提出确有其合理性,但有些就是在玩高科技的关税壁垒,既拒人于国门之外,又让人无话可说。以欧盟2007年6月1日起实施的REACH(《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的法规》)为例,短短五年时间,欧盟要求化学品供应商提供相关不含SVHC(高度关注物质)已从当初的15项增加到现在的84项,其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有句话说,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这说明参与制定标准的企业是行业的领导者,具有较大的话语权。企业在关注产品质量,注重品牌建设的同时,应该积极参与标准建设。有些企业在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的同时,制定了企业的内部标准,并明确表示,“国家标准是检验产品质量的基准,是客户验收的标准,内部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的基准,以高于国家标准的内部标准来确保生产质量,满足用户的需要”,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做法。至于像药用胶囊,明明有国家标准,但企业为了获利,用工业明胶替代食用明胶不顾老百姓的生命安危是另一类问题。
  重视国家标准的建设有助于解决产品质量纠纷
  买卖双方是一对利益关联体,从卖方的角度看,只有出手了自己的产品才能获得利润,反之,买方也只有采购了符合生产需要的设备才有可能对制造方的产品形成忠诚度。正因如此,有些设备供应商打出为客户的客户提供服务的口号,因为他们深谙只有客户从他的客户方挣到钱,才有可能继续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当然,有些时候讲与做之间还会有一定的距离。
  在市场上,因为买卖双方的利益关系,从合作之初的朋友演变成合作之后的冤家的情况也存在。在采购设备时,深信了供应商的介绍,实际购买后却发现达不到自己的期望,于是双方从口角发展到诉讼,直至在公开场合发生一些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过火行为。解决问题拖延的时间越久,事件发酵的程度也就越厉害。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无疑需要有国家标准来加以判断,但不少标准的缺位给生产厂商带来经济上与名誉上的损失,有些甚至还可能牵扯出对司法机关公信力的质疑。
  在上海,数年前有家数字印刷企业购买了某著名设备供应商的印刷设备,购机后该企业对设备承印的产品质量不满意,始终未能将设备投入正常生产,企业于是用不付尾款作为要挟供应商解决问题的手段,供应商则以货款纠纷为由将之诉诸法院,最终货款被法院划走,产品质量问题却始终没有解决。换句话说,一台花了百余万元购来的设备数年来始终未能投入生产,既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又牵入、耗费大量的精力。鉴于两家企业都是上海数字印刷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协会也希望通过协商帮助解决问题,但因为没有国家质量标准,最终无法形成统一意见,至今依然搁置。可以肯定的是,小本经营的生产企业对此耿耿于怀,设备供应商也因为一连串类似的纠纷搞得名誉扫地。
  可以想见,如果有国家标准,如果双方都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既存问题,这类不愉快就有可能避免。为此,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加速制定国家标准的工作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
  现行的国家标准制定方法可能导致公平缺失
  我国现行制定国家标准的方法大致是由各部委的标准化委员会牵头,由他们负责寻找出资单位、集合人才、组织起草,形成文本后予以公示,在反复听取意见后,最终由国家标准委员会颁布施行。至于对现行标准的修改则根据实际履行中的情况与需要,总体来说,修订标准的速度相对偏慢,有些现行标准对实际工作根本起不到指导作用。
  执行这套流程有其合理的一面,各部委标委会对情况相对熟悉,制定的标准一般能够正确反映行业现状,但应用社会募资的方法解决制定标准的经费问题有可能造成标准公信力的缺失,无形中也排斥了有技术而没经费的企业。对企业来说,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当然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但既要出力又要出资的做法无形中也会屏蔽掉一些优秀企业。从制定数字印刷行业标准来看,为数不多的几家国际性大公司都乐意参加此项工作,愿意出力、出资,但因为设计理念上的差异,不排斥在标准制定中的争议会增加,各家都会刻意地将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条款变着法儿塞进文本。再则,如果中国的国家标准最终为外企所左右,那令人不可想象会得出一个怎样的结果。
  结论唯有一个:制定中国的国家标准应该由国家出钱,由包括外企在内的业内行家依据现状来负责制定。唯有此,国标才有自己的公信力,也不用让一些有心而无力的企业(包括行业协会)成为单纯的执行方而非标准的制定参与方。何况国家的现有财力足以解决此项资金,唯一需要的是提高对制定国家标准重要性的认识。
  中国已经迈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但我们在制定标准方面还很薄弱,对制定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则相对更少,更多的时候是受制于人。标准既是为了规范行业行为,也是为了有效地保护自己、排斥对手,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更多地保护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与成长。
  (作者为上海数字印刷行业协会秘书长)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