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光头老总的传奇人生

时间:2014-01-27 09:01:26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林畅茂
  一段时间没见,熊老板理了一个光头;配上一副圆圈墨镜,远看上去就像影视剧中的江湖老大。他那疲惫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不禁令人感叹:岁月无情,市场打拼是多么不容易!
  说得这么热闹,还忘了介绍这位光头熊老板是谁。他叫熊晓清,江西梦达彩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梦达)董事长,曾经的风云人物,靠开夫妻店起家的励志典型。

  不安份的印刷
  19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全民经商热潮风起云涌。霎时间,个体户成了香饽饽,万元户更是很多人的梦想。当时南昌市有一条不起眼的马路叫渊明路,一些小商小贩在这里摆摊设点,销售从广东等发达地区贩来的商品。刚刚从禁锢中解放出来的人们,对于这些花花绿绿的商品感到非常新奇,都喜欢到这条街淘宝。后来,南昌人把这条街昵称为“小香港”。
  就是这个“小香港”,启发了人们的思路,拉动了南昌个体经济的发展。此时,还是江西新华印刷厂装订车间工人的熊晓清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他自砸铁饭碗,成为厂里下海经商第一人。虽然当时心里也有些忐忑,但不管怎样,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真有点江湖豪情。
  约来5个好友,每人出资6000元,再加上外借的10万元,启动资金就算筹备齐了。经过精心测算,熊晓清购买了一台08对开胶印机、一台01对开胶印机、一把机刀及一些简单的装订设备,并在福州路铁路旁租了一套房子做生产车间。随后,新昌印刷厂便正式挂牌营业了。
  从工人到老板,这个跨度有点大,其中不仅是角色的转换,更是责任的担当。办企业需要项目、资金的支撑,豪情壮志不能当饭吃,热情过后还是要冷静思考。但俗话说,看菜吃饭,有什么条件就办什么事。熊老板因陋就简,生意也做得有声有色。
  刚起步的厂子普遍缺少技术工人,但熊老板有绝招——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很快从新华厂退休工人中聘请到了技术骨干;为确保企业有活干,他找熟人、托关系,拉来了《红绿灯》、《江西消防》、《江西书法》、《花茎》、《江西司法》等客户。还别说,第一年工厂的总产值就超过了100万元,不仅还清了借款,还打了一个翻身仗,可谓旗开得胜。熊老板心有感触: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闯荡江湖的信心更加坚定。

  不平坦的经营路
  后来,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其他5个合伙人相继退股,熊老板独自撑起这个企业,成为真正的老总。几年的摸爬滚打,他吃了不少苦,也尝到了经营的甜头,更是积累了经验。再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一路向前,为自己争这口气。
  他将全部心思都用于工厂的发展,四处奔波,追踪发展讯息,紧跟行业步伐。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1990年,他适时地引进了北人204型双面双色书报两用轮转机、骑马订联动生产线、胶订联动生产线,后来又引进了四色胶印机、圆盘包本机等印刷装订设备,成为功能齐全的书刊印刷企业。
  就在设备技术不断升级的时候,上级下发通知,明文规定私营印刷企业不得搞书刊印刷。这无疑给了熊老板当头一棒。当时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戴红帽子”,就是打政策擦边球、找挂靠单位。熊老板也在四处寻找合作伙伴。事也凑巧,江西青年报正想办一个印刷厂,听说有现成的,马上与熊老板接洽,很快就达成了协议。熊老板的厂子就这样顺利地戴上了“江西青年报印刷厂”的红帽子,堂而皇之地继续他的书报刊印刷,算是过了这道坎。
  这顶红帽子为工厂提供了很多便利,不少书刊杂志主动上门。除原有的报纸杂志外,又增加了《江西党建》、《江西教育》、《高中生博览》等杂志30多种,企业进入发展黄金期,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成为江西小有名气的书报刊印刷企业,是江西省级书刊印刷定点单位。
  面对良好的发展态势,熊老板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引进了曼罗兰四色胶印机、三菱四色胶印机等先进设备,提高了企业的书刊印刷能力。
  2003年,时任江西省委副书记的王君、南昌市委书记的吴新雄先后视察该厂,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发展。领导在知道他们戴帽子的情况后说,现在政策放宽了,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再也用不着戴红帽子,可以挂你们自己的牌子。领导的讲话,使他放心了。事后不久,熊老板便将厂子更名为“江西梦达彩印有限公司”。
  但好日子没有过多久,2005年企业又面临新的考验。一是书刊印刷面临降价;二是纸张及一些原材料涨价;三是杂志社纷纷自办印刷厂,印刷业务大量缩水。这三大难题,虽不是灭顶之灾,可也够企业喝一壶。熊老板闯荡江湖这么多年,多少也长了一些见识,可这次给他的压力太大,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他心里一直有一个问题很纠结:物价年年在涨,印刷工价却还是1996年的标准,有时还要打折扣,企业生产经营太难。他四处呼号,一有机会就反映工价低的问题,不少书刊印刷企业也建议政府调整印刷工价。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十分关注书刊印刷工价问题,委托江西省印刷复制业协会对工价进行调研。从2006年开始,江西省印协组织由出版社、印刷厂参与的工价调研小组,分两批赴广东、广西、贵州、上海等多个省市进行工价调研。在综合调研情况、结合江西实际后,《江西省书刊印刷工价指导价》于2007年6月正式出台。但这个凝聚了书刊企业希望的指导工价执行起来并不理想,最后流于形式。

  不一般的升级版
  熊老板总盼着书刊印刷能走出困境,可事与愿违,尤其是在数字出版猛烈冲击下,传统书刊印刷已然风光不再。熊老板决定将目光转向包装印刷,希望在这里找到出路。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逆境下,江西梦达化危机为商机,筹集了4000多万元,毅然转型纸箱包装印刷;在稳固原有书刊印刷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包装印刷业务,书刊印刷、包装印刷两条腿走路。公司在南昌市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富樱路175号置地60亩,规划建设15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引进了一条长90多米的燃煤五层瓦楞纸生产线和高宝大幅面六色胶印机、自动烫金模切机等包装箱(盒)加工设备,加上原有的印刷加工设备,形成了较强的生产加工能力。他将厂里110多名员工中的80人投入到包装装潢印刷,真可谓是重兵突围。经过几年的打拼,公司开拓了许多新的包装印刷业务渠道,如“娃哈哈”、“齐洛瓦”、“阳光乳业”、“金松电子”等包装箱(盒)。2012年公司包装印刷产值达3000多万元,书刊印刷产值800万元,转型已见成效。
  2013年5月,熊老板随江西印刷代表团赴北京参观“第八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被新一代印刷设备深深吸引。他花了两天时间,在展会现场流连忘返,谋划着新一轮的技术改造。
  问到今后的打算,熊老板说,“开始转型是被迫的,只想走一步看一步,如今看来,这条路是走对了,我也更有信心;趁着现在包装印刷业务饱满,我打算把包装装潢印刷做好做实,争取做强,以弥补书刊印刷的不足。”朴素的语言,实话实说的直率,坦露了这位草根老板的江湖性格,足见他的底气和勇气。正是这样的执着和追求,熊老板才能够在这风云变幻的江湖一路闯过来。
  愿光头老板和他的企业继续在市场这个江湖过关斩将,扬帆远航。
  (作者为江西省印刷复制业协会副秘书长)

相关阅读

#news_tuijian#