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跨界发展是印刷业必然趋势

时间:2013-10-30 15:21:22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潘晓东
  在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印刷发展论坛上,来自日本印刷产业机械工业会的专务理事樋口恭司先生在发言中介绍了定于今年十月上旬在东京举办的国际印刷展的主题是:“印刷+α(印刷+其他)印刷媒体的新挑战”。他说,“依据本次主题,日本国际印刷展将通过印刷技术创新、方法的改进,对于电子媒介的应对以及新业务的拓展方面针对+α(+其他)进行出谋划策。显然,变革中的传统印刷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跨界发展、延伸印刷产业链是印刷业向前发展的又一必然趋势。

  国内外不少印刷企业都选择跨界发展
  由万捷创立于1993年的雅昌公司堪称中国传统印刷企业跨界发展的典范,万捷提出并实现“传统印刷+IT技术+文化艺术”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说雅昌是从传统行业向现代文化创意产业成功转型的企业。试想,在传统印刷基础上加上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网络,进军艺术品拍卖及其延伸产品领域岂非是跨界?当时又扛着怎样的风险?事实上,万捷早在1995年就提出了“印刷业是服务业”、“印刷业是信息业”的新理念,并声称自己的企业要“做一个能做最优秀印刷品的文化产业公司”,雅昌公司后来所发生的一切是他思想付诸行动的体现。
  在苏州,有一家叫“达成”的新加坡独资包装箱制品公司,公司没有把业务停留在简单的包装箱制作上,而是着意在包装箱内层涂料上做文章,通过涂布让原本的纸箱具备防锈、防油、防硫、防潮、防尘、防伪等不同功效,走发展“智能化包装”的道路,大大提升了包装箱的档次与卖价。工厂领导掷地有声地说,“现在企业更需要的是化工人才”。显然,传统的包装箱生产厂在跨界发展。
  如果说万捷的跨界是在向文化产业方向延伸,“达成”的跨界是在向化工方向延伸,那票据印刷界的领军企业——上海伊诺尔公司提出的口号就是做票据印刷界的亚洲第一,做芯片制作界的亚洲第一。数字时代大量的芯片需求似乎与印刷无关,但伊诺尔公司不仅早就介入这个领域,而且规模越做越大,在票据印刷利润日趋减薄的时候,芯片为伊诺尔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这不也是地地道道的跨界发展?
  事实上,跨界的案例在印刷圈比比皆是。紫江和界龙等上市公司早就进入了获利相对丰厚的房产领域;从香港进入珠三角发展的陈成稳(虎彩)、马伟武(力嘉)早就进入了材料生产或开设材料交易场所(华南城)的领域;温州的郑步良(新雅)还进入了金融领域,为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提供社会融资。
  所有上述企业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没有离开印刷,他们还在坚守,但伴随着市场的发展,他们在不断地做出相应调整。上述企业的区别在于他们的延伸发展距离印刷是远了点还是比较接近,新增产业链能否与印刷相得益彰。
  其实,放眼全球,我们会发现没有哪家规模化的印刷企业不在延伸自己的产业链。日本的大日本印刷、凸版印刷都进入了印刷线路板、液晶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生产领域,有些还是这些领域的领军企业。德国的“贝塔斯曼”除了经营出版、印刷、发行,更多的投资在电视领域,延伸产业链能为企业带来生机与活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印刷与工业经济时代不同
  印刷必须延伸自己的产业链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由工业经济时代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结果。
  印刷如果从毕于北宋皇祐年间发明泥活字算起(姑且不算公元2、3世纪即已出现的碑拓),至今已近千年;如果从德国人约翰·古登堡于公元1455年发明第一台木制印刷机算起,也已经有了近六百年,回首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在手工经济时代还是在工业经济时代,印刷生产设备较少发生质的变化,变化的是效率。凸、凹、平(胶版)、孔(丝网)四种印刷工艺也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是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上述四种生产工艺完全不同的数字印刷异军突起,上千年的传统瞬间被打破,在光与电淘汰了铅与火后不久就迎来了0和1,于是,印刷由模拟时代进入了数字时代,传统修版没有了,传统晒版渐渐地被CTP技术取代,线路板更多地应用于印刷及印后设备……因为数字技术的出现,许许多多本已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印刷岂不也到了必须变化的时候?
  这一切似乎也应验了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Moore)提出的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的速度远非以往可比,在这样的时代,一直以加工作为自己使命的传统印刷为了生存就必须考虑跨界发展,由以往的等客上门、“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主动寻找客户、“以客户为中心”,询问自己能否满足客户提出的需要。
  当然,知识经济时代的众多成就也为印刷业跨界发展提供了可能。
  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让信息传递的渠道更广、速度更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自推上市场后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让全世界所了解。就印刷界而言,也就这一两年的工夫,纳米数码印刷、3D打印几乎人人皆知,为人们增添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与此同时,全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中产阶层的增加、对个性化产品的追求也让印刷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只要需求方提出要求,又愿意支付足够的制造成本与企业利润,印刷企业就有能力满足他的需求,比如应用3D打印可以实现复杂的单个产品的制造。同时,印刷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生产手段的多样化,除了可以满足社会所需的批量性产品外,也有可能为个性化消费者提供特殊产品的个性化服务,比如为个人摄影作品定制高端画册。这一切在工业经济时代显然是不可想象的,即便是时光倒流30年,在改革开放初期,印刷产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大批优质图书还要拿到香港、深圳等地去组织生产,个性化印刷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知识经济时代,人的要求多元化了,时代的发展又为满足这种种要求提供了可能,印刷跨界发展也就成了企业的责任,成了企业生存于世的基础。

  发达国家对印刷业可涉领域的思考
  在国内印刷企业顺应转型升级要求,苦苦思考如何实现跨界发展的时候,发达国家的印刷企业也在摸索。
  在第三届国际印刷工业发展论坛上,意大利印刷、造纸及纸品加工机械制造商协会秘书长基多·考贝拉告诉我们:“可持续包装”对印刷企业提出了使包装具有高效的氧气阻隔性和智能包装的要求,这包括应用智能标签(RFID)、微晶片和纳米技术(时间-温度指示器)。奢侈品包装对印刷包装提出了具有全新感官冲击的要求,希望采用金膜复合、压凹凸、浮雕装饰、香味上光、发光油墨、彩虹全息图等材料。他应用IDTechEx的一项研究告诉我们,“全球市场的印刷电子产品(包括OLED、太阳能光伏板、电子纸显示器和其他类似产品)目前的产值超过21亿美元,到2020年有望达到520亿美元,将会有接近25倍的增长空间”。这不就要求印刷企业去做进一步的探索吗?
  在同一个会上,大韩印刷信息产业协同组合联合会会长高寿坤告诉与会者:“今天,韩国仍然是全球印刷业的领先者,位于印刷电子行业的前列,生产广泛的电子产品,包括电子电路、传感器、电子元件和电器。随着世界日渐进入IT时代,韩国的政府部门,如知识经济部和韩国技术与标准机构都在积极地支持印刷电子产业的发展。”
  如果说上述跨界步幅比较大,那也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选择步幅相对较小的跨界。美国的硕科图像公司原本也是一家专业的印前制作公司,在上世纪后半叶,因为电脑修版技术的普及,传统印前走到了尽端,在大部分企业选择向印刷延伸的时候,他们没有简单从众,而是向前端的设计延伸,而且不只是产品的设计,还包括企业的整体形象设计。他们的理念就是客户发展了,我们自然也就伴随着客户的发展而发展了,反之,皮之不存,毛又将焉附!在认准这一发展方向后,硕科图像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终于成为向世界500强企业提供整体包装服务的企业。以美国宝洁公司为例,硕科图像公司根据他们的市场调研结果,为宝洁公司提出发展方案,试想,在这些方案能够为对方带来可观利润的情况下,别人又有什么理由不支付略显昂贵的费用接受他们的服务。所以硕科图像上海公司的老总说,他们是一家与印刷有关但又完全没有印刷设备的跨媒体企业。
  雅昌集团的董事长万捷说过,“我们的印刷行业应该更关心行业以外的事,大家如果不关心这些,可能我们的路就会越走越窄”。这就是在提倡跨行发展,延伸产业链。至于如何延伸?那就得看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分析与对自己企业具备能力的判断。
  我国印刷企业应该多一点创新精神
  跨界发展既然是时代对印刷企业提出的要求,那就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能够满足市场要求的印刷企业如鱼得水,活得滋润。反之,固守现状,以不变应万变的企业难说在某个时间节点被市场无情淘汰,就像数字照相机在一瞬间替代了传统的胶片照相机一样,看不清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这一趋势,原本的胶卷照相机制造厂就只能被淘汰出局。
  对中国的大部分印刷企业来说,缺少的不是对跨界发展的认识,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在这里同样是“一个行动比一百个宣言更重要”。当然,在跨界发展前,重要的是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企业的特长与人员储备,找准方向,坚定不移。
  心甘情愿地充当市场追随者永远没有出路,如果说,在顺境中尚且可以勉强生存,那一旦市场变化,他们就很难适应市场要求。反之,作为市场的补缺者,他们总是在寻找市场的需求,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机会,或许他们也会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风浪与阻力,但是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为他们的成功提供了机遇。为此,我们的印刷企业应该把成为市场补缺者作为努力的方向。
  在跨界发展中,成功与否不在于企业的规模大小,在于找准市场定位,找准发展方向。上海金汇通创意设计发展公司以设计引领市场,上海柯创印刷以出版少儿读物作为跨界的突破口,上海四维广告以云计算作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从规模来说,这些企业都不算一流,但他们都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实力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他们正在走向成功或者至少是渐渐地在向成功靠拢。他们是印刷企业跨界发展途中学习的榜样。
  在跨界发展中人员储备十分重要。隔行如隔山,看似别人走得并不吃力,但自己选择跟进未必就能成功,因为你缺少这些成功企业所具有的人才团队。为此,在条件没有成熟之前,宁肯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些也不要仓促上马。印刷圈的上市公司中因为跨界发展,不熟悉即将进入的领域最终导致投资鸡飞蛋打的案例不在少数,前车之辙当为后车之鉴。
  从加工商成为服务商,从单纯的印刷生产到跨界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是时代发展对印刷企业提出的要求,这是趋势,也是企业生存之必须,印刷企业的投资者与经营者应该清晰地了解这一变化,顺应这一发展态势,在跨界转型中求得企业更好的生存环境。
  (作者为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顾问)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